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木寨岭隧道变形分析及初期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沿宗  高攀  邹翀  张文新 《隧道建设》2011,31(3):320-324,339
为经济有效地控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大变形,以木寨岭铁路隧道施工为例,通过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对不同初期支护厚度、锚杆长度及钢架间距的变形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木寨岭隧道开挖变形规律,并对初期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可为类似地质及施工环境下的隧道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某城市道路框架涵结构下穿铁路桥梁施工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 GTS NX建立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道路支护体系施工、基坑开挖回填及运营荷载施加3个施工阶段铁路桥梁的变形。以高速铁路变形控制指标为评价标准,对各施工阶段铁路桥梁顺桥向、横桥向和竖向累积变形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道路框架涵各施工阶段对既有铁路桥梁基础沉降及轨道平顺性影响较小,满足铁路桥梁沉降及变形控制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乌鞘岭隧道岭脊段控制千枚岩大变形快速施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乌鞘岭隧道岭脊段高地应力千枚岩大变形,通过对施工方案不断优化,对施工工艺不断改进,并制定各工序标准耗时,同时进行严格的施工组织管理,得到了在高地应力条件下能较好控制软岩(千枚岩)大变形的一整套快速施工技术。着重介绍了乌鞘岭隧道岭脊段控制千枚岩大变形的快速施工指导思想、施工方法、施工工序、各工序标准耗时及各工序间距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4.
昝永奇 《隧道建设》2017,37(Z1):99-106
深圳求水山隧道下穿机荷高速公路收费站,地面车流量大,隧道超浅埋并穿越回填土富水地层,结构松软,施工沉降难以控制,施工不当会引起隧道变形坍塌和路面沉陷,危及地面行车安全。为找出控制沉降的关键步序,运用FLAC3D软件对施工过程进行沉降分析,先确定超浅埋隧道在下穿富水软土地层条件下产生变形的原因,再对隧道施工各工序的时间和步距数据进行调研与分析。提出优化后隧道施工工法(双侧壁导坑微台阶工法)及拱脚加固、掌子面封闭、地下水处治、开挖及支护工序卡控、监控量测等控制变形技术措施,成功解决变形沉降难题,将拱顶下沉控制在45.6 mm左右,地面沉降控制在184 mm左右,化解了工程安全风险,确保了隧道施工和地面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5.
下穿既有建(构)筑物工程施工逐渐由暗挖小断面施工发展为大断面施工。为有效控制下穿既有建(构)筑物的变形从而确保施工安全,有必要对下穿方案、变形情况及控制措施进行研究。结合8号线三期前门站下穿既有建筑具体工程,以变形控制为目标,从整体方案选择入手,对不同车站暗挖方案下既有建(构)筑物的沉降进行对比,最终提出管幕施工、导洞施工、桩基沉降及后期沉降控制等变形控制关键技术,并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方法对提出的管幕+深孔注浆+平顶4导洞PBA法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虽然大断面暗挖车站施工相比小断面暗挖施工变形大,但经过严密的方案比选并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后可以保证变形满足要求;2)管幕+深孔注浆+平顶4导洞PBA法方案具有良好的变形控制能力,用于平顶结构非密贴下穿既有建筑施工是可行的;3)实现变形控制目标需要全过程控制,从方案选择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均需采取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深圳某大断面顶管近距离上跨运营地铁盾构隧道施工过程引起顶管下部盾构隧道不同监测断面竖向变形实测值进行研究分析,同时结合施工过程中采取的变形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对浅覆土大断面顶管顶进过程中地表变形规律及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发现浅埋大断面顶管施工会引起下部盾构隧道产生隆起变形,变形主要集中在顶管施工区域约3倍顶管宽度范围内。顶管外注浆及管内配重对控制隆起变形快速发展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朱卫东 《隧道建设》2017,37(11):1462-1468
为研究超大断面隧道在软岩地层中开挖施工引起的变形情况,基于铁路设计规范和围岩分级标准对王岗山隧道穿越岩层进行围岩亚分级,通过考虑开挖方向、复杂围岩条件及断层破碎带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开展三维施工过程模拟,获得三台阶法开挖后的隧道衬砌及围岩受力及变形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更适宜控制变形的双侧壁导坑开挖法,并对其控制效果进行验证。最后,分析影响隧道衬砌和围岩变形的相关因素,得到利于控制变形过大问题的最优进尺设置参数及初期/临时支护形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1)双侧壁导坑法能够有效降低隧道开挖引起的衬砌及围岩变形;2)锚杆在复杂地层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3)循环进尺和初期支护强度均对施工引起的变形存在影响,使用新型复合管片临时支护有利于控制隧道衬砌及围岩变形;4)断层破碎带是王岗山隧道施工必须重视的关键部位,除采用合理的开挖工法外,还应辅以其他降低围岩扰动进而控制开挖变形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肖广智 《隧道建设》2018,38(7):1087-1094
针对隧道施工中对加固围岩、充分发挥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方面重视不够,致使隧道开挖分部较多、工效低以及软弱围岩发生大变形等问题,通过对煤矿行业主动控制变形、国内外主动控制变形技术进行调研和部分铁路隧道施工实践、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在隧道施工中主动控制围岩变形,可充分发挥、调动围岩的自承载作用;采用主动控制围岩变形技术,可实现软弱围岩大断面机械化快速施工,解决超大断面设计施工技术难题,有效控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避免大变形的发生; 锚杆、锚索以及注浆加固地层等是主动控制围岩变形的关键技术措施,必须配置大型机械设备,掌握成套施工工艺,确保锚固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张社荣  于茂  杜晓喻  娄雨 《隧道建设》2015,35(10):989-996
研究双线盾构隧道在不同施工间隔下施工时地表的变形规律,对控制地表整体变形及不均匀变形十分重要。依托天津地铁6号线双线盾构隧道下穿天津西站站场实际工程实例,以铁路线设施的关键变形控制指标为评判依据,研究盾构左右线不同施工间隔下的地表变形分布特性,对比分析间隔距离与地表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关系,为双线盾构隧道工程选择合适的施工间隔提供依据,以保证工程安全及地表铁路设施的正常运行。结果表明,不同施工间隔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掘进过程对地表土体变形的扰动程度及扰动范围的明显差异:对于地表沉降变形而言,施工间隔越小,掌子面处地表土体沉降越快,且左线完全先行时,地表土体的纵向变形范围约为20 m,相较两洞同时施工时变形范围减小约25 m;对于地表不均匀变形而言,左线完全先行施工条件下,地表轨向变形、水平变形、轨距变形最大分别约为1、0.6、0.2 mm,相较两洞同时施工时分别减小0.8、0.2、0.15 mm。因此,对于双线盾构隧道而言,两洞同时施工时最不利于地表变形的控制,而一条隧道完全先行掘进的方案最有利于地表变形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变形控制方法,以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为例,通过对超前导洞法与三台阶法进行现场试验,分析了2种施工方法在高地应力软岩地层的变形控制效果,总结了三台阶法施工各阶段的围岩变形规律,主要结论为: 1)超前导洞法与三台阶法施工,隧道中台阶是变形控制的重点; 2)2种方法对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总体控制效果相近,应结合其施工效率进行比选; 3)隧道开挖后应及早施作仰拱,这对控制隧道变形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11.
