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指导制定我国浮置板轨道减振垫设计规范,探究德国浮置板轨道减振垫规范(DIN 45673-7:2010)以及我国浮置板轨道减振垫暂行技术条件(TJ/GW 121-2014)的科学性。以聚氨酯与橡胶减振垫为研究对象,依据上述规范开展室内测试,建立车辆-轨道刚柔耦合模型与轨道-隧道-土层耦合有限元模型,开展减振垫单一预压、单一频率减振效果评价方法的影响研究,探讨规范中减振垫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评价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预压荷载大小(即列车轴重)与有载条件下浮置板轨道固有频率(即考虑轮轴参振的浮置板轨道系统固有频率)是控制减振垫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的关键因素;针对刚度近似线性且频变效应较小的橡胶减振垫,采用单一预压、单一频率刚度的评价方法对其减振效果评价影响较小。橡胶垫分别采用第2和第3预压参数时,隧道基底处Z振级插入损失分别为14.0 dB和13.0 dB,约有1 dB差异;对于刚度非线性明显的聚氨酯减振垫而言,不同预压评价方法的差异较大。聚氨酯减振垫分别采用第2,第3预压参数时,隧道基底处Z振级插入损失分别为10.1 dB和14.6 dB,可达4.5 dB或更大。建议针对不同运营情况,进一...  相似文献   

2.
目前,隔振垫浮置板轨道在城际铁路中已有应用,但对隔振垫刚度值选取缺乏系统性研究,导致其减振效果难以达到预期,针对此,开展隔振垫浮置板轨道合理刚度取值系统研究。通过建立车轨空间耦合模型和轨道-隧道-土体有限元模型,分析时速160~250 km城际铁路隧道段隔振垫浮置板轨道安全性、稳定性及减振效果,最终确定隔振垫刚度合理取值。研究表明,(1)速度一定时,随着隔振垫刚度增大,钢轨和浮置板垂向动态位移、隧道壁减振效果均随之减小;隔振垫刚度不变时,随着列车运行速度提高,轮重减载率和隧道壁源强振级随之增大。(2)隔振垫刚度为0.01~0.05 N/mm3时,轮重减载率、平稳性sperling指标均在规范限值内。(3)时速分别为160 km、200 km、250 km的线路在满足行车安全性和平稳性条件时,对应的隔振垫在荷载服役范围内的割线刚度应不低于0.02 N/mm3、0.03 N/mm3和0.03 N/mm3;(4)在满足减振效果不低于5 dB、浮置板轨道第三预压固有频率下,时速分别为160 km、200 k...  相似文献   

3.
为探寻适用于市域铁路的轨道减振技术方案,通过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分析模型,分析扣件减振和道床减振2类轨道减振措施对市域铁路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行车速度的提高对车辆、轨道动力响应的影响不可忽视,在将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减振措施沿用到市域铁路时,必须开展适应性分析和差异化设计;当减振扣件的系统刚度取15kN/mm及以上时,可适用于120、160km/h两种速度等级市域铁路线路,满足中等减振要求;对于减振道床,为适应市域铁路120km/h速度等级的运行条件,隔离式减振垫的支承面刚度不应低于0.019N/mm3,而为适应160km/h速度等级的运行条件,隔离式减振垫的支承面刚度不应低于0.025N/mm3;当隔离式减振垫的支承面刚度设置合理时,减振道床可满足市域铁路高等减振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120 km/h地铁多种减振轨道结构现场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分析隧道内各种减振措施在地铁列车行车速度为120 km/h时的减振效果,以地铁现场测试为依托,在时域和频域内分析3种轨道结构各测试断面在行车速度为120 km/h下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DZⅢ-1型扣件普通整体道床轨道在各频段内对振动的衰减均有一定效果,隧道壁在低频范围内减振效果较好。梯形轨枕轨道结构轨枕至隧道壁间的振动衰减非常明显,约为50 dB。钢弹簧浮置板对振动的衰减主要在钢轨与浮置板之间完成,为50~80 dB。梯形轨枕轨道和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隧道壁主要响应频段内相对于DZⅢ-1型扣件普通整体道床轨道减振效果分别为22 dB和38 dB。  相似文献   

