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磊 《经济导报》2007,(28):26-27
诸多有利因素使台股破万点的目标很有可能在选前实现,但台当局拉抬股市的目的是为“大选”营造有利气氛,因此并不原台股在今年涨势过快,或有可能下半年台股将会出现较长一段时间的盘整,年关前后再现新攻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盛九元 《经济导报》2007,(33):24-26
台湾股市在当局“政策利多”及外资涌入下升上近万点,近日受美欧股市大跌影响,台股连续暴跌,让投资人心惊胆战。业内人士指出,台股未来能不持续走强,关键是看两岸关系,稳定的两岸关系可吸引股民和岛内的外流资金放心进入台股市;再要看两岸关系能否发展,要看大陆资本能否顺利入台买楼、购地、入股市,这才能够推动台湾股市的持续走强。[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朱磊 《经济导报》2007,(17):29-30
台湾股指近期在8000点高位上徘徊,是六年来最高的走势。一方面台股比亚太其他股市低迷多时,引发外资涌入推高股指,另一方面台当局通过政策性手段影响股市的作用也不可小视,“愈接近明年大选,股市就愈呈现利多”,这已是台证券界人人皆知的规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台湾经济最近有所好转,但人为政策因素造成的经济好转特别是股市大涨的可变因素颇多,存在新的风险与变数。最近的岛内物价上涨,则成为影响台湾经济变化的另一不确定因素。在台湾经济基本面还没有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台当局很难彻底改变经济总体趋势的下滑。[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王建民 《经济导报》2007,(46):28-29
台湾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体系,对外部因素的变化敏感度较高,国际经济走向趋势、金融、石油价格以及重大的国际事件都会对台湾股市产生影响,有时会使台股剧烈波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2006年元旦,陈水扁抛出了“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紧缩性经贸政策,企图阻挡曰益发展的两岸经贸关系,然而一年来的检验证明,这个来自於“台独”政治意识,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政策,受到台湾经济界愈来愈强烈的质疑以及内外环境的多种冲击,已难以为继。最近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台商投资大陆并未造成台湾产业空洞化,而是台湾的投资环境导致台湾投资水平下降和经济停滞。预期在未来两年,台当局的两岸经贸政策会有小幅松动,以企业投资个案处理代替全面松绑的可能性较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王大江 《经济导报》2007,(15):24-26
民进党上台执政后,在“台独”理念下的两岸政策和经济政策使台湾经济逐步走向衰落,而岛内政治恶斗不停,族群挑斗不断,更加剧了台湾经济环境的恶化,在“三通”难通,岛内优势尽失的情况下,在台投资外商加速撤离台湾转向大陆,未来这种趋势仍将继续。[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朱磊 《经济导报》2007,(22):25-27
大陆股市狂升的情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台湾也出现过。当年由於台湾连续出现贸易顺差,大量外资涌入,迫使新台币大幅升值,造成股市和房市狂升不止,泡沫化严重。当局屡屡采取措施对应,并祭出了釜底抽薪的一系列办法,其后金融泡沫破灭,台湾经济也受到严重打击,彻底告别了经济高增长时代,遗患直至今时今日。[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周忠菲 《经济导报》2007,(27):22-24
台湾政治的悲哀,就在于美国台海政策的调整始终对台湾政治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美国对台政策好像是“中间”立场,但某种程度上是带有偏袒台湾当局。纵容“台独”势力倾向的。美对台政策的总体目标,始终是通过双轨政策的推行来达到制衡两岸关系的发展,一旦美国认为统一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对台政策完全可以在操作层面发生某种变化,这将影响台湾大选,也影响到是否出现“二度政党”轮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王建民 《经济导报》2007,(45):24-25
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不断加大,也使台湾股市对大陆的经济发展变得越来越敏感,大陆的宏观经济政策,两岸经贸交流的发展,两岸关系在政治层面的波动,这些方面都会对台湾股市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有些因素更是重大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毫无疑问,中资股去年於本港股市独领风骚,取代了传统蓝筹在投资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虽然近期中资股升幅趋急,H股估值和内地A股进行“赛跑”。不过,有金融界人士相信在宏调步伐还未停止下,今年内地经济增长将较往年稍为降温。投资者选择“千里马”的难度也较以往增加,他们表示,“十一五”中重点发展的行业相关股份,可能便是投资者趋之若骛的千里马。  相似文献   

12.
朱磊 《经济导报》2007,(16):29-30
签署FFA意味着进一步开放市场。韩国能够和美国签署FTA与其一直禀持的开放政策密切相关。韩国以中国大陆为腹地,有效搭上了大陆经济快速成长的顺风车,经济竞争力也随之迅速提升。反观台湾,当局对台商投资大陆等政策多有限制,这种畏惧开放、自我设限的经济政策不但会离FTA的要求越来越远,也会造成产业竞争力不足,签署FTA後有可能反受其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给两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受其影响,中国大陆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进出口下滑,工业生产明显放缓,部份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难度加大。台湾经济受冲击程度则更加严重:出口受创程度明显高於亚太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世界排名下降两名至第18名;消费、民间投资、对外投资骤降幅度均为近50年来所罕见;失业率创下台当局公布失业数据以来的最高纪录;经常性薪资跌幅为历年最大;台股自政权交接半年内重挫55%;新台币兑美元汇率一度贬回到r987年初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陈险峰 《经济导报》2007,(39):30-31
日前,台湾新光集团与北京华联集团合资的“北京新光天地”发生经营纠纷,一时在岛内引起巨大反响。然而,本来一件单纯的商业经营纠纷却在岛内变为一场“京‘吞’新光”的负面报道,台当局更借机攻击大陆,将事件泛政治化。在纠纷事件未明之前,台湾方面的这种做法,极不负责任的,不利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与经济合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中海峡两岸的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民 《经济导报》2007,(20):26-28
中国大陆短短几年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的努力取得重要进展,目前正在商谈的自由贸易区有九个,涉及27个国家或地区。由于海峡两岸关系特殊及政治对立的加深,台湾无法融入区域经济整体机制之中,台湾经济的边缘化逐渐显现。台当局虽采取了一系列因应对策,但成效仍有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台湾经济的低迷状态,甚至有人断言台湾经济已不可能再现高速增长。这是以惯性思维判断事物发展。两岸“三通”,尤其是在此基础上两岸如能尽快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定,台湾经济将具备重新起飞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潘颖 《经济导报》2007,(3):22-24
2007年内地A股市场将呈现一定幅度的结构性调整,但以行业为主导的股市运行,仍将带动股市上扬。金融业、房地产业将继续引领升势,而不大受宠的能源业中的煤炭股、新兴能源股,或将受益於政策的阳光,成为2007的新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孙鹏 《经济导报》2007,(18):47-47
受周边股市显著造好影响,港股上周一度走强,美国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和工业订单显示,制造业数据良好,经济持续向好,一定程度上成为A股休市时期刺激本港股市走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07必买股     
内地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相信今年会稍为放缓。基於内地股市楼市炒作炽热,内地当局应会继续推行宏调措施,如加息等来缓和市场的急速升势。不过,我们相信人民在这环境下,生活质素仍可继续改善。人民币升值,在今年亦己成定局。  相似文献   

20.
姚遷 《经济导报》2009,(29):19-20
踏入第三季,全球经济再次出现中国等新兴市场形势好但欧美形势仍然较差的格局。难怪又有基金公司在BRIC(金砖四国)之外,提出了“印支尼亚”(中国、印度、印尼)的新主题,认为美亚经济和股市将会“脱钩”(De-coup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