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目的 观察新型多酸化合物POM-2长期应用对正常大鼠的毒传作用.方法 将POM-2以1/10 LD50、1/50LD50和1/100 LD50三个剂量给大鼠连续灌服90 d,并持续观察15 d,观察动物一般情况、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组织学指标变化,测量大鼠的体重、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OM-2各剂量组大鼠的血常规,血液牛化等指标无明显变化,主要脏器系数均无明显差异,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各组动物主要脏器均无毒性病理件改变.结论 该化合物未显示出明显的毒副作用,停药后未见药物延迟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种检测EHF特异性IgM抗体的ELISA间接法,在临床诊断应用中分别对耳血及静脉血清进行了平行检查,并与IFAT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9例临床诊断为EHF患者耳血中ELISA—IgM阳性率为100%(19/19),IFAT—IgM阳性率为89.47%(17/19),且ELISA耳血IgM抗体滴度>IFAT耳血IgM抗体滴度者为68.47%(13/19)。实验发现,耳血ELISA—IgM抗体滴度明显高于静脉血清ELISA—IgM抗体滴度4倍者占73.68%(14/19)。作者认为,该方法特异性、敏感性较好,操作简便,只需要采用耳血就可以达到早期,快速诊断目的,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3次重复实验研究了酸枣仁油对艾氏腹水癌小鼠体重和生存期的作用。本研究实验条件稳定,诱癌率为100%。酸枣仁油以1.40m1/kg和0.35m1/kg剂量灌胃能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天数,生命延长率大于50%,明显抑制荷瘤小鼠生命后期的体重增长,说明酸枣仁油对艾氏腹水癌小鼠有明显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4.
化合物OCAM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化合物OCAM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台盼蓝染色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OCAM对体外培养的SMMC-7721及H22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用MTT法检测OCAM对HL-7702人正常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OCAM对SMMC-7721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OCAM从12.5mg/L到200mg/L剂量范围内对SMMC-7721肝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杀伤作用,最高抑制率达到70.99%.OCAM浓度为100mg/L时,即对H22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抑制率为47.49%.OCAM剂量为500mg/L时,集落形成抑制率达到100%.OCAM组的肿瘤细胞凋亡率和G0/G1期比例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通过体外细胞试验证实OCAM具备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和较低的毒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复方锁阳口服液对小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其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探讨其临床疗效机制.方法 用复方锁阳口服液大(180mg/kg)、中(90mg/kg)剂量对小鼠灌胃4周后,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对小鼠激素水平的影响,用MTT染色法、LDH释放法等检测其对小鼠相关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 复方锁阳口服液大、中剂量灌胃给药均可显著提高雄性小鼠睾丸酮水平(P<0.05),对雌性小鼠孕激素和雌二醇有明显提高作用(P<0.05);对小鼠抗体产生、淋巴细胞转化以及NK细胞杀伤功能均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大剂量优于小剂量.结论 复方锁阳口服液能显著提高小鼠性激素水平,对小鼠免疫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甲状腺刺激性抗体 (TSAb)对甲状腺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 (TPO)的影响及该作用所通过的信号传导途径 ,探讨TSAb导致Graves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原代培养人甲状腺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学法检测TSAb活性 ;应用改良愈创木酚氧化法检测TPO活性 ;同时应用信号传导抑制剂阻断各传导途径 ,分别观察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BAPTA AM(细胞内Ca2 +鳌合剂 )、TPK(酪氨酸蛋白激酶 )抑制剂木黄酮对TSAb作用下TPO活性的影响。结果 ①新鲜分离的甲状腺细胞TPO活性最高 ,此后逐渐下降 ,培养第 6天已基本降至最低 ;②TSAb作用 12h可使TPO活性开始增加 ,随时间延长 ( 12~ 4 8h) ,TPO活性逐渐增强 ,高峰时间为 4 8h ,持续 72h仍可见明显的刺激效应。 1mg·mL-1TSAb即可使TPO活性增加 ,以后随剂量增加TPO活性逐渐增强 ,4mg·mL-1作用基本达最大。 4mg·mL-1TSAb作用 4 8h可使甲状腺细胞TPO活性增加约 36 0 % ;③PKA抑制剂阻断cAMP/PKA途径 ,可使TSAb作用的TPO活性增加减少近 79.2 % (P <0 .0 1) ,BAPTA AM阻断PIP2 /Ca2 +(磷酸酰肌醇 /钙离子 )途径及木黄酮阻断TPK途径 ,均对TPO活性无明显影响 (P >0 .0 5 )。结论 TSAb通过激活cAMP/PKA途径导致TPO活性增加 ,甲状腺细胞合成激素功能亢进。这可能是TSAb致Grav  相似文献   

7.
