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香港回归以来,特别是2003年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之后,香港与内地经济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
狄港生 《汽车杂志》2009,(11):74-74
一辆挂上中港牌的救护车月前出现在香港豪宅街头,并亮起救护灯号执勤。由于内地是左方向驾驶,内地司机又不熟悉香港路面,加上质疑内地医疗人员能否在香港行医或执勤,引起不少香港人担心有钱人拥有特权,可以包起内地救护车来港执勤,发生交通事故时将难以追究责任。俗语有云:行船跑马三分险。内地救护车司机不熟悉香港路面,只要稍不留神,就很容易发生意外,难怪会引起香港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陈财喜 《经济导报》2007,(14):15-15
中国官方中央电视台王牌节目《经济半小时》在上月派出记者“放蛇”,报道了香港有商户“宰客”的行为,犹如一颗深水炸弹般在内地与香港引起极大回响。这事件若处理不好,一定会影响内地旅客来港购物的信心,使香港购物天堂的美誉蒙污,使内地旅客裹足不前。  相似文献   

4.
姜玲  翁云骞 《经济导报》2007,(26):138-139
虽然在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关系上,浙江和香港的经济关系没有像广东和香港这样一体化,但是作为内地过去十年中堪称最具活力的省份——浙江,先天的区位优势和开放的心态使其在对外经贸交往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强劲势头,同时与香港的经贸往来也越来越频繁深入。  相似文献   

5.
《内地与香港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是促进中港两地经济融合的重要平台。内地和香港自2003年6月签署CEPA以来,为香港经济注入了新动力。作为一个开放及不断发展的自由贸易协议,特区政府与内地当局自CEPA首阶段於2004年7月7日全面实施後,不断磋商丰富CEPA的内容,分阶段加入更多有利营商的开放措施,为香港企业创造更多商机开拓内地市场。踏入2007年,标志着CEPA全面实施迈向第四年,正好为这个重要的经贸平台作出阶段性的总结及展望。  相似文献   

6.
2009年4月,经济机遇委员会宣布六大优势产业,教育产业是其中之一。香港各界随即热烈讨论:究竟教育产业能否赚钱?如何把教育服务产业化,香港在这方面有何优势,目前最常听到的发展方向有两个:一是开办更多国际学校,二是让本地大学取录更多寻非本地生,尤其是内地生。两者都是希望透过向内地人士提供教育服务,推动香港的教育产业。  相似文献   

7.
朱毛齐 《经济导报》2007,(10):24-25
《物权法》草案和《企业所得税法》草案,是中国建立规范和公平的市场机制的两部重要法律。多年来香港居民在内地投资和置业越来越多,《物权法》实施後,有关产权问题将会逐步明确,有利于香港与内地的经济交往与合作。而新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对港商虽较以前稍高一点,但还是具有竞争力,香港投资者到内地参与公平竞争的同时,面对一个庞大的市场,总体还是有利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赵晨 《经济导报》2007,(49):10-10
香港正在加快迈向世界级主要金融中心的步伐,从单一的内地金融融资平台,迈向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与此同时.面对内地金融中心的堀起,香港金融业也正在寻找新的发展点.形成与内地互补的差异化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9.
一、CEPA     
《经济导报》2009,(39):8-14
内地与香港在2003年6月29日签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安排”)的主体部份,并於2003年9月29日签署六份附件。  相似文献   

10.
徐晓恩 《经济导报》2007,(28):40-41
6月29日,内地与香港签订了CEPA第四份补充协议(CEPAⅣ)包括新增11个服务范畴,令内地对香港服务贸易的开放领域达至38个,其开放的力度更被视为众多补充协议中最大的。  相似文献   

11.
仅管大中华ETF可为香港的市场带来多方面的利益,香港仍有一些市场人士担心,若内地推出一些追踪香港市场的ETF,因为内地投资者对这些EFF有过分的憧憬和期望,  相似文献   

12.
《经济导报》2007,(26):64-65
市场在过去十年的发展显示出不论是投资者、发行人或中介人都对香港的监管制度抱有信心。我们(香港)与内地的紧密关系为未来带来了不少机会。在开发这些机会时,我们优良的监管环境正好与香港的其他优势相辅相成:大量的专才、有利的营商环境,稳健的市场基础设施及强大的国际联系。香港藉着这些优势,将能够继续担当其作为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平台”这个独特角色。  相似文献   

13.
蓝堃 《经济导报》2007,(25):16-17
过往因为种种历史和环境因素,香港与内地人民的交往有限,回归后.在一国之下香港与内地无论在政治、经济、民生方面的往来均与时俱进。十年回归路上所见.人流不再像、997年前那样以单向为主,现在双向流动日增,编织了不少涉两地的民间故事。  相似文献   

14.
谢国梁 《经济导报》2010,(20):14-17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有过三次较大突破,第一次是在2004年初,香港的认可金融机构可正式经营存款、汇款、兑换以及银行卡等个人业务,并成为内地官方指定的境外人民币清算与结算基地:第二次是在2007年7月内地金融机构到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令有关业务扩展至投资领域;  相似文献   

15.
海峡两岸三通实现后,今年从香港到内地及台湾升读大学的港生大幅增加,报考内地百多所重点大学的港澳联招试人数将有两成增长,而报考台湾大学联考及侨生先修班的港生亦增逾一成半,中港台三地教育市场实行互补,令未来人才更加共融。  相似文献   

16.
中英两国桥梁设计规范的几个异同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香港特区与内地公路桥梁建设的发展,对比中英两现行公路桥梁设计规范,阐述了两者的几个异同点,供设计大陆与香港特区之间的桥梁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云霞 《经济导报》2010,(30):41-41
受到人民币升值令港元资产相对变得吸引,以及投资移民等需求推动.香港楼市吸引越来越多的内地资金流入。据中原地产研究部联席董事黄良昇指出.2010年上半年登记一手及二手香港私人住宅买卖合约的内地个人买家,占整体金额比例有10.8%,所占整体宗数比例有6.7%,反映内地资金持续流入香港楼市,扭转2008年下跌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香港自上世纪80年代一直扮演着全球金融中心及贸易枢纽的角色,世界各国企业均乐於在港进行各类商业活动。随着中国开放,香港更成为海外企业进军内地市场的踏脚石.更多外资企业在港成立办事处以发展内地业务;同时间,亦越来越多内地企业在港设立公司,准备踏足国际市场。凭藉各方面的经验及优势,加上中外环保市场的曰益扩展,香港环保产业拥有一定的优势,可望发展成为香港经济另一主流。  相似文献   

19.
赵晨 《经济导报》2007,(50):7-9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凭藉内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倚靠中国市场对世界的强大吸引力,香港也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正式形成以来到回归後的十年.香港和内地的经济脉搏跳动得越来越紧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给香港金融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近年来香港受益最大的是内地企业的境外上市集资活动。从2004年开始在港掀起的新一轮内地企业集资潮.参与者包括内地五家最有实力的商业银行等高增长的大型优质企业,大大扩阔丁香港股市的发展基础,给香港金融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