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溢油行为归宿的海上持续性溢油事故溢油量评估方法,并设定典型事故情景进行溢油量估算。根据事故情形分阶段估算海面残余油量,通过静态实验、波浪槽实验及化学分析测定风化油量,并酌情考虑回收处置油量,得到总溢油量。本文方法可为持续性溢油事故的泄漏量评估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溢油回收、油水分离和储运是海上重大溢油应急处置的重要环节。以该环节为基础,分析典型收油技术和油水分离技术的性能特点,研究作业环境对溢油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下行带式收油机具有更好的抗风浪能力、更高的回收效率及彻底性效率,更加适用于海上溢油的回收;具有高精度、广普性、广幅性和大通量等特点的溢油阻截分离与回收系统能更适应容量大、含水量高的海上溢油。基于此,提出海上重大溢油回收、油水分离与储运集成工艺,可有效提高溢油处置的快速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3.
石建敏 《航海》2012,(5):72-74
2010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新港石油储备库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大量原油泄漏入海,导致大连湾、大窑湾和小窑湾等局部海域受到严重污染。上海打捞局迅速派遣船只赶往事故现场,参与原油回收和清理工作。当时我们船上主要使用的收油设备是Framo堰式收油机,经现场使用,发现在当时的海况和环境下收油效果并不理想。回收的油水混合物中含水量太高,回收效率也受风浪影响,并且回收时需要大容量的临时存储设备。为应对今后这种突发性的大规模海上溢油事故,我们考虑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介绍了该船所使用的动态斜面收油(DIP)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构成和主要功能,以及以该技术为核心设计建造的船舶的主要技术性能和特殊溢油回收作业功能等.为增强胜利埕岛海上油田的溢油回收作业能力,中石化胜利油田建造了国内首艘收油作业能力为200m^3/h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专用溢油回收船.该船设计和建造以动态斜面收油技术(DIP)为核心,集溢油污染监测、回收、储存和驳送水面漂浮的各种黏度溢油以及块状的浮油和海面垃圾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目前我国同类船型中溢油回收作业能力最大的船舶.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海上石油开采与船舶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海上溢油事故频发,大量原油及其炼制品短期内迅速泄露到海洋环境中,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减轻溢油对海洋环境的损害,需要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水面溢油进行治理。机械回收法通过专用机械设备来回收水面上的浮油,  相似文献   

6.
基于当前溢油回收过程的低效率,高强度等状况,文中研究海面溢油的扩散趋势,掌握油品的扩散轨迹及不同的厚度分布,实现海面溢油装置的的自动运行,从而最大限度回收海面溢油,提高回收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达到减少海洋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近百年来,全球经济迅猛发展,催生了石油工业及运输业快速发展,随之而来便是频发的海上溢油事故。海上溢油是石油开采、运输、装卸过程中发生的事故,还有战争导致的原油泄漏等,均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灾害。一、溢油的危害海上溢油发生后,对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生活、人身健康等3个方面带来严重的危害。(一)任何种类的原油或油品在海上发生泄漏时,由于油质成分、黏性不同,会在海面形成薄厚不等的一片油膜,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无人船技术应用于具有较大排水量的溢油回收船上,设计了一种基于卫星定位自动作业与实时遥控作业两种控制方式的溢油回收无人船,用于复杂海况、狭窄水道以及浅水近岸等的溢油回收。解决了回收手段单一、回收效率低等问题,提供了无人船在溢油回收作业中的一套完整方案。该无人船的设计满足实际需求,且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海上石油开采与船舶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海上溢油事故频发,大量原油及其炼制品短期内迅速泄漏到海洋环境中,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破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减轻溢油对海洋环境的破坏,需要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水面溢油进行清理。机械回收法通过专用机械设备来回收水面上的浮油,  相似文献   

10.
基于MIKE21建立浙江舟山薄刀咀海域潮流数学模型,采用实测潮位以及流速流向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基于MIKE21SA对"油粒子"在水表面的漂移、扩展、紊动扩散和风化等过程进行模拟,并将验证后的模型运用到薄刀咀围垦工程后的船舶溢油扩散模拟中,研究分析涨落潮及不同风况情形下薄刀咀围垦工程疏浚船舶溢油扩散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涨落潮时,溢油粒子到达敏感点时间差异明显,落潮时到达敏感点时间短,涨落潮油粒子扩散面积差异也较为显著,相同时间情况下涨潮的扩散面积大;静风涨潮下溢油粒子扩散范围最大,72 h扩散面积最大,达1 040.58 km~2,约19~21 h扩散至洋山石龙风景区和洋山风景区;由于防波堤的拦截,在SE、NNE和NNW风况下,涨落潮时溢油均未扩散至口外,油粒子迅速黏附到南防波堤或围垦工程区域,对防波堤口外海域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熊德琪  林奎  肖明  杨建立 《水道港口》2010,31(5):549-552
为了对《珠江口区域溢油应急计划》提供决策支持,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珠江口海域的特点,研究开发了先进实用的"珠江口区域海上溢油动态预报信息系统",综合了三维潮流模型、三维溢油扩散模型、溢油风化模型、应急反应模型、以及电子海图、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等关键技术。该系统可以预测模拟并可视化显示海上溢油的漂移扩散和性质变化过程,同时显示环境敏感区和应急人员设备分布等相关信息。实际溢油应用案例表明,该系统的预报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完全相符,能有效地提高海上溢油污染事故的应急决策效率。  相似文献   

