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源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用类比法、比例法、模式法、模型法比较了国内外比较成熟的铁路噪声预测方法,提出把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作为一个线声源、噪声源分解为轮轨噪声和牵引噪声分别进行预测的方法,并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步骤.结合曼谷机场连接线工程,实例证明了此方法的可操作性及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车辆噪声规范的不断完善及钢轨打磨技术的成熟,车辆系统噪声及轮轨噪声有明显改善。济南轨道交通R1号线环评报告参考北京地铁13号线的监测结果,采用93d B作为噪声源强的合理性有待验证。为了使噪声源强取值更加科学,能够更经济合理地进行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降噪方案设计,依靠专业的测试机构,按照环评导则中要求的测试方案对南京机场线(S1线)以及宁天城际(S8线)高架线进行噪声源强实地测试,修正后得出的噪声源强最大值为85 d B。因此,93 d B作为噪声源强参考取值已经不再适用。R1号线按照85 d B进行设计,将节省降噪措施造价约3 000万。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轨道交通声屏障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雷彬 《都市快轨交通》2007,20(1):97--100
以既有城市轨道交通噪声实测数据及森林小火车声屏障试验数据为基础,利用声学相似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源特性及不同类型声屏障降噪效果,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的噪声控制工程设计.实际测量表明,试验结果与实际工程结果基本吻合,设计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噪声影响简化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区分高架线路不同噪声源的影响方式,将受声点的总声级分解为轮轨直达声、桥梁结构噪声、混响声和地面辐射声的叠加。给出了每种噪声的预测计算公式。实际线路的预测值与测试值的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简化预测模型的计算精度可满足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噪声影响的预测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5.
城际铁路速度高,又兼具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大、开行密度大、公交化等特点,建议为城际铁路移植一卡通票制。以既有的湖北城际铁路线为例,考虑客票实名制及便携性,提出采用居民第二代身份证作为一卡通票制技术实现的平台,并详细地论证了其可行性;借鉴广珠城际铁路的实践经验,给出在湖北城际铁路运营中推行一卡通票制的具体方案。对远期全部施行一卡通票制的效益进行了估算。一卡通票制可适用于湖北城际铁路的运营实践,可兼为铁路投融资平台建设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铁路客站的类型以及综合交通系统各交通方式的主要特征.结合相关设计实例,研究了铁路客运枢纽车站和普通城际铁路车站与城市轨道交通、航空机场以及其它地面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接驳模式,并提出了综合交通系统协调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都市圈建设给城市轨道交通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区域快线的建设是城市轨道交通新的发展方向.区域快线车辆运维需求有别于地铁、城际铁路,且建设执行的相关标准、规范缺少实际工程验证.通过对大兴机场线工程概况、车辆关键设备主要技术参数、车辆日常维护检修状态、轮对在线检测等在线检测设备采集数据的分析,参考车辆供应商需求、国内车辆部件的...  相似文献   

8.
城际铁路引入城市中心区,为减轻对城市规划的分割,缓解对城市集中居住区产生的环境影响,城区段铁路地下化成为发展趋势。铁路沿线居民住宅、学校、科研院所等环境敏感点较集中,准确评估振动环境影响,并科学提出有效的振动缓解措施,是城际铁路地下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点问题。通过对都市圈城际铁路地下线振动影响特征、评价体系、执行标准、振动源强和振动防护措施等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时速160 km城际铁路地下线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预测方法和评价标准开展工作是可行的;经与实测值验证,环境振动预测值较实测值偏大2.5~6.2 dB;城际铁路振动源强宜通过实测方式获得,且需详细论证与类比工程的可类比性;宜优先采取振源控制,并系统考虑综合措施降低振动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既有城市轨道交通噪声实测数据及森林小火车隔声屏试验数据为基础,利用声学相似律,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源特性及不同类型隔声屏降噪效果,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武汉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的噪声控制工程设计,实际测量表明,试验结果与实际工程结果基本吻合,设计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城际铁路是介于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一种交通方式,最高设计速度200 km/h,技术标准采用国铁制式,运营管理借鉴地铁经验。本文通过对城际铁路的功能定位、定义进行阐述,对城际铁路设计规范的主要技术标准进行说明,并与200~250 km/h客运专线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充分体现城际铁路服务于区域性城市和"高密度、小编组、公交化"的技术特点,突出《城际铁路设计规范》的经济性。研究结论:(1)城际铁路是指专门服务于相邻城市间或城市群,旅客列车设计速度200 km/h及以下的快速、便捷、高密度客运专线铁路;(2)城际铁路仅服务于区域性城市群内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单独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3)城际铁路可自成体系,相对独立运营,重要节点应考虑与铁路网互联互通或换乘的条件;(4)本文对城际铁路的建设和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城际铁路主要服务于城市之间、中心城区及外围组团间的跨区域客流,城市轨道交通则服务于大中型城市内部的客流,两者在服务定位、线路设置、车辆设备、票制票价、运输组织方面都存在差异。通过分析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在这些方面的差异性,提出制定城际铁路运营服务标准的要点,以期为城际铁路运营服务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来源、产生机理、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从控制噪声源、控制噪声传播途径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大量新建以及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的快速发展,由此引起的线路环境振动与噪声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城市建设与发展中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作为应用实例,对某机场城市轨道交通连接线引起的环境振动进行了预测和评价,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振动预测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天津轨道交通发展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天津的轨道交通分为国铁干线、地区城际线、市郊铁路、市域线和市内线等五类,并分别对各类线路提出了规划方案.将主城区内的铁路线改造成轨道交通环线,促成五类轨道交通一体化;国铁干线走城区外围,通过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进入城区;建设京津唐地区城际线,促进区域一体化;充分利用市郊铁路,疏解中心城区;利用市域线形成轴向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市内线满足中心城交通需求。  相似文献   

