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树 《时代汽车》2010,(4):80-80
在旷世的金融危机面前,丰田汽车公司巨额的亏损加之此次“丰田危机”,即便日本人拥有超强的危机攻关能力,要想重新树立丰田形象恐怕尚需巨额开支,更需要日本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修正其汽车产业发展理念。“最大”对于丰田汽车公司来说,是一剂甜美的毒药,对于中国汽车企业特别是卡车产业来时亦是如此,因为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卡车产品制造国。  相似文献   

2.
《重庆重汽科技》2004,(1):36-36
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是中国经济振翅腾飞的20年,中国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引入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引入中国的20年是“中国制造”告别“傻、大、黑、粗”的20年。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在世界上崭露头角,在某些领域,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重  相似文献   

3.
陈财喜 《经济导报》2007,(35):17-17
近期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指控中国产品存在安全问题(包括药物、宠物食品、水产品、玩具和牙膏等)。“中国制造”的产品被抹黑为“劣质产品”.似是一场围剿中国货的“新保护”主义,并升起了战旗。中国方面,政府派出副总理吴仪领军.正策划一场“中国产品名誉”的保卫战。  相似文献   

4.
杨亮 《运输车辆》2011,(11):40-41
对于四川丰田或其他制造“仿考斯特”产品的中国汽车厂商而言,宇通新推出威斯达已成为不得不关注的事件。对于中国广大团体、旅游、客运客户来说,宇通威斯达的出现无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声音”。丰田柯斯达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毋庸置疑,虽然这款产品从出现至今已长达40多年,且进入中国市场也已超过30年,但直到今天市场  相似文献   

5.
2009年11月底,一则由中国商务部与4家中国行业协会共同委托制作、旨在宣传“中国制造”的电视广告在美国CNN播出,这一罕见的举动迅速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这则30秒的广告以“中国制造,世界合作”为中心主题,强调中国企业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正不断与海外各国公司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6.
源自美国金融创新失控的一场全球性危机,带来世界产业格局的深刻变化。在静待产业调整与恢复的转型期中,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开始曰益领略到文化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潜能。金融危机笼罩之下.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正实践着由重视物质资源利用向重视文化资源转型的过程.其文化产品制造’消费和交易的整体模式正在被重塑,并在世界文化产业领域渐呈权重之势。  相似文献   

7.
马欣  MAX 《汽车导购》2007,(10):30-36
谈到“迈腾”和“凯美瑞”,相信大家都会对它们刮目相看。原因一方面是它们分别在大众和丰田的产品系列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并在国际市场上长期都是绝对的一线主力产品;另一方面则是,它们在中国一上市就被倾慕已久的消费者视为了中高级市场的“核心”。那么这两款产品之间的比拼,当然也会有相当的交锋点可以讲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的提高以及跨国公司中国采购力度的加大,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呈快速增长趋势。出口产品也从低附加值产品开始慢慢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并且从原来的以售后市场为主开始逐渐进入OEM市场。“目前中国产品的主要优势是劳动力成本,然而这种优势不会永久存在。”Dr.William R.Loeffler,这位在美国质量管理领域享有盛名,目前正在从事全球采购业务的美国New Loeffler集团总裁对中国汽车零部件提出了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高质量的产品,一方面是由研发和设计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取决于制造过程,这就是现代质量理念所表述的:产品质量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目前,汽车行业中的众多企业已把具备为市场提供受欢迎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的制造能力作为自身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国内外的设备供应商也为此提供了相应的、先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陈小芳 《经济导报》2007,(34):23-24
对於“中国制造”产品的种种责难,有学者指出,必须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地查处和纠正“中国制造”产品中确实存在的问题,坚持国际水准的中国质检标准,重树中国产品的国际形象。无论如何今後的治本之道,还是必须加强“中国制造”自身的生产和流通监管。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安全受到国外质疑,可视为一个改进中国制造品质的重大契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科技的进步,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适应全球市场需求,满足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国内本土企业也迅速成长与发展,“中国制造”成为了“中国智造”,由中国企业设计和制造的产品风靡全球。在汽车领域,上汽大通也是这样的厉害角色,其过硬的产品品质和优异的市场表现,墙内开花两头香,成就了“国宾品质”。  相似文献   

