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口汽车驾驶室内仪表上都标有英文字母,为识别各种仪表,现介绍一下仪表上字母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军事公路运输对驾驶员的实际要求,结合地方驾驶适应性检测技术,合理选择检测项目,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和DirectX技术,针对各测试项目的特点进行优化设计,研制出适合部队应用和装备的驾驶适性检测系统,提高了驾驶适性检测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系统成本。  相似文献   

3.
冯润泽  江昆  于伟光  杨殿阁 《汽车工程》2022,(3):434-441+448
自动驾驶技术对于缓解交通拥堵,降低交通运输成本具有重要作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可以有效增加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交通标志牌中包含了丰富的语义信息,为自动驾驶汽车和ADAS的决策提供重要约束,因此交通标志牌的识别算法开发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交通场景特点以及自动驾驶、ADAS对于交通标志牌识别的高准确性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两阶段分类的交通标志牌识别算法框架。算法包含检测和分类两个阶段,检测阶段检测出图像中的交通标志牌,分类阶段对交通标志牌先后进行大类和子类划分。算法通过细化任务,独立提升各算法模块的性能,进而提高整体算法的识别精度。本文对单阶段识别算法进行改进作为算法的检测模块,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精度上优于基准单阶段识别算法,mAP平均提升8.52%,并且在检测速度优于传统两阶段识别算法Faster RCNN的情况下,mAP提升40%以上。  相似文献   

4.
刘蕾  程勇 《汽车文摘》2024,(4):28-37
基于当前智能驾驶背景下道路特征模型的车道线识别现状,对应用于智能汽车的图像预处理中的灰度化处理算法、滤波处理算法和感兴趣区域提取技术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的图像预处理方法在车道线识别算法的应用适用性。对车道线实时提取算法中的边缘检测技术原理、道路特征条件转化算法进行综合运用分析,搭建基于道路特征的车道线识别算法模型,经过在Visual Studio平台验证,算法模型满足智能驾驶汽车车道线识别要求。  相似文献   

5.
车辆驾驶员驾驶风格对于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行驶安全性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就基于车辆行驶数据在驾驶风格识别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驾驶员驾驶风格识别的基本流程,接着论述不同学者在驾驶风格识别方面使用的算法模型,包括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算法、随机森林模型算法,然后基于实际车辆行驶数据,利用不同驾驶风格识别模型对其进行实现分析,最后对驾驶员驾驶风格识别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交通事故的原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和细化等级来描述,概括而言是人、汽车、环境三者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人以及人与外部环境的组合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当试图揭示危险驾驶的本质时,情绪作为交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容忽视的.通过介绍基础的情绪诱发机理和情绪识别技术,来梳理总结情绪诱发与识别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分析驾驶人的情绪诱发机理及其与危险驾驶的关系,从而阐述驾驶人情绪诱发的特殊性以及对其进行研究的重要性.讨论驾驶人情绪检测识别的研究趋势和情绪调节的策略,可为相关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为保障驾驶安全和提升驾驶体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驾驶风格识别准确率并降低传统监督学习所需大量人工标记带来的时间成本,基于半监督学习三协同训练(Tri-Training)方法对驾驶员驾驶风格进行识别.对驾驶员真实驾驶产生的长时序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工况识别、特征提取,并通过专家系统进行标记后使用Tri-Training算法进行训练,建立驾驶风格识别模型,通过...  相似文献   