水泥搅拌桩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此种软基处理方式为复合地基法,施工简便,但造价较高。文章就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常见问题、质量控制及检验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采用排水固结法处治淤泥土或泥炭土时不但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避免路堤发生失稳破坏。为了减少软土路堤的施工时间和增大路堤的稳定性,提出一种新的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治方法,即在软土路堤施工前在路堤坡角两侧设置水泥搅拌桩连续墙,通过减少软土的侧向挤出,实现降低路堤的工后沉降和提高路堤稳定性的目的。为了评价该地基处理方法对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处治效果,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对设置水泥搅拌桩连续墙后软土路堤的沉降、水平变形和安全性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并与未设置水泥搅拌桩连续墙的软土路堤的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在软土路堤坡角两侧设置水泥搅拌桩连续墙不但可以减少软土路堤的沉降,而且提高了路堤稳定性,减少了软土路堤的施工时间。  相似文献   

13.
水泥深层搅拌桩的设计及施工方法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泥深层搅拌桩在某公路桥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为例,通过对水泥深层搅拌桩的设计及其施工方案、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的说明,使施工人员对水泥深层搅拌桩的施工工艺有原则性的全面把握,尤其是结合工程经验将施工方案、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的系统化、可操作性的总结,为提高水泥深层搅拌桩的施工功效提供了参考,同时也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征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183-184,11
基坑工程主要包括基坑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和土方开挖,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基坑支护体系是临时结构,在地下工程施工完成后就不再需要。基坑支护体系是临时结构,安全储备较小,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测,并应有应急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险情,需要及时抢救。该文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该工程所使用的深基坑开挖支护技术。其深层水泥搅拌桩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将软土或沙等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基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该方法所用的深层水泥搅拌桩适用于处理淤泥、砂土、淤泥质土、泥炭土和粉土等软土地基,效果显著,处理后可成桩、墙等。  相似文献   

15.
以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为例,对超大超深基坑中实施劲性复合桩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进行分析,以水泥土搅拌桩和异型桩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和要点为出发点,介绍了各质量控制要点的重要性,分析了周边环境和检测等对桩基质量的影响,以保障劲性复合桩施工质量,合理判定桩基质量,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PHP泥浆在深水大直径桩基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广州绕城公路西环南段北江特大桥主桥深水大直径桩基工程实践,阐述了大直径钻孔桩PHP泥浆的调配技术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结合软土地基路桥设计参数试验项目的施工实例,重点介绍了粉喷和浆喷两种工艺加固软土地基时,不同龄期下的室内水泥土试件和对应的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采用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及复合地基平板静载荷试验法,对比分析了粉喷桩和浆喷桩单桩及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情况。根据长期采集到的沉降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两种工艺加固软土地基的效果,为今后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泥土搅拌法因施工简便,造价低,能有效改善地基土性质,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返浆问题,给施工进度、经济等带来一些麻烦。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水泥土搅拌桩(湿法)处理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阐述了利用搅拌桩顶的返浆铺平作为基础底面的下盖层,以褥垫层进行找平的新方法。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新方法处理后的地基沉降量比常规方法约减少一半,由于返浆层的存在,增加了桩的上部土层刚度,有利于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此方法有效地控制了地基的沉降,缩短了工期,并节约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9.
高级PHP泥浆在深水大直径桩基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道主干线广州绕城公路西环南段北江特大桥主墩桩基施工实践,介绍了高级PHP泥浆原材料组成、调制方法、泥浆性能,重点阐述了高级PHP泥浆在深水大直径钻孔桩施工应用中的控制要点及重要作用,为在同类地质条件下大直径桩基钻孔泥浆的调制和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陈仕奇 《路基工程》2010,(4):102-105
通过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现场试验及水泥土室内试验,对深层搅拌桩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深层搅拌桩机型、相同机型不同机组的成桩强度均存在一定差异;施工时,选择施工队伍与选择机型同样重要;10 m复搅和全程复搅、增加复搅次数对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不大,深层搅拌桩施工工艺宜用10 m复搅;不同地层对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较大;浆喷桩桩长在12 m以内时,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比较均匀,施工质量可控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