15.
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一期工程设计速度为160 km/h,突破了既有城市轨道交通规范规定的速度范畴,既有的轨道系统结构形式已无法满足本工程高速行车的需求。同时,本工程还存在通过地段人工地物复杂多样、人员疏散性要求高、建设工期紧张等问题,给轨道系统设计带来了诸多挑战。在没有设计先例、没有规范遵循的情况下,采用"城际"标准与"地铁"标准相结合的设计思路与方法,设计了适用于不同地段的轨道系统结构形式,提出了基于轨面平顺性控制的成套技术方案。北京新机场线的成功开通运营表明,采用"城际+地铁"相结合的方法可解决更高速度下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系统结构的高稳定性、高平顺性等设计问题。该设计思路与方法可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类似线路提供设计范例,同时也为市域快线及市郊铁路轨道系统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到2020年,以北京为中心的50~70 km半径范围内的"1 h轨道交通圈"将初见端倪。最近,首条区域内快线确定为平谷线。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直言,这将成为京津冀区域快线的样板,有望方便百余万人出行。轨道上的京津冀,是京津冀区域交通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周正宇说:"京津冀三地之间轨道交通互通互联是未来交通一体化的重要骨架,要采用速度更快、站间距更大的城际铁路和区域快线连接京津冀区域重点城市群,构建高铁、城际铁路、区域快线、城市轨道几个层级的快速轨道交通网络。"目前,北京市区内开通的地铁和城铁,列车运行时速为35 km/h,  相似文献   

17.
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出现车辆故障失去动力时,尽快进行救援、恢复正常运营是运营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分析城际铁路的运营特点出发,在借鉴城市轨道交通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城际轨道交通列车故障救援时间、救援速度、救援设备分布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了三种可能的救援模式下救援状态的持续时间以及对正常运营的干扰程度,为城际铁路设计和运...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本文在解读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噪声排放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声环境相关监测方法标准基础上,通过分析噪声排放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及其测量方法的技术和应用要点,对标准量、测量量、预测量、评价方法进行对照比较;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说明建设单位、规划部门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执行噪声排放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时应负的法定责任和义务,并提出适用于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防治措施原则与要求。研究结论:(1)运用噪声排放标准和声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环评时,应正确理解标准的适用对象和条件,噪声源评价应采用噪声排放标准,而不是声环境质量标准;(2)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按标准规定各测量昼、夜间1 h的测量值,反映了其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排放噪声的影响,是其排放噪声的评价量和对标量;(3)依法区分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管理,符合噪声排放标准是建设单位的法定责任与义务,声环境质量标准是规划和环保部门声环境管理的依据和法定责任;(4)环评提出的噪声防治措施应考虑措施的效能和环境保护要求或目标的一致性;(5)该研究成果可为铁路和轨道交通声环境影响评价和噪声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试车线作为新车和检修后的列车进行系统动态调试及性能试验的线路,用于保障列车的安全和可靠运营.针对城际轨道交通的特点,对比分析了国有干线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试车线的功能需求.结合试车线工程实际条件,从测试功能、设备配置、设计规范等方面对城际轨道交通试车线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城际轨道交通试车线的设计应根据现场条件进行布置,有条...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捷、舒适、便民、安全的交通工具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由于地铁车辆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及振动也使城市轨道交通舒适性面临严峻挑战。根据降噪控制原理,结合地铁车辆运行实际产生的主要噪声源及其传递路径,从车辆总体设计出发,对降低噪声源的噪声值、吸音和隔音降噪等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降低车内噪声并提高乘坐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