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武  葛阳 《汽车实用技术》2021,46(8):124-127
螺栓的拧紧工艺在机械制造业中非常常见,其应用极其广泛,操作规范性和使用可靠性是其最大的优势。在制造业中,各种零部件的连接组装,都离不开螺栓拧紧。先进的制造工艺需要自动的拧紧工具,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拧紧技术不断向标准化,智能化,互联化方面发展,利用控制技术对工业装配过程进行管理和指导。文章以整车装配过程中关键拧紧工位拧紧作业的操作流程及工艺水平为业务支撑,分析拧紧过程工件受力情况,根据拧紧工艺要求,介绍一种自动拧紧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零部件精密装配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即拓宽以精密零部件组装和定位作为基本核心内容的自动化装配技术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应用日显重要。考虑到精密零部件的组装程序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综合考虑零部件成品和半成品的差别,提升装配自动化水平。但我国目前汽车零部件装配技术发展相对滞缓,甚至阻碍了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为此,针对汽车零部件精密装配自动化技术进行讨论,论述汽车零部件装配过程中的可靠装配方法与优化检测系统,明确不同部件的准确定位,以便优化生产过程,实现汽车零部件的精密装配。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国内外拧紧机的基本结构与主要技术指标、常用拧紧方法的精度及其对控制参数的要求、各拧紧方法在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装配中的应用。最后把现行的扭矩控制法拧紧工艺改进为扭矩——转角控制法工艺,以提高拧紧质量的提议。采用拧紧机拧紧的必要性采用螺栓连接起来的零部件,其理想的连接效果应该是犹如一个整体零件那样运转与移动。即连接起来的零部件必须能够抵抗运行中最大外力的作用,使被连接的零部件不产生任何的分离与松动。鉴于此,  相似文献   

4.
在车身的装配过程中,螺栓拧紧是应用最多的装配工艺,主机厂着重关注的是拧紧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文章通过从螺栓选型、螺栓拧紧连接的原理、拧紧扭矩、拧紧连接方式等方面的分析,体现了螺栓拧紧工艺对车辆安全的重要性,且与后期车身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密切相关。并且还指出螺栓的选型与拧紧工艺的校核应并行开展并与整车开发保持同步,才能保证其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缩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图纸拧紧信息识别技术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旨在通过对图纸拧紧工艺信息的提取和识别,实现对拧紧工艺参数的自动化录入。本文首先介绍了拧紧信息识别技术的背景和意义,然后阐述了拧紧信息提取和识别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图像处理、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等。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并对同类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工业制造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汽车总装车间受限于装配要素和装配零件种类过多、规格差异大及人工作业为主体因素,开展全流程自动化工艺改造难度大。针对以上问题,阐述了一种车身端支承全流程自动拧紧工艺,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生产管理系统(PMS)、视觉识别多种软硬件联动辅助,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开发一套螺栓拧紧套筒自动切换装置,实现多车型、多规格共线生产模式下支承的自动拧紧工艺,并确保100%达成品质。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介绍了自动拧紧装配线的技术组成及制造目标,简述了实现自动拧紧装配线制造目标的关键技术。最后,说明了自动拧紧装配线在发动机装配方面的发展趋势以及该技术的发展对国内装配制造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1确保螺栓连接装配质量的基本条件 焊接、胶接、铆接和螺栓连接是现代机械制造业应用最多的四种连接、装配工艺,相比之下,螺栓连接在汽车行业中采用更多。螺栓连接的装配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近年来,具有良好拧紧控制功能的以扭矩、转角作为质量特性值的自动、半自动电动拧紧枪已渐渐成为现代汽车制造业装配工序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EQ6102缸盖螺栓拉长原因分析及装配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EQ6102发动机缸盖螺栓在装配中拉长的原因,采用人工扭矩转角法对缸盖螺栓进行拧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人工扭矩转角拧紧工艺参数、电动组合拧紧机拧紧工艺参数,保证了缸盖螺栓的装配质量。  相似文献   

10.
阐明了装配工艺对螺母拧紧机提出的技术要求,介绍了交流力矩电机的特性及其在螺母拧紧机上的应用,指出了该装置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劳动力日趋紧张,为适应节省劳力的需求,一种柔性自动装配线应运而生。本文仅介绍一种节省劳力的关键措施-装配质量保证和紧固技术。为了实现高精度的装配,有效的方法是用视象传感器获取车身定位孔图象、间隙及表面高差等数据,经座标换算来修正装配位置,同时通过运用对最关键问题的着重处理和图象设计的方法实现了0.01mm的高精度和100%的高识别率。由于采纳了圆形头部螺栓和机器人控制拧紧力的技术,高度紧固  相似文献   