12.
“2mm工程”最先由美国为迅速提高车身产品制造精度而提出的一个尺寸控制体系。“2mm工程”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已被认为是汽车制造企业是否在车身尺寸控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衡量标准。随着工业车辆的迅速发展,用户对叉车的需求也向着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对产品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使用性能上,更多地要求产品具有完美的外观质量、更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了提高叉车的制造质量,借鉴汽车制造的经验,“2mm工程”的策略也将在叉车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既是一个向世界各地输出传统产品的制造基地,又是一个拥有8亿农村人口的消费大国。一方面,中国各个城市因流动性充裕而出现对传统产品需求饱和的现象;另一方面,广袤的农村市场因销售渠道不畅而未被有效开拓。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国际市场需求萎靡不振的情况之下,给予家电下乡财政补贴,让利农民,正是中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振兴制造业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采取的一种有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14.
景瑶  徐燕 《时代汽车》2006,(2):84-85
2005年,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刷新了一个纪录:再一次在中国轻客市场销售排行情上位列第一——这已经是华晨金杯连续九年稳居中国轻客市场头把交椅了。经过15年的打拼,华晨创下了商务车产品产销超过60万辆的惊人业绩。近几年.随着MPV的异军突起,中国的商务车市场正张面临重新洗牌,而华晨汽车也不失时机地调接自己的产品布局,一方面在高端MPV领域频频出手,另一方面在传统轻客市场上开辟全新的领地,以此来印证自身的“中国商务车第一品牌”。  相似文献   

15.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产品得以进入世界各国,促进中国生产力的发展,随着中国制造在世界影响的加大。问题也随之产生,企业、行业、国家开始思考中国制造转型的问题,国家通过宏观管理政策改变单纯依靠数量规模和价格优势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中国制造保持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湖北大力     
《时代汽车》2007,(4):92-93
湖北大力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是集研发、制造、服务为一体的专用车制造企业。公司占地250多亩,职工300余人,拥有一流的技术和一流的设备。“大力”牌专用车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国外,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同行业前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汽车驾驶员》2005,(11):47-47
针对目前汽车市场淡化“中国制造”,突出外方品牌现象,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的《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管理办法》日前已经完稿,正等待审批,不久即将出台。  相似文献   

18.
关仔 《当代汽车》2006,(9):70-71
“206粉丝团”是全国众多车友会的中的一个。不是人气最高的,也不是车最多的,同样也不是最赚钱的。那是什么吸引了我们这么多人赞许的目光呢?这缘于一个奇迹。关仔,“206粉丝团”的创始人,目前全国最大的标致206车友会的管理者,同样也是奇迹的创造者,他和他所管理的车友会,根据车友玩车改车的经验自行开发和制造了多种高品质的改装产品。并面向全国的206汽车改装爱好者销售。改装产品外包装上的商标印的是“206粉丝团”。所以这是一个完全属于关仔和“206粉丝团”的故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徐莉坤 《经济导报》2007,(35):36-37
中国,人民电器集团是中国500强企业之一,始创于1996年。 集团以工业电器为核心产业,横跨能源、城市化建设、现代物流,商贸及进出口贸易、投资、电子信息技术等多元领域。拥有浙江、上海、江西、湖北等制造基地、十二家全资子公司,八十五家控股成员企业,八百多家加工协作企业以及一千八百多家销售公司,员工一万八千多名,产品畅销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应用于浦东机场、三峡工程、北京地铁、奥运场馆等国家重大工程,是中国电器行业产销量最大的企业之一。总资产达60.99亿元,名列世界机械企业500强。“人民”商标被国家工商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人民”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人民”品牌已成为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之一,经世界品牌实验室测评,价值达43.39亿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张立 《经济导报》2010,(32):13-14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高投资仍将承担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但与之相伴而生的“产能过剩”也成为发展中的一个顽疾。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工业生产经营出现的困难,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外因冲击,另一方面也有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