<正> 为探索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经口感染的可能性,1985~1987年,我们以Bal b/c鼠作为动物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把EEFV鼠脑悬液经口灌入2日龄乳鼠,将食饵浸毒喂饲18日龄幼鼠进行感染,同时用同窝鼠分别设阴、阳性对照组。用免疫荧光法(IF)进行病毒抗原及抗体检测,用Vero—E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结果,实验乳鼠于13~15天感染发病,且从其脑、肺脏中检出特异性抗原(21/24),从血清中查出特异性IgM抗体(24/24),效价为1:10~1:320。并从脑、肺脏中分离出四株EHFV,现已稳定传至第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T4a期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4年1月至2021年5月间在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住院手术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共计纳入T4a的甲状腺癌病例303例,分析患者的病理分型、受侵器官、手术方式、生存时间等。分析患者的总生存率,使用Kaplan Meier法分析患者术后生存曲线。结果 在入组的303例患者中,共计53例患者失访,1年总生存率为98.4%(246/250),3年总生存率为97.0%(224/231),5年总生存率为90.2%(92/102)。其中喉返神经单独受侵94例,失访13例,1年总生存率为100%(81/81),3年总生存率为98.7%(77/78),5年总生存率为97.4%(38/39)。喉返神经合并气管/喉/食道受侵151例,失访31例,1年总生存率为96.7%(116/120),3年总生存率为95.3%(101/106),5年总生存率为82.2%(37/45)。在生存曲线分析中,喉返神经单独受侵组较喉返神经合并气管、喉或食道等器官受侵组在总生存时间上存在优势。结论 T4a期甲状腺癌如果有手术机会,应该首选手术切除,通过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顺铂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细胞毒性和辐射增敏作用,并研究射线与顺铂联合应用的效应关系。方法 MTT法检测Hela细胞在不同浓度药物和不同辐射剂量下的细胞抑制作用;辐射与顺铂联合应用时,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绘制细胞抑制率曲线,研究顺铂与辐射联合应用时协同效应的条件;克隆形成法研究药物的辐射增敏作用,多靶单击拟合模型方程测定各组细胞辐射增敏比。结果顺铂作用于Hela细胞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IC50)为10μg/mL,药物与辐射共同作用于Hela细胞时,12 Gy辐射剂量下,顺铂1~5μg/mL对Hela的细胞毒性显示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和48 h内的时间依赖性,5μg/mL以上浓度顺铂对Hela的细胞毒性未见明显增加;集落形成法结果显示,顺铂辐射增敏比为1.320;辐射剂量小于10 Gy时,放射线与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而当辐射剂量大于10 Gy时,呈现相加效应或次相加效应。结论顺铂与辐射并用时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药物具有最佳的辐射增敏剂量;且应尽早应用顺铂增敏化疗,以保证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部分损毁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6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PD组、银杏叶提取物(EGb)低剂量组(20 mg/kg)和高剂量组(40 mg/kg).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出高特异性的抗哇巴因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提高内源性哇巴因的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不同剂量哇巴因-牛血清白蛋白耦联物(0.5 mg/kg;1.0 mg/kg)免疫母鸡,收集鸡蛋;采用聚乙二醇法分离、纯化鸡蛋黄中抗哇巴因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gY(yolk immunoglobulin)的抗体效价。SDS-PAGE电泳分析IgY纯度。结果免疫后1周,鸡蛋黄中可检测出IgY;免疫后6周,鸡蛋黄中IgY的效价迅速升高,最高效价达到1∶10 240,持续至少4周。结果还显示,大剂量免疫母鸡获得高效价抗体持续时间较长。结论采用大剂量哇巴因-牛血清白蛋白耦联物免疫母鸡,可以获得较高效价的抗哇巴因IgY。该方法简单,高效价抗体持续时间长,是制备抗体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牙周膜干细胞(PDLSCs)的迁移、粘附和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TGF-β1通过影响牙周组织干细胞参与牙周改建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PDLSCs,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用Transwell法检测TGF-β1对PDLSCs的迁移的影响。