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5 毫秒
1.
《铁路技术创新》2009,(3):54-54
正FIT型GSM-R通过式射频功率计是由德国SCHOMANDL公司(隶属于德国KATHREIN集团)研发生产的高精度射频功率测试仪器。主要特点手持式:轻便小巧,可单手操作数字式:数字显示测试结果,精确到0.01W通过式:在线带负载测试,结果真实有效  相似文献   

2.
射频电磁辐射劳动卫生标准研究浙江医科大学劳动卫生学教研室(310031)姚耿东姜槐由于不同波段射频电磁辐射在一定距离内作用场的性质不同,以及不同波段射频电磁辐射生物学作用和吸收功率的差异,因此将其容许辐射剂量分为高频、超高频(超短波)和微波三个大频段...  相似文献   

3.
地铁牵引系统主要由牵引逆变器提供动力,牵引功率模块是其中的核心主电路部分。介绍了一种地铁牵引系统功率模块测试系统设计思路及参数计算,给出了测试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法。通过静态脉冲测试和动态脉冲测试可以看出,设计的测试系统可较为精确地测量到地铁牵引逆变器功率模块每个桥的桥臂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且其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接近。该测试系统较为适合现场测试和验证功率模块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4.
精确地确定列车在线路中的位置,是保证安全、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重要前提.基于射频识别的精确定位技术,是通过2.45 GHz射频阅读器识别射频标签和监测场强变化的功能,来精确定位列车在线路中的位置.以TagMaster公司的射频识别系统为例,介绍了基于射频识别的精确定位技术的安装和测试方法.模拟测试和实测数据表明,基于射...  相似文献   

5.
针对LTE-R专用测试仪器体积大、可操作性和便携性差、需要车载供电等问题,利用软件无线电技术设计一款便携式LTE-R测试设备。通过混频电路、射频开关电路、高速ADC采样电路和ARM控制显示系统,实现从射频信号预处理、数据采集、传输到显示、存储。该便携式LTE-R测试设备结合软件无线电技术和嵌入式系统技术,最终实现了平板电脑尺寸的便携效果,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及便携性。经朔黄线LTE-R覆盖测试分析和SINR测试统计分析证明,该便携式LTE-R测试设备满足实际测量需要,有效提高了现场施工测量效率。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用于2.4 GHz ISM频段的通用型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框架,分别从检波比较电路、高增益发送放大电路以及低噪声接收放大电路几个部分对通用型射频功率放大器进行了设计。样机测试表明,该功率放大器对输出功率小于20 dBm的WLAN系统可实现21 dB的收发增益,满足中长距离列车无线通信所需的高发送功率和高接收灵敏度需求。  相似文献   

7.
从功率器件IGBT以及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出发,对业界常用的三种变频器例行试验中功率考核试验方法进行技术分析和比较,同时作者结合多年从事变频器测试技术工作积累的经验进行了验证和分析,旨在为合理选择变频器功率考核试验方法和测试系统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GSM-R是一种专业无线通信系统,GSM-R的测试有新的要求,不但要进行通信链路测试,还要定期对基站射频相关性能进行评估,为此介绍GSM-R基站的现场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250~350 km/h可变编组动车组牵引系统的性能指标。参照大西高铁综合试验数据和中国标准动车组互联互通阻力测试结果确定动车组运行总基本阻力计算公式,依据列车运行速度和编组数得出阻力调整因子,对可变编组动车组运行总基本阻力加以修正。根据动车组加速度和牵引力要求,计算出不同速度等级的4~18编组整车功率,并依次计算出牵引电机和变流器的功率。为提升牵引系统的轻量化和集成化技术,主变流器选定3 300 V/500 A SiC混合功率模块器件。根据3个速度等级4~18编组整车的功率比,考虑牵引电机极限值,计算出相应速度列车的动拖比和齿轮箱变速比。在不同的速度等级和编组情况下,分别对3种故障状态下的牵引性能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牵引系统具有可行性,列车牵引、启动和电制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
《机车电传动》2021,(5):28-32
在电力电子应用中,性能优于硅功率器件的宽禁带功率器件得到广泛关注。然而,传统功率器件封装中的芯片顶部的电气互连结构现在已成为限制宽禁带功率器件寿命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通过使用键合缓冲技术将铜键合线、焊带和引线框架来代替铝键合线作为芯片顶部的电气互联以满足宽禁带功率器件在高温工作条件下的要求。文章回顾了不同键合缓冲技术和金属键合材料在功率循环测试中的可靠性表现。其中,因瓦合金键合缓冲材料与铜键合线的结合在众多键合材料中显示出最强大的功率循环测试能力。失效分析显示,宽禁带功率器件封装的薄弱点已经从芯片顶部的键合材料变为氧化铝陶瓷衬底或芯片上表面的铝金属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原理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接触网检测车杆位自动识别校正系统方案。在接触网检测中可以实现杆位自动识别校正。在线路过渡时能自动识别线路名称,自动切换数据库,消除累积误差,可以提高接触网检测车杆位测试的精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三相电动转辙机牵引的道岔,在道岔动作过程中道岔阻力变量(转换力)是道岔转换的主要数据参数,道岔阻力的变量是维护道岔的主要依据,直接测试道岔阻力参数很难实现。道岔在动作时,三相电动转辙机的转换功率的变化和道岔转换阻力成正比。TJWX-2006版信号集中监测,完成道岔功率的测试并画出功率曲线,根据电动转辙机输出功率,可以计算出道岔的转换阻力,电动转辙机输出功率曲线和道岔动作全过程的道岔阻力曲线形状一样,三相电动转辙机的输出功率的变量,就是道岔转换过程中阻力的变量。  相似文献   

