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以舟山定海港区某油库码头为背景建立了风场作用下的趸船区域溢油动态模型。针对趸船区域可能产生油品溢漏的位置,对趸船区域的溢油运动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当泄漏油品为柴油(850kg/m3,0.003825Pa·s)、泄漏点宽度为0.5m、油品泄漏速度为1m/s时,受风场作用,发生在趸船附近的溢油事故,其溢漏油品不仅随潮水运动流动,还会大量的在码头与岸线之间的区域及码头两端部附近产生积聚。在进行溢油事故快速控制和污油回收时,需要重点针对该区域进行监控防治。  相似文献   

2.
舟山海域油品码头布局与溢油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个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理论的区域油品码头空间布局的溢油风险模拟与评估方法。该方法可系统分析沿海区域油品码头空间布局及其产生的海域溢油风险的空间分布规律,能够满足我国当前近海高强度开发形势下战略环评和环境风险评估的技术需求。以舟山海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油品码头布局模型和不确定性分析,对舟山海域进行综合溢油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综合评估某一海区的溢油风险水平;基于溢油风险概率和污染损害的时空分布,依据风险值集中度最大及风险总值最小的原则,能够实现多种码头布局方案下的海域溢油风险水平的综合比较,并得到最优油品码头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船舶溢油红外光谱鉴别工作,叙述了溢油的预处理、油品的模拟风化、光谱视觉覆盖法鉴别溢油以及红外光谱法在船舶溢油鉴别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从环境敏感资源、船舶交通量及油品运量、事故案例等方面分析了胶州湾溢油风险现状及发展形势,并研究了溢油事故的危害和致因。根据胶州湾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溢油事故,采用Oilmap模型对事故情景分为不采取围控措施和采取围控措施两种方案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通过溢油事故情景模拟,可对围控措施方案进行效果检验,从而提高溢油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以香港港、广州港、深圳港等港口群构成了国际航运中心.每年航行于珠江口水域的油品运输船舶近20万艘次,油品运输量达2000多万吨.油品船舶流量和油品运输量均居全国前列.随着粤港澳进一步合作和经济发展,油品运输量将呈现逐年增加的发展态势.繁重的油品运输使珠江口水域成为船舶溢油污染的高危区,曾发生了"3.24"、"12.7"等多宗船舶溢油污染事故,给珠江口水域环境带来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当前溢油回收过程的低效率,高强度等状况,文中研究海面溢油的扩散趋势,掌握油品的扩散轨迹及不同的厚度分布,实现海面溢油装置的的自动运行,从而最大限度回收海面溢油,提高回收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达到减少海洋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选择3种渤海重质原油在波浪槽中开展48 h溢油风化及回收实验,通过分析油品的密度、黏度、含水量及回收效率在溢油风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探讨海上原油泄漏后的最佳处置时间窗口。风化实验结果表明,溢油的物理性质在风化过程中均有明显的变化,其中黏度和含水量的变化尤为明显。真空式溢油回收实验显示,溢油后6 h内回收效率会急剧下降,3种原油的最终实际回收效率分别降低至12.2%、3.5%和4.8%。  相似文献   

8.
海上溢油污染事故应急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海上石油开采业和运输业越来越发达,溢油事故也日益频发。溢油会在海洋中经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直至分解消失,不及时处理会使海洋环境遭到严重污染。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国家和相关企业必须承担起相应责任。十三五时期,我国加快了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的建设。本文对溢油事故后油品在海洋中的变化过程以及对目前我国溢油处置程序和国家溢油处置能力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专业溢油应急船溢油处置能力及其装备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和水上油品运输量不断攀升,水上溢油风险也在提高。溢油一旦入水,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清除,否则会给水体环境、生态环境和人身健康造成损坏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由于溢油扩散漂移跟时间、地点、数量及相应的风、流等众多不确定的随机因素有关,油膜的漂移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本文从油品装卸码头风险事故识别、溢油事故统计与概率以及源强确定等方面对拟建码头进行分析,针对不同风况条件下,对码头溢油漂移轨迹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由风和海流(或河流)引起的油膜运动过程中,在流场、风速等条件一定时,风向是影响溢油运动轨迹的主要因素。为码头的运营以及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近百年来,全球经济迅猛发展,催生了石油工业及运输业快速发展,随之而来便是频发的海上溢油事故。海上溢油是石油开采、运输、装卸过程中发生的事故,还有战争导致的原油泄漏等,均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灾害。一、溢油的危害海上溢油发生后,对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生活、人身健康等3个方面带来严重的危害。(一)任何种类的原油或油品在海上发生泄漏时,由于油质成分、黏性不同,会在海面形成薄厚不等的一片油膜,  相似文献   

