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振盈 《经济导报》2007,(41):44-44
经过8月份“次按危机”的震荡,港股重纳升轨,短短两个多月,恒指从低位79400点水平大升愈10000点。虽然美国经济表现奇劣,楼市疲弱,大企业纷纷作出盈利预警,但美股在联储局决定减息之后开展升浪,并连番创出新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杨孟华 《经济导报》2007,(21):51-51
上周港股窄幅盘整,走势偏软。央行打出调控组合拳.联动港金融股作出反应。国企指数受累於银行股存贷利差缩小的不利影响.正逐级下滑。恒生指数由2003年4月至现在升幅已达7.5倍.在美国楼市阴霾和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之下,投资者忧虑港股接近见顶。个股方面.唯航空股奋力走高,另中国移动作为回归A股概念,被市场看好,中国联通连袂走强。  相似文献   

3.
孙鹏 《经济导报》2007,(35):47-47
上周港股整体回升,但中间仍震荡不小。受“港股直通车”的影响,A+H的股票继续被投资者热炒。但港股主要看美国脸色行事,中资股毕竟不能走出独立行情。  相似文献   

4.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7,(45):34-35
港股直通车令人望眼欲穿之际,总理温家宝在外访时对本港媒体发表一番“审慎处理港股直通车”的言论,为港股带来降温效应,港股一瞬间飞流直泻1500多点。之后,港股仿如坐过山车一样作出一轮调整。究竟后市会如何呢?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看看这只“疯牛”会奔向何方?[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孙鹏 《经济导报》2007,(32):45-45
上周港股经前两个交易日下挫后,上周三受周边市场造好.恒指在中资股强劲反弹的带领下大涨628点,但成交仍旧清淡.反映投资者在美次按风波影响下仍抱谨慎心理。果然随后次按危机扩大,港股掉头向下.上周五更是低开640多点,歼灭了一周升幅之势。  相似文献   

6.
彭伟新 《经济导报》2007,(29):48-48
上期笔者谈到有关港股急升至23000点后,并不是今次的浪顶,主要是有多个跌市前会出现的征兆仍然展现,特别是投资者利用“孖展”购买股票的情况并不普遍,而且投资者在三、四线股份的投入程度并不高,因此,在短期内并不会出现急跌的机会。除此之外.亦提过仍有多个对6%产生支持作用的因素仍然存在,当中包括内地有大量资金可以流入港股、内地经济会继续高速增长、本港H股仍较A股便宜,以及大市欠缺引发跌市连锁反应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7.
郭家耀 《经济导报》2007,(43):42-42
港股走势持续波动,恒指单日动辄出现超过干点的波幅.投资者如欠缺定力,随时会给这个大浪淹没.纵观现时市场利好利淡因素均存在,但由于资金充裕下.港股后市仍可审慎乐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蓝堃 《经济导报》2007,(44):15-16
在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影响下,来自中国内地、东南亚、欧美、中东的热钱纷纷涌来香港,推动恒生指数在十个月内上升了逾7万点。港股大旺,楼市大旺,带动了香港经济大旺。经济专家认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应着眼於国家发展战略,推动香港金融业发展,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伦敦金融城市长史达德透露,伦敦成功的三个主因是:良好的监管环境和公共设施、庞大的人才库、高度开放的市场。看来香港仍有许多事要做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张启源 《经济导报》2007,(10):47-47
上周恒生指数先大幅下挫,后反弹上扬,形成短期探底走势。周末走强主要受日圆走软日股走高,蓝筹业绩强於预期以及工行,国泰即将进入恒指成分股等利好因素的影响。由於技术面短线沽压得到缓解,近几个交易日的反弹,是否意味着港股市场本轮调整结束,目前後市仍有诸多不确定性,短期港股仍将维持震荡走势。  相似文献   

10.
由於元旦假期,港股仅休市一天,元月2日和3日,港股再度强势上攻,连创新高,并一度上攻至20500点,虽周末有所震荡,但震荡上升的趋势不会改变。其中,国企大盘蓝筹股功不可没,尤其以通讯、保险、银行三驾马车引领大市连连走高,目前已形成中资股力战港股半壁河山的局面。由於预计2006年和2007年中资股盈利仍会有20%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孙腾 《经济导报》2007,(29):51-51
上周港股或跌或升,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内地经济数据的披露情况。恒指23000点关口时有跌破.但都继而收复,反映投资者仍有做多意愿。不过尽管内地经济数据偏热的利空因素已提前得到市场消化.但成交偏淡反映出投资者仍在谨慎观望等待中央政府的调控措施,相信本周市场方向可大体判明。  相似文献   