13.
基板与陶瓷衬底之间的焊层寿命通常利用IGBT模块的被动加热和冷却(热循环)来测试,但这种试验会引起焊层失效(分层)。实际应用中,IGBT和二极管芯片是主动被加热的,诸如焊线脱落等其它模式的失效也会限制使用寿命,通常可通过功率循环试验来评估这种应力的影响。本文通过功率循环试验来评估衬底焊层的失效,利用高循环周次的测试进行有效的衬底焊层热循环试验,其关键在于功率循环过程中焊层温度的预测。在温度波动不大的条件下,比较了被动热循环和主动功率循环时对焊接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者详细阐述了使用“射频识别”技术,采集集装箱场箱位的座标信息;通过吊车电机的功率测量得到吊机的钩态变化信息。而这些信息的传输是通过“扩频通信”技术完成的。从而实现了集装箱场箱位信息稳定、可靠地采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深圳地铁无线通信系统在多系统引入中采用共用漏泄电缆传输,由POI平台完成各系统的射频功率合路与分路。对公网与专网之间存在的互调、同频等干扰进行了分析,具体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种基于光功率器件的弓网电弧测试系统,通过现场测试取得了大量试验数据,结合线路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光功率法的弓网运行状态试验可以对弓网电弧、光照变化、特殊线路结构等造成的光强变化有明显响应。该方法为研究弓网电弧特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列车与轨旁接入点设备之间的无线传输是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为了测试该无线系统在常规和具有电磁干扰的隧道环境下的性能,提出了一个可以仿真隧道无线电通信环境的测试平台。其特点是信道电路工作在射频频段,用射线跟踪方法研究无线电传播特性,并将结果固化为衰落和衰减信道;动态的矩阵信道可以仿真高速移动下的车地多点接入环境,可以加入电磁干扰来测试极限参数下无线电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系统牵引逆变器的结构组成和技术特点,研究设计了一种方便实用的车辆系统牵引逆变控制器专用测试平台。详细说明了该测试平台的组成,阐述了测试内容及过程。该测试平台通过生成牵引逆变控制器主回路运行所需要的电源输入和功率负载以及相应的控制逻辑,对车辆系统牵引逆变器主回路控制功能进行测试,从而对牵引逆变器主回路运行的控制逻辑和控制效果进行离线测试,以判断其功能是否正常以及相应的故障情况。使用该测试平台可实现牵引逆变控制器的功能快速检测和故障快速识别,满足牵引逆变器功能测试和故障检测等设备大修要求。  相似文献   

19.
广州地铁广佛线开通后,道岔控制模块POM4频繁出现跳闸,经实验发现跳闸原因为电机启动峰值电流过大。实验人员采用降低电机功率的方法解决跳闸问题,并通过测试收集数据,分析该低功率电机能否满足运营使用要求。经验证,该新型低功率电机能够解决POM4跳闸问题,具备上线更换改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我国高速铁路广泛采用的应答器进行在线测试,采用射频、数字信号处理、频谱分析、虚拟测量仪器设计技术和方法,研究开发应答器车载测试设备的关键技术。应答器车载测试设备采用高效的功率放大电路以及低噪声系数的低噪声放大器,并对接收和发送信号的滤波器进行了优化设计,以保证进入模数转换器的模拟信号高保真和高可靠性;使用5MHz的高精度模数转换器和数字低通滤波器,消除对A1接口的干扰信号;利用高速DDR2芯片构建先入先出存储管理模块,实现对滤波后信号的缓存,并通过高速光纤和以太网将采样信号的数据发送给工控计算机;在工控计算机上利用软件开发出了虚拟示波器、虚拟频谱仪、虚拟场强仪、虚拟误码率分析仪等。该应答器车载测试设备已经在国内铁路进行了动态测试,为在线正确检测和定性、定量综合评判应答器的性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