用粘附实验检测TGF-β1对PDLSCs粘附能力的影响。用MTT法和生长率法检测TGF-β1对PDLSCs增殖的影响。结果浓度为2.5ng/mL以及10ng/mL的TGF-β1可促进PDLSCs的迁移,而且此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粘附实验结果显示,在分别作用2h和4h后,浓度为10ng/mL的TGF-β1可促进PDLSCs的粘附。MTT法的结果证实了TGF-β1可促进PDLSCs的增殖,该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再将细胞在含有或者不含有10ng/mLTGF-β1的培养基中培养2、4、6d,对细胞进行计数后发现TGF-β1显著促进PDLSCs的生长。结论 TGF-β1可促进PDLSCs的迁移、粘附和增殖。推测TGF-β1可能通过诱导PDLSCs向牙周组织部位迁移并提高其粘附和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六磷酸肌醇(inositol hexaphosphate,IP6)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和原代培养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求其抗癌效果的最佳作用浓度。方法原代培养人成骨细胞并鉴定,复苏并常规培养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MTT法检测不同浓度IP6干预培养时两种细胞的增殖情况,确定IP6的最佳抑癌浓度,并进一步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G-63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当IP6浓度≥1mmol/L时开始抑制MG-63细胞增殖,在4mmol/L时达到最大,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当IP6浓度为0.5、1mmol/L时,对成骨细胞增殖抑制不明显,2mmol/L时轻度抑制,4mmol/L时导致成骨细胞凋亡。结论 IP6能够抑制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增殖并导致其凋亡,其抗癌的最佳作用浓度为2mmol/L。  相似文献   

14.
PE生化中水回用处理技术是一种复合式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为A2/O法与MBR生物反应器两种技术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新技术,通过对污水入口、A2/O出口以及MBR出口进行水质采样分析,研究该设备污水处理效率得出,该技术最终处理效率可达到90%以上,处理效果较好,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中城市绿化用水标准,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不同剂量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左旋多巴(LD)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大鼠PD模型,并将成功PD模型随机分成2组,分别每日腹腔注射20 mg/kg和50 mg/kg LD,共28 d。在不同时间点(3、7、10、14、17、21、242、8 d),观察PD模型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大鼠对侧旋转圈数、大鼠异常不自主运动评分、旋转启动时间、旋转持续时间、药效期、药效期平均旋转圈数和剂峰旋转圈数)的变化。结果 PD大鼠注射不同剂量LD后均逐渐出现不自主动作(AIM)表现,且随着LD用药时间的延长,阿扑吗啡(APO)诱导的对侧旋转圈数、药效期平均旋转圈数及剂峰旋转圈数均呈不断增加趋势,且20 mg/kg剂量组的各指标变化值在不同时间点均高于50 mg/kg剂量组,其中对侧旋转圈数在14 d和21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M评分、旋转持续时间及药效期50 mg/kg剂量组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20 mg/kg剂量组则先减少后增加,且20 mg/kg剂量组的变化值均低于50 mg/kg剂量组,其中旋转持续时间在7、14、172、4 d和28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药效期在71、4 d和28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旋转启动时间20 mg/kg剂量组有先增加后减少趋势,50 mg/kg剂量组则有先减少后增加趋势;50 mg/kg剂量组LD各指标的变化趋势明显且稳定。结论 20 mg/kg和50 mg/kg剂量LD长期治疗对PD大鼠黑质细胞均有神经毒性作用,以50 mg/kg剂量LD的神经毒性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大黄素、黄芪多糖在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体外观察大黄素、黄芪多糖单用与联合应用抗HBV的作用。方法以HepG2.2.15细胞为研究模型,选用干扰素α、拉米夫定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大黄素、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应用抗HBV作用的效果。