12.
海洋溢油事故将会给生态环境、沿岸经济、人类健康、公共安全等方面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严重损害,海上溢油防控及应急处置是石油工业需要关注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提高溢油回收效率,国内外出现了一些异型溢油回收船舶,文章选取了部分国内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异型溢油回收船型予以介绍,分析了他们的技术指标与功能特点,并对未来溢油回收船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石油工业和海上运输业的发展,油船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因沉船和泄漏造成的海上溢油污染也逐渐增多。当前的船侧内嵌式环保作业船所配备的收油设备回收油品种类单一,且效率一般。为了使环保作业船能够适应不同黏度油品的回收,提高回收作业效率,因此对环保作业船的收油设备进行了研究,使环保作业船能更好地与收油设备联合作业。着重介绍了在浮油回收船侧舷内嵌复合式收油设备的设计内容,包括工作原理、优势特点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研制全液压驱动船用双臂架溢油回收机,主要由收油头、动力站、管路系统、电气控制柜、无线遥控器、卷管架及储油罐等部件组成。回收机采用船舶柔性侧挂四连杆同步定向、收油带线速度与水流速度及油膜厚度匹配、集油井油水界面检测与输油泵自动控制等关键技术,并进行回收机的实验室试验和海上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回收机的回收速率可达237 m~3/h,回收效率可达97%,输油泵排出来的垃圾碎屑最大尺寸≤35mm。  相似文献   

15.
8月21日,由益阳中海船舶有限责任公司建造的内内河首艘30m级多功能溢油回收船在资江水域一次性试验成功,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该船为长江船舶设计院设计,为钢质、双体、单甲板,浮油回收舱设双层底,全电焊结构。该船试验成功后将主要用于长江水域航道及船舶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置,主要功能为溢油回收(包括溢油水面围控、回收、储存、转驳),兼顾消油剂喷洒、溢油清除设备和物资的运输、溢油监视及取证、应急救助(难船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修船》2019,(6):8-10
海面垃圾是环保船进行溢油回收作业的重大障碍,严重降低了溢油回收效率,也严重威胁着收油设备的安全。文章针对上述问题,从设备的布设、结构形式、安装拆卸工艺、动力源、清除效率、作业安全等多方面,对4种垃圾清除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分析。选取格栅倒钩传输带式垃圾清除机作为改进设备,确定了设备的设计方案、安装位置和主要工作参数。经过改造优化的环保船,不仅可以提高溢油回收效率,也可以提高回收工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常见的溢油回收方法所存在的缺点或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溢油回收效率角度出发,设计出一款基于双向扫油臂系的溢油回收装置。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和主要的部件材料选型,并设计出实验路线,进行仿真数值模拟,从结构、技术、操纵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该装置具有可行性,对保护海洋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析国内外溢油风化模拟试验装置尺寸、可实现的模拟环境条件及适用范围,提出有必要构建一套适用于内河溢油溯源鉴定的溢油风化模拟装置。  相似文献   

19.
邵赟  胡舜  李进科 《船电技术》2017,37(6):73-76
溢油回收船是应对海上溢油污染事故的专用船舶。近年来随着海上石油运输愈发频繁和潜在溢油隐患提高,溢油回收船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万吨级溢油回收船电力系统的方案设计,分别论证中、低压和直流三种方案,建议采用低压交流电力系统并建立仿真模型验证方案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正>新型海上溢油应急处理技术——动态曲面式(Dynamic Curved Plane,DCP)溢油机械回收技术,能够实现海面漂浮溢油的快速高效回收。该技术运用堰式引流方法,提高水面溢油的接触速率;采用"固液双重拖带回收"方法,利用底层水流和黏附曲面对浮油的双重拖带作用,实现溢油快速回收;应用"负压吸入曲面诱导"工艺加速油水分离,提高溢油回收效率;同时,使用"双重浮体"技术改进回收设备的抗浪性,保证其在高海况下能够稳定、高效地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