8.
车辆前方行驶环境识别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雷达和视觉技术对车辆前方行驶环境识别,进而判断车辆安全状态和实现纵向横行运动状态警示和控制,其是实现汽车安全辅助驾驶的主要技术途径。介绍车辆前方行驶环境识别涉及到的雷达和视觉的一些技术,其中包括雷达种类和适用场合,雷达检测障碍物的算法,车用图像的性能要求,基于图像特征和模型的车道线识别的方法,利用图像实现其他环境信息识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汽车主动安全性控制系统路况识别技术纵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为车辆安全控制系统的目标控制参数在各种路面状况下都不尽相同,所以在不同路况下汽车动力学控制系统应采取的控制策略和算法也有所差别,本文以汽车主动安全性技术中的ABS和ASR系统为基础,论述了道路识别技术对于车辆安全控制系统的必要性,并对目前国内外有关道路识别技术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和评价。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结论,即基于车辆动力学参数评价的道路识别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并具有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智能车辆安全辅助驾驶技术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论述了安全辅助驾驶技术的研究现状、研究的必要性以及研究进展。安全辅助驾驶技术包括车道偏离预警与保持、前方车辆探测及安全车距保持、行人检测、驾驶员行为监测、车辆运动控制与通讯等。分析了各种传感器的优缺点及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单一传感器不能很好地解决安全辅助驾驶技术可靠性和环境适应能力的要求,应结合激光雷达技术解决图像模糊问题,利用红外传感器增强机器视觉识别的可靠性,未来的安全辅助驾驶技术应该采取多种传感器融合的技术,结合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系统具有深度测量精确的特点,将极大的推动汽车安全辅助驾驶系统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利用自动驾驶汽车路测图像数据,增加行驶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识别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 ResNet50 网络的自动驾驶场景天气识别算法。该算法将 SE 模块与 ResNet50 网络相结合,通过在 ResNet50 网络 4 组模块内加入 SE 模块,以便更好地拟合通道间复杂的鲁棒性。基于自动驾驶汽车路测图像数据对所提算法进行 Python 编程实现,结果表明:SE 模块的加入能够增加算法的鲁棒性和准确性,提高了自动驾驶的天气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选定驾驶行为的组成主因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系数;基于所采集的各主因子 的传感器信号,采用BP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相结合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进行驾驶行为识别.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多信息融合的驾驶行为识别方法能准确地识别出常见的驾驶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疲劳驾驶行为识别算法。采用照度增强和反射分量均衡化的方法,以提高视频图像质量。将机器视觉工具箱软件用于提取疲劳驾驶人脸行为特征,并通过双流网络构建和训练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对疲劳驾驶行为识别。选择了不同睡眠时间段参与者在全封闭路段内的驾驶行为图像,作为实验测试目标。结果表明:用该算法测试1 000张疲劳驾驶行为图像时,识别时间为89 ms,精准度为97.6%,召回率为97.0%;算力需求(每秒所执行的浮点运算次数,FLOPS)≤88;该算法能够提高疲劳驾驶行为的识别精度,有助于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自动驾驶汽车已开始在部分开放道路进行测试,其与行人等其他交通参与者共享混行道路,面向自动驾驶汽车的车外人机交互技术亟需开展深入研究,以便行人快捷、高效地理解自动驾驶汽车的行驶意图,确保混合交通场景通行安全并提高通行效率。本文首先阐述了自动驾驶汽车与行人交互的重要意义,并从行人检测与跟踪、行人意图识别及行为预测、自动驾驶汽车的决策3个方面介绍了目前自动驾驶汽车的车外人机交互前期支撑技术研究概况,着眼于自动驾驶汽车行驶意图的表达,对交互需求和车外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原则及质量评估进行了梳理,最后提出了车外人机交互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提出一种在车载视觉导航系统中实现交通标志识别的技术。该算法利用安装在车辆上的视频采集模块获取真实交通环境的视频,通过基于颜色—形状模型的目标检测算法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识别算法,准确、实时地获得交通标志信息,并对驾驶员发出警示信息,从而达到进一步完善车载辅助驾驶系统和提高汽车主动安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智能汽车的逐步普及,智能汽车用户群体的需求和问题也在逐渐变化。在智能汽车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以及符合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通过生物识别及其相关技术探究如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实现更加安全、高效的新一代人机交互方式。以调研中用户反映的驾驶体验问题和日常发现的驾驶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地进行了拓展化研究,提出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张斌  付俊怡  夏金祥 《汽车工程》2022,44(2):225-232
分心驾驶行为识别任务可以看作细粒度图像分类任务,即图像中较小区域所包含的特征决定了该图像的类别,如一张图像是正常驾驶还是与副驾驶聊天完全由驾驶员的脸部朝向来决定.对于那些图像差异很小的类别,图像分类通常训练方法训练出的模型无法高精度地区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类间距优化的分心驾驶行为识别模型训练方法,通过增大模型从...  相似文献   

18.
智能驾驶技术已经成为智能车的重要开发领域,这一技术实现的关键就是对车辆精确的环境感知,对周围物体进行准确识别,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事故,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起关键性作用。目前,单一传感器不能满足复杂工况下的路面识别,基于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Multi-sensor Information Fusion,MSIF)可以提高检测效率,改善单一传感器检测不精确的缺陷,文章先对传感器进行标定实现多传感器的时空同步,对识别的物体进行检测判断,确定前车。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有利于提高汽车安全行驶性能,可以准确、实时地识别前方车辆,满足多工况下的前车识别。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实现了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的进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推动了时代的全面发展.以汽车领域为例,人工智能已经逐步踏足汽车驾驶技术领域,并且通过人们对智能技术的不断探索与研究,在汽车驾驶技术中实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未来我国汽车驾驶技术领域也会逐步朝着人工智能化发展,并不断优化和提...  相似文献   

20.
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日新月异,主要得益于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的进步。然而深度学习模型大多是在静态同分布数据集上进行训练,无法随着时间而适应或扩展其行为。针对这一问题,论文将持续学习模型运用于车辆目标识别领域进行研究。首先搭建可以使得算法流畅运行的环境,选定目标识别的原始图像数据集;在分析现有评估指标的基础上,选取适合于本次实验的评估指标,并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最接近类均值(NCM)、增量分类器与特征表示(iCaRL)三种持续学习算法对原始图像数据集进行学习训练与对比验证,通过实验验证了应用iCaRL算法使机器进行持续学习训练时,其精度和效率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针对智能驾驶目标识别图像数据集不完善这一问题,构建了一个新的图像数据集,包含车辆、行人、交通标志及信号灯,将iCaRL算法应用于新建图像数据集进行研究,并在新建智能驾驶图像数据集上进行了训练与测试。结果表明,采用iCaRL算法能够较好地学习新建图像数据集,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使得其性能发生大幅变化,测试结果良好,证明该方法可以在智能驾驶领域进行目标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