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猫道为大跨径悬索桥施工必备的临时结构,为主缆架设、索夹和吊索安装、钢箱梁吊装、主缆防护等提供施工操作平台、材料及工具运输通道,从始至终贯穿整个悬索桥上部构造安装施工使用。猫道作业贯穿整个桥梁的上部施工过程,猫道上的作业全部为高空作业,施工人员承受着天气状况、风速、雨水(雨雪)、台风等自然环境影响,猫道的架设与拆除难度大、危险程度高。因此对猫道架设的施工技术风险进行了评估和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阐述了事故树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通过对猫道门架安装高处坠落事故树进行分析,其分析结果可用于指导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还可用于进行该事故树的定量分析,进行定量控制,从而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2.
基于隧道施工中常见安全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对隧道施工阶段常见风险因素和危险环境进行辨识,并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建立隧道塌方事故树模型,对隧道施工塌方顶事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最终得出隧道塌方26个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序列以及隧道塌方事件概率重要度和临界重要度分析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发现,采取措施前后塌方的发生概率从0.006 225降至0.000 941。  相似文献   

3.
为更有针对性的评估缆索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应用事故树法对缆索吊装施工典型风险事件进行事故致因分析,考虑从索塔、缆索吊装系统、环境特点、施工工艺特点,构建缆索吊装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计算缆索吊装施工事故可能性,综合考虑事故后果,确定总体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FAA收录的自1991年3月21日~2013年7月23日的锂电池航空运输事故,重点分析起火冒烟事故,编制了锂电池航空运输火灾事故树。通过事故树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并结合三角模糊数的原理,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对事故树进行定量分析,解决了事故树分析方法不能确定事件精确发生概率的问题,求得了事故树各基本事件及顶事件的概率。根据风险分析结果,提出了控制锂电池航空运输火灾事故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现实情况,提出一种改进的K-Means聚类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公路隧道建设全周期动态风险评估。采用WBS-RBS风险分析法进行隧道施工工序风险识别,用耦合作业分解树与风险分解树求取基本风险事件,作为K-Means聚类风险评估模型的样本对象。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产生的后果作为评估指标,构建三维K-Means聚类模型。根据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指定5组样本作为初始聚类中心,不仅能够保证多次运行结果的一致性,同时确保评价样本集能够自然落入不同风险等级区间。应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风险耦合矩阵进行独立性检验,从相关度和可接受度两个角度分析指标因素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提高WBS-RBS耦合系统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在进行风险评估与对策制定时考虑风险事件之间的横向联系。将上述模型应用于某工程实例,通过计算得到20项基本风险事件的风险等级,其中装药爆破的水文地质条件风险等级为Ⅳ级(较大风险)、钻射炮孔工人违章作业风险等级为Ⅲ级(一般风险)。针对各施工环节的风险描述和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制订了行之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在市政管廊设置条件下的地铁隧道洞门施工过程中突发的涌水、涌沙事故进行了描述,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对风险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洞门施工技术进行总结.通过对洞门施工中风险事故的分析及施工技术总结,旨在为后续同类工程类似工况条件下施工的借鉴,以达到规避风险或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损失,同时也为后续同类工程设计从方案上做进一步优化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风险,对国内典型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拥挤踩踏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事故树理论对事故致因进行定性分析和研究。结合事故树分析结果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拥挤踩踏事故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法(DEA )建立拥挤踩踏事故的风险评价模型。以北京海淀黄庄地铁站为例进行风险评价模型的应用与分析。结果表明,有75%的评价单元达到了DEA有效的标准,且非DEA有效评价单元的相对安全效率指数均在0.9以上。评价结果与车站实际情况基本相符,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斜拉桥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由于施工环境恶劣、施工工序多、施工工艺复杂,大跨径斜拉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将面临各种风险,极易出现各种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其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灾难性风险后果。因此,对大跨径斜拉桥施工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国内外斜拉桥施工安全风险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斜拉桥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新奥法(NATM)施工的监控量测体系出发,通过事故树分析各量测项目对施工安全的重要度,选择其中对隧道施工安全影响较大的量测项目,进而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个量测项目的权重,并针对各量测项目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价和赋分体系,从而建立了基于新奥法(NATM)施工量测数据的动态风险评估模型;然后将具体量测数据代入该模型,可以得到相应的风险指数,随着隧道施工和量测的进行,该风险指数也在相应变化,从而可以对隧道施工风险进行动态的评估。该动态风险评估体系在保阜高速公路隧道中得到了应用,直观、及时地反应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合理性和实用性,值得在同类型隧道施工中借鉴和采用。  相似文献   

