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导报》2007,(17):1-1
上周末,连战第三次率领国民党代表团到大陆参加两岸经贸论坛。自2005年胡连会开始,经贸论坛已连续举办三次。  相似文献   

2.
4月26日,“海协”和“海基”两会在南京举行第三次正式协商,并签署两岸金融合作等三项协定。  相似文献   

3.
台湾观光协会香港办事处主任王春宝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表示,虽然受金融海啸影响,但今年到台湾旅游的中港澳三地游客,将有突破性进展,100万人次。他强调,两岸三通后,中港澳台四地已事实上形成一个经济体的态势,故两岸四地要加强旅游业方面的合作,实行互惠互补。  相似文献   

4.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10,(26):37-37
两岸紧锣密鼓磋商多时的“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终於在6月29日下午,于重庆举行的“江陈会”第五次会谈顺利完成签署。  相似文献   

5.
王建民 《经济导报》2007,(49):32-33
外界常常将目光集中在台湾岛内选举与政治斗争上,而忽视经济以及与两岸经济柜关的事情,特别是一些看似小事却责为两岸经贸往来的大事。年初,大陆决定停止砂石出口後,很快对台湾砂石与建筑行业产生重大冲击,引起台湾有关部门与相关行业的高度重视。经过数月的努力,海峡两岸在务实的基础上,大陆对台砂石出口有望在近期恢复,  相似文献   

6.
夏新 《经济导报》2007,(16):32-34
“台交会”十年来两易其名,先是增加了“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其后又增加了“进口”,两次改名反映出两岸经贸交流日益密切之势,这十年间,两岸贸易额也从200多亿美元,增加到超千亿美元。“台交会”增加商品进口功能,将为台湾优秀商品进军大陆提供更便利的通道,也显示出祖国大陆对发展两岸经贸关系的积极态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陈苹 《经济导报》2007,(13):24-26
随着两岸经贸交流日益扩大,“小三通”促进了金门的经济社会转型。金、马民众从地方建设与自身的利益出发,争取在两岸关系中获得新的定位,成为两岸“三通”与“和平统一”的试验区,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正以新的战略高度显示其活力与吸引力,已引起台湾产学界及一些地方政府的重视。不可小看“小三通”潜在的“扩大空间”与“延伸能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江素惠 《经济导报》2010,(31):36-37
马英九上台以来两岸关系起了极大的变化,两岸政策走出李登辉的“戒急用忍”及陈水扁“积极管理”的阴霾.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再是两岸之间的乡愁,而是由三通直航到大陆观光客络绎於途,开启了两岸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9.
2006年元旦,陈水扁抛出了“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紧缩性经贸政策,企图阻挡曰益发展的两岸经贸关系,然而一年来的检验证明,这个来自於“台独”政治意识,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政策,受到台湾经济界愈来愈强烈的质疑以及内外环境的多种冲击,已难以为继。最近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台商投资大陆并未造成台湾产业空洞化,而是台湾的投资环境导致台湾投资水平下降和经济停滞。预期在未来两年,台当局的两岸经贸政策会有小幅松动,以企业投资个案处理代替全面松绑的可能性较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黄定光 《经济导报》2010,(27):37-37
上月底的6月30日,两岸签署酝酿多时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有意见认为香港作为两岸的桥梁角色将因此而逐渐消失,亦有评论指有助拆除两岸经济藩篱,打造两岸四地在内的大中华经济发展圈。概括而言是有危亦有机.重要是我们如何去掌握当前形势,为未来作好部署,继续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11.
青萍 《经济导报》2010,(5):44-45
邕江发源于左、右江.流经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南宁历史上为邕州辖地.也因此简称“邕”,想来与邕江不无关系。“邕”字的上部为象形,像三道水流,字的下部“邑”字,意为三江汇聚之城。邕江处于珠江水系西江的上游,是西江的支流,香港人饮的水有部份是从邕江流来的。  相似文献   

12.
两岸能否及何时签署经济合作协议的问题,早前不但受到全国人大与政协的“两会”代表的关注,3月13日温家窦总理在记者会上更将协议签署的条件定调为“三个适应”:一是要适应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二是要适应两岸经贸交流的需求,三是要适应两岸经济结构的特点,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互利共赢。总体来看签署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的前景审慎乐观。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一方面是世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全球化受到激烈冲击。另一方面,两岸关系进入大三通时代,两岸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和机制化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国共论坛)已於去年72月20~21日在上海举行。这次论坛与前三届论坛在国际背景方面的最大不同,就是延续一年多的美元信贷危机.最终演化成全球经济危机。由於危机已经波及到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第一次正式的业务协商于7月26日在北京举行。香港学者对两岸关系趋于和缓感到乐观,他们说,协商会议标志着两岸经贸交流将进入制度化和机制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如果将两岸贸易作为一个整体,则2005年两岸贸易总额达到1.8万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贸易体,2006年合计将达2.2万亿美元。如果将两岸经济整合成一个整体,中华经济将无可限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两岸直接双向的通航,通邮的实现,两岸“三通”中只有通商问题还未实现基本正常,其中最主要是两岸尚处于单向投资状态。随着近期台湾当局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使两岸由单向投资过渡到双向投资,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的最终实现。毕竟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进展与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温州目前瓯北、三江区域越江通道偏少,平均间距为6km,现状东瓯大桥和瓯越大桥早晚高峰拥堵严重,过江通道难以满足过江交通需求。建设府东路过江通道是贯彻温州大都市区主中心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措施,是疏解温州北站地区交通、解决两岸交通不畅的必要手段。本文通过线位比选、建设规模、桥隧模式分析,得出温州府东路过江通道的建设形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海峡两岸的经贸交流从1979年开始,至今已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其间经历了从单一的商品贸易到台商大陆投资和贸易并举,从小额投资到大规模投资,从小额贸易到大规模贸易的过程。近30年来,两岸经贸交流从无到有飞速发展,1979年两岸贸易额仅为0.77亿美元,而到2007年,两岸贸易额已达到1.245亿美元,增长超过1616倍,年均增长3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周忠菲 《经济导报》2010,(15):41-44
30年来,两岸经贸关系在符合双方相互利益的基础上,快速而稳定地发展。时至今日,两岸经贸关系已成为世界贸易格局中的重大议题。出现众多国家与地区关注两岸经贸,积极准备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作出分析与反应这样一种充满活力的局面。两岸经贸关系已经提升到与两岸四地经济合作,与东亚地区经济繁荣密切相关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一年一次的两岸交流活动举行至今已是第四届,与四年前相比,两岸合作的氛围愈加浓厚,同胞情谊愈加深切,收获也更大。今天的地球越来越小,而中华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大,两岸携手并进,就一定会形成势不可挡之力。在两岸开放之初,看到一批企业转道大陆生产自行车,留守于台湾的企业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