12.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10,(19):21-22
政府推出“九招十二式”为楼市降温后的首次官地拍卖,发展商反应异常冷淡,地皮仅以底价成交,大逊市场预期。业内人士指出,今次卖地成绩显示出政府遏制楼价暴涨的手段初见成效。他们说,由于现时楼市问题已呈政治化,加上未来三个月政府仍有多幅土地供拍卖或招标,  相似文献   

13.
慕容 《经济导报》2009,(33):16-17
近月的环球股市在美股推动下节节上升,令很多淡友已投降,甚至转软看好。但在连升五个多月,反弹近1万点之後,港股已变了“神经市”,继续今日急升、翌日又狂泻的反覆待变格局。例如恒指在8月11日才升21074点的金融海啸后高位,是11个月以来首次企稳在21000点以上收市,但次日又跟随中国内地股市,美市大跌638点或3.03,回落到20435点,大概港股暂时患上了“畏高症”,今后在21000点关口仍有一段反覆。  相似文献   

14.
《经济导报》2007,(48):61-61
上期文章提到港股直通车虽停,但内地QDII资金仍会不断进港投资。本文将会就QDII这个课题再作多方面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7,(50):46-47
今年港股风起云涌,恒指突破30000点,国指冲上20000点,中央大礼“港股直通车”突然叫停,又出现一个股民怕怕名词:次按。目前港股正处於中港经济融合大时代,本报记者特别采访几位金融界人士,前瞻港股2008年新形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孙鹏 《经济导报》2007,(39):47-47
上周港股在充沛的资金推动下,配合消息面利好,一举站上27000点高位,国企指数领涨大市亦冲破16500点,大市成交跟随放大,显示资金推动力仍有余威。消息面上,继南方基金之后,华夏亦开始发售QDII基金,加深市场对资金转战港股的想像。又传中国审计署将对内地五大电信运营商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市场憧憬国内电信业重组在即,短线资金遂热烈追捧中资电信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7,(26):12-13
香港回归十年,经济大上大落。而作为香港经济支柱的楼市,也是几番起落。今天香港楼市虽然已重拾升轨,但却出现两极化,差距很大。豪宅市场升势凌厉,中小型住宅仍不复十年前勇。但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楼市可再闯高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经济导报》2007,(30):44-44
港股7月份是大牛市,大部份日子都是在创新高。自7月20日起,港股连续三天创历史新高,多间大型国企发出盈利报喜.首先是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跟着是平安保险.和中国国航及广州广船等。一时之间只见百花齐放.中资银行股先升,保险股接力.最近连本地股份也追落后.7月初截至7月24日恒生指数升了1698点.港股正是进入牛市第三期的大时代.  相似文献   

19.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10,(23):40-41
在楼股不明朗之下,市场视6月8日拍卖何文田罕有靓地为楼市般市后向的探热针。当日卖地成绩理想,竟然成功以109亿元成交,高过事先所有专家预测价,每平方尺更达12.540元,由新鸿基地产投得,这口价一洗之前东涌土地拍卖成绩过低的坏气氛。卖地成绩好,同时也刺激地产股上升,为港股注入近日少有的生气,亦推动当日恒生指数上升109点,收报19487点。  相似文献   

20.
王欣 《经济导报》2007,(15):38-39
在历经两年的楼市调控中,上海楼市价格跌幅明显,但海外机构投资者仍逆流而上,去年对上海楼市的投资比前一年大幅增长,今年更有外资大手笔入股内地房地产企业,出现楼市投资多元化的趋势。专家指出,楼市调控政策使海外规模较小的企业和短期投资者被淘汰,但对已在中国注册并积累了大量现金储备的外资企业影响很小,随着对外资设立房地产企业审批的曰益严格,今後与内地开发商设立合资企业或股权投资的情况可能会愈演愈烈。[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