10.
结合近几年我国桥梁工程施工事故数据分析,得到了我国各类桥梁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分布情况,并分析了事故数据分布的特点,最后总结出事故发生规律及其特点。得到的结论可以用于指导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事故预防预案的编写,并可用于具体项目的施工安全评估,对桥梁施工建设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城市有轨电车道路交叉口运营事故的发生,以34起经典城市有轨电车安全事故数据为数据集,对有轨电车在道路交叉口运营风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利用历史事故数据分析将运营风险因素分为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这4类,并构建城市有轨电车运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了使研究结论具有统一性与可靠性,减少主观因素影响,结合事故树结构重要度与传统层次分析法的优点,提出事故树(FTA)-改进层次分析评价法对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在采用此方法针对有轨电车运营风险因素的分析中,将风险因素对顶上事件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同时优化工作人员对引发有轨电车安全事故风险因素的刻板印象,精准提高其运营的安全性,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能够给具有较长的建设周期和一定施工风险的山岭铁路隧道施工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减少隧道开挖过程中塌方等事故的发生,根据山岭铁路隧道施工塌方特点,依托成昆铁路邓家湾隧道,采用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确定塌方风险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权重及隶属度,引用风险后果当量估计法建立风险事故后果评估模型,2种分析方法相结合,构建出一种可以用于评估事故发生概率的模型。[JP+2]根据铁路相关管理规定和风险评估相关规定,对其危险等级进行具体划分,得出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和后果当量估计法相结合的评估方法与隧道实际开挖情况吻合程度较高,可以作为塌方风险的有效评估模型应用于山岭铁路隧道施工中。  相似文献   

13.
首先概述了事故树理论;然后基于事故树理论进行长途汽车客运站火灾事故人员伤亡的定性、定量分析,其中定性指标包括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和结构重要度,定量指标为基本事件临界重要度;最后给出了合理、经济、安全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工程中勘察、设计、施工等方面存在大量的风险因素,其不确定性、复杂性都增加了风险分析的难度,一般的风险分析方法不能较好地评估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工程风险。本文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分析的地铁隧道盾构施工风险评估方法,以初步统计的地铁隧道盾构法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数据和专家调研数据为基础,首先构建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的风险清单,然后采用模糊对数概率和模糊对数损失率的概念对风险事件进行定量分析,再求出风险事件的风险值及风险等级隶属度,最后确定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工程的总体和每个风险事件的风险等级,该方法的结果与上海市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风险水平现状相一致评,其结果可为下一步风险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水下隧道火灾失控造成人员伤亡的概率,以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和安全工程理论为基础,采用事件树与事故树分析方法,以隧道火灾监控探测及火灾报警、火灾控制和人员疏散为关键因素建立相应的事故树模型,获得了水下隧道运营期间的火灾风险概率。以妈湾隧道为依托,通过调研建立事故树模型,采取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中的机电设施设备完好率计算出火灾事故风险概率,之后引入重要度分析方法。结合最小割集、重要度排序及火灾事故风险概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下隧道发生火灾时重要影响因素有火灾报警系统、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和防排烟机械设备。所得结论可为深圳妈湾隧道运营管理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6.
汤建军 《隧道建设》2012,(Z1):126-131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地铁建设事故造成的损失,介绍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石湖路车站施工过程中对各种风险的辨识与分析、控制措施的实施。将各类风险及事故造成的不利影响、破坏和损失降低至合理、可接受的水平,减少了人员伤亡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破坏。  相似文献   

17.
夏润禾 《隧道建设》2019,39(10):1601-1609
为掌握地铁隧道坍塌事故机理,强化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和地铁隧道施工中重点环节、关键工序的风险管控,对当前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出现的坍塌事故原因和类型进行分析,深化对地铁隧道施工坍塌形成机理的认识,提出预防事故发生必须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施工安全标准规范为准则,构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结合具体案例对盾构隧道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探究事故原因和违法违规追责行为分析基础上,从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出发,完善地铁施工安全责任体系、完善地铁施工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分级分类建立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快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等方面,提出地铁隧道坍塌事故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始发施工风险监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林春  张露根  侯永茂 《隧道建设》2012,32(5):735-738,756
利用盾构法施工超大直径隧道时盾构始发与到达环节是事故高发期,由此引发的工程事故屡见不鲜。为了最大程度降低盾构始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提出盾构始发施工风险实时监控技术。该技术结合原位监测、工况实时记录、专家系统对盾构始发各关键工序进行实时监控,根据原位监测数据分析、盾构始发各工序衔接、工期等,综合评估各工序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可实时远程自动预警,并通过专家系统案例分析提出相应的风险解决方案。该技术在上海长江西路隧道工程中进行应用,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对船舶碰撞风险的定量分析对于深入理解事故规律、避免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干线江苏段2012—2016年945起船舶碰撞事故或险情数据为例,对6个区域进行碰撞风险评估研究,建立相对事故贝叶斯模型,分析通航水域、航行状态和会遇情景3个指标下不同航行情景的相对风险关系.利用共轭贝叶斯方法,对江苏段船舶碰撞风险进行建模分析.研究发现,根据专家意见和事故数据进行风险评估的结果并不十分一致,深水航道、顺航道航行等普遍认为风险较低的情景,数据分析显示风险较大,这与数据的不完整性有关.当未来有更多数据时,可以对结果进行迭代更新,不断提升评价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系统分析方法对山区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辨识,在基于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基础上建立了新的风险评价模型——风险处理措施安全补偿系数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并对该模型的参数进行了赋值和分级。应用该评价模型对某山区高速公路试验段的施工过程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评价结果与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相比较,有效降低了事故的风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