12.
船舶溢油事故已成为导致海洋污染重要的因素之一,采用科学方法对船舶溢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将船舶溢油风险分为操作性溢油风险与事故性溢油风险两类,通过分析历史数据与借助专家经 验识别风险因素,构建了船舶溢油风险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和条件概率表CPT,并利用HUGIN软件进行了概率推理和风险因素灵敏度分析,定量评估了船舶溢油风险,找出了影响最突出的风险因素.将贝叶斯网络模型应用于我国沿海港口水域,得出两类船舶溢油风险概率分别为0.013 8和0.000 3,指出了加燃油、装卸油品、人员疏忽和船舶密度等风险因素对船舶溢油风险影响最突出.  相似文献   

13.
油码头作为海上与陆地石油运输的连接枢纽,是溢油事故发生的重点区域,该区域的石油泄漏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范围大、持续时间长,一旦发生事故需要尽早的发现并及时地采取措施,以降低经济损失和对环境的危害。本论文设计了一套基于紫外荧光光谱的油码头海域溢油预警系统,通过实验确定了特定油品的荧光光谱峰值,设计了溢油预警系统的各个模块,实现了油码头溢油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内河水域特点,运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提出江段划分的思路,建立包括油品运输量分析、风险评估、环境敏感分析等步骤的内河区域性溢油风险评估方法。以长江干线某段水域为案例进行分析,给出评估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因油船货舱中油气混合物的逸出及扩散而产生的潜在风险,分析目前油气处理常用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运用人-机-环境-管理系统工程理论方法构建油船货舱晃荡风险管理系统组成框架。从油船装(卸)载油品及洗舱等作业过程出发,整理出油气逸出和扩散、油气燃烧和爆炸、货舱碰撞和搁浅以及海上溢油等风险,并分析风险形成过程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16.
以4种油为试验用油,试验分析不同混合能和化学分散剂存在条件下油与泥沙混合的动力学过程,探讨溢油下渗和上浮的规律,结果表明,分散剂使油与泥沙的粘附效应减弱,能促进沉底油再上浮,上浮速率与分散剂含量基本成正比例关系。由此认为,波浪和化学分散剂均能促使油沙混合,分散剂的使用同时也会削弱油与泥沙的附着程度,增强油在水-泥沙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石油工业和海上运输业的发展,油船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因沉船和泄漏造成的海上溢油污染也逐渐增多。当前的船侧内嵌式环保作业船所配备的收油设备回收油品种类单一,且效率一般。为了使环保作业船能够适应不同黏度油品的回收,提高回收作业效率,因此对环保作业船的收油设备进行了研究,使环保作业船能更好地与收油设备联合作业。着重介绍了在浮油回收船侧舷内嵌复合式收油设备的设计内容,包括工作原理、优势特点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沉潜油回收项目研发的一款螺旋离心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探究不同油品输运过程中螺旋离心泵的外特性变化规律。以清水作为对照组,选取常见的2种油品参数,开展计算研究。通过计算发现,在设计工况下,油品1扬程降低4.8%,油品2降低10.6%。随着流量继续增大至70 m~3/h,油品2输送中,扬程降低23%,功率增加了近100%。这表明,黏性系数的增大,导致油品之间的摩擦力增大,进而导致内部压力增大,蜗壳近壁面的速度降低,削弱了流场内速度梯度,消耗了油品获得的能量;同时,油品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增大,导致泵送系统的功率增加。综上,通过计算分析,获得了油品对螺旋离心泵输送过程的影响规律,为后续螺旋离心泵开展溢油回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溢油浮标跟踪海上溢油油膜的精度,基于溢油浮标跟踪油膜的水动力学机理,对溢油浮标的尺寸、重量、海域位置等参数进行分析及优化,研究表明,可以根据浮标应用地理位置、海况及溢油油膜本身的性质,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优的浮标设计参数,以提高溢油跟踪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8月21日,由益阳中海船舶有限责任公司建造的内内河首艘30m级多功能溢油回收船在资江水域一次性试验成功,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该船为长江船舶设计院设计,为钢质、双体、单甲板,浮油回收舱设双层底,全电焊结构。该船试验成功后将主要用于长江水域航道及船舶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置,主要功能为溢油回收(包括溢油水面围控、回收、储存、转驳),兼顾消油剂喷洒、溢油清除设备和物资的运输、溢油监视及取证、应急救助(难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