12.
李林 《汽车与配件》1999,(31):30-31
在新兴的工业国家中,韩国无疑是最成功开发汽车产业的国家之一。1998年,韩国的汽车生产量为195.45万辆,位居世界10大汽车生产国的第八位。无疑,韩国汽车已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市场的一个强劲竞争者。 韩国汽车工业的现代化生产始于政府实施经济开发5年计划的1962年。在此之前,韩国的汽车工业只不过是限于以军需车辆为主的旧车整修与再生。韩国政府为了培育汽车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以SKD方式加以装配生产,同时加紧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引进政策,以做好消化、吸收工作。具体的措施是加强汽车的生产许可限制,并对一些并非以国内生产为目的的零部件的进口加以限制。当年,与日本日产公司合作生产“SAENARA”汽车的装配厂正式投产,开始以SKD方式生产“SAENARA”汽车,年产量为6 000辆。随后,起亚产业、新进汽车工业、亚细亚汽车等厂家也分别与日本的东洋工业、丰田公司,以及意大利的菲亚特等公司达成技术合作并签订零部件进口合同,开始装配生产乘用车、客车以及卡车等。60年代中期以后,韩国政府为了培育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和实现汽车生产的规模经济,有计划地引导汽车行业进行零部件厂家与特定装配厂家配套的系列化工作,由此主要零部件的生产专业化得以实现,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也由当初的20%上升到了  相似文献   

13.
气动油压脉冲装配工具用于汽车总装配生产中螺栓连接件的拧紧,更快和更久的持续工作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比其他类似装配工具更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王成忠 《汽车科技》1999,(1):34-36,42
对装配生产中经常遇到的,大家又关心的几个拧紧技术运用问题,对正确分析和处理拧紧质量问题,作了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基于视觉检测、自动导引运输车(AGV)传输、工业机器人智能抓取、自动拧紧技术,使焊装调整线门盖自动装配效率、装配质量、线体柔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抓具上集成多路摄像头,通过摄像头对门盖及白车身进行拍照,对关键特征点进行识别和提取,计算出门盖与白车身各个位置的间隙及面差,再采取间隙面差匹配算法,从而计算出门盖相对白车身最佳位置,进一步引导搬运机器人抓取门盖到达最佳装配位置。通过拧紧机器人携带拧紧轴对门盖进行自动拧紧,实现门盖自动装配功能。门盖自动装配技术不仅提高了装配效率及质量,同时降低人工劳动负荷和成本,保证了白车身整体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16.
罗威  郭磊  鲁毅  冯策 《北京汽车》2022,(4):40-43+46
螺纹连接作为汽车零部件装配的主要连接方式,其装配质量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螺栓的主要失效形式为螺栓松动后引发疲劳断裂,包括旋转松动和非旋转松动。螺纹紧固件松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初始预紧力、摩擦系数、初始松动等,提出了预紧力拧紧防松、摩擦防松、机械锁紧防松等防松措施。  相似文献   

17.
螺栓装配技术中扭矩法与转角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可控螺纹联接技术的机理,对扭矩法和扭矩/转角法两种拧紧工艺进行了分析与比较。通过对在两种不同拧紧工艺下影响螺纹联接装配的实质——螺栓的轴向预紧力的分布和散差的比较,并结合生产实践进一步论证了扭矩/转角法拧紧工艺在发动机关键螺栓联接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前言 汽车生产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规模经济性,即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车成本逐渐降低,而且汽车生产各工艺阶段的规模经济性比整车装配的规模经济性更为明显.汽车生产的次序性决定了其生产越来越趋向于采用垂直分工.汽车生产垂直分工体系越发达,汽车零部件工业也就越发达.汽车工业与其它产业相关性比较强,存在着范围经济性.同时,多个汽车工业企业在一定空间上的聚集也能产生单个企业存在所不具有的网络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轿车工业包括整车工业和零部件工业两大系统。从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整个过程中来看,整车技术是直接引进德国大众的,而零部件工业则是在原有落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与国外合资的,约占9%;局部引进国外技术,国外设备和工艺,约占26%;其余绝大部分是在自力更生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因此不论是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产品的设计要求,通过对比3种后悬架装配工艺方案的技术难度及成本,确定能够运用不同的工艺技术方案来满足产品规定的性能要求,根据主机厂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优的落地拧紧方案.满足了产品要求在空载状态下将后悬架铰链复紧的技术要求,同时兼顾了柔性化生产的要求.结合生产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艺方案,并进行验证,最终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