采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上清HBV DNA,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HBsAg、HBeAg水平的变化。采用MTT法观察它们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大黄素的3个剂量组(12.5、25.05、0.0 mg/L)和所观察的时间点(3、69、d)对HBV DNA、HBsAg、HBeAg表现出剂量与时间依赖的抑制作用(P<0.05)。大黄素对HBV DNA抑制的半数抑制浓度为21 mg/L,对HepG2.2.15细胞半数细胞毒性浓度为40.66 mg/L,治疗指数为1.94。同时发现黄芪多糖各剂量组对HBV无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大黄素、黄芪多糖联合应用在疗效方面无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结论大黄素在体外对HBV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芪多糖无明显抑制HBV的作用,两药联用无明显协同抗HBV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肺的保护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氨溴索组、肺缺血再灌注(I/R)组、I/R+氨溴索组,每组15只。造模前分别给予大剂量氨溴索组和I/R+氨溴索组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0.75g/L,分别给予对照组和I/R组注射与上述氨溴索治疗量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评分,检测湿干重比值(W/D)、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凋亡数目、核转录因子-κB(NF-κB),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大鼠肺组织Toll样蛋白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R组肺泡壁增宽,肺泡腔内可见出血等炎症表现,W/D、炎症因子显著升高,肺组织W/D、IL-1β、TNF-α、凋亡细胞、NF-κB活性和TLR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I/R)组相比,I/R+氨溴索组肺泡腔内出血、水肿等炎症表现减轻,W/D、炎症因子、凋亡细胞显著降低,肺组织NF-κB转录活性及TLR4信号通路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通过下调TLR4信号通路发挥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用离体肌鼠左房肌标本观察了青藤碱对异丙肾上腺素,氯化钙及组胺的剂量—效应关系的影响,青藤碱可使离体豚鼠左房的异丙肾上腺素剂量—效应曲线非平行右移,并降低最大反应值,pD′_2值为3.56±0.12,不同于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对氯化钙剂量—效应曲线的影响与钙通道阻滞剂戊脉安相似,表现为曲线非平行右移,最大反应降低,PD′_2值分别为3.43±0.11,6.13±0.16。对组胺剂量—效应曲线的影响与H_2—受体阻断剂甲氰咪胍不同,青藤碱呈非竞争性拮抗,pD′_2值为3.57±0.13。提示青藤碱的负性肌力作用可能在于阻滞钙通道,而不是竞争性阻断β—受体和H_2—受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动态评价小鼠植入重组异种骨后的免疫毒性改变,揭示该重组异种骨的免疫学作用机制。方法以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重组异种骨为材料,进行体外检测该重组异种骨的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将重组异种骨植入Balb/c小鼠右侧股部肌间隙,分别通过血生化分析仪、ELISA和流式细胞术,于植入后1周、2周、4周动态监测Balb/c小鼠免疫学改变,综合评价该重组异种骨对机体的免疫学影响。结果通过实验发现,该重组异种骨无明显的体外淋巴细胞免疫刺激作用;异种骨植入小鼠后,其血清中C3、IgG、IgM、炎性因子(TNF-α、IL-6)水平以及植入物局部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均与阴性对照组(即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且该异种骨植入对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及其淋巴结淋巴细胞的分群和活化均无显著影响。结论该重组异种骨不能引起体内外的免疫毒性反应,从而为重组异种骨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安全性评价提供毒理学资料对五氯硫酚用不同种属动物进行了多项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其经口LD50雄性大鼠为9090mg/kg,而对小鼠大于10g/kg,属低毒物质。其蓄积系数大于5,故对小鼠无明显蓄积毒性。对家兔皮肤粘膜刺激作用轻微,但对豚鼠具轻度皮肤致敏作用。Ames试验及微核试验中未显示诱变性。90d喂养试验中,中、低剂量组在血象、尿检、生化、病理及生长发育各观察指标未见异常改变,而高剂量组雄性大鼠的总进食量与体重增长明显低于对照,提示亚慢性毒作用阈剂量为909mg/kg。本研究未证实五氯硫酚具有卟啉原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