5.
既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或停车场减振扣件的刚度均基于正线80 km/h及以上列车运行速度进行设计,一般为15 kN/mm。而在车辆段或停车场内列车的运行速度远低于正线的运行速度。为了探索与车辆段或停车场行车速度相匹配的减振扣件的刚度,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三维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了降低减振扣件的刚度值对车辆系统、轨道系统动力学响应及减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减振扣件刚度的减小,钢轨垂向位移、轨下基础部分振动的变化显著;在列车运行速度小于30 km/h的车场线使用减振扣件时,其垂向刚度取值可以远低于既有的15 kN/mm,但是不宜低于4 kN/mm;若减振扣件垂向刚度取4 kN/mm,轨道的减振能力可提高7.18 dB,且车辆轨道系统的动力学响应仍低于正线80 km/h行车速度下既有减振扣件对应的动力学响应。  相似文献   

6.
在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高架段开展了无声屏障条件下的普通整体道床、梯形轨枕和减振垫道床等三种轨道结构的噪声对比试验,分析了各轨道结构不同测点处噪声的频谱特性,对比了不同轨道结构的实际降噪效果。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整体道床,采用梯形轨枕或减振垫道床后,有的测点噪声减小,但多数测点噪声增大;梯形轨枕和减振垫道床减小了桥梁结构噪声,但同时增大了轮轨噪声;减振垫道床各测点处噪声插入损失均比梯形轨枕大,减振垫道床的降噪效果较梯形轨枕好。  相似文献   

7.
宫寅 《铁道勘察》2023,(2):131-136
隔离式减振垫浮置板道床、梯形轨枕道床及橡胶弹簧浮置板道床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常用的3种减振道床,为全面对比其性能差异,依托国内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选取相同的车型、盾构隧道、供电制式,以及基本相同的车速、线路平面曲线、线路纵向坡度条件,从道床方案、模态、共振情况、安全性、减振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并对道床施工工艺及施工注意事项进行总结。研究表明,地铁B型车以90~100 km/h速度通过内径5 900 mm盾构3种类型减振轨道时,均不会引起共振;行车安全性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隔离式减振垫浮置板道床和梯形轨枕道床均满足>8 dB的减振要求,橡胶弹簧浮置板道床满足>12 dB的减振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详细评价速度120 km/h地铁中梯形轨枕轨道的减振效果,通过对某地铁线路现场测试的方法,在时域和频域内对比分析梯形轨枕轨道较普通长枕整体道床轨道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梯形轨枕轨道从振动根源处就得到了有效的减振且减振的效果较好。普通长枕整体道床轨道能有效减弱振动加速度从钢轨至道床的传播,但是从道床至隧道振动加速度的衰减效果要弱于梯形轨枕轨道。梯形轨枕轨道减振效果整体好于普通长枕整体道床轨道,且能有效地降低中高频段的噪声。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400 km/h高速铁路列车经过小半径曲线地段时的动力响应特性,建立小半径曲线地段CRH380B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结合列车实测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随后模拟列车以400 km/h速度通过7 000 m半径曲线路段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1)相较于非减振轨道地段,当橡胶浮置板轨道的减振垫铺设刚度为0.019 N/mm3、0.033 N/mm3、0.042 N/mm3、0.1 N/mm3时,轨道减振效果分别为13.4 dB、13.4 dB、12.5 dB、8.6 dB;(2)道床板厚度、减振垫刚度的建议取值分别为300 mm、0.03 N/mm3。研究成果可为400 km/h高速铁路橡胶浮置板轨道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深圳地铁列车在不同轨道结构上运行时的相关振动性能,对深圳地铁1号、2号线试车线列车运行时引起的地面振动进行在线实测,并对相应测试数据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比较有砟轨道和铺设有橡胶隔振垫的轨道轨枕处及地面的振级。结果表明:列车在铺设有橡胶隔振垫的轨道上运行时,引起的地面振动有明显的减小,轨枕处的减振效果为4.05 dB,距轨道中心线6.0 m处地面的减振效果为6.08 dB,距轨道中心线7.5 m处地面的减振效果为8.70 dB,橡胶隔振垫减振效果明显,采用橡胶隔振垫是一项有效的地铁减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总结分析2023年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环行线完成的最高时速220km/h条件下,市域快轨梯形轨枕无砟轨道相对于普通有砟轨道的安全性、平稳性及减振效果等测试方案及测试结果。测试列车为8辆编组CRH380AJ综合检测车,测试指标包括: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轴横向力等安全性及稳定性指标,钢轨及轨枕垂、横向动态位移等变形指标,钢轨垂、横向振动加速度等振动特性指标,以及距线路中心线3.5 m处路基表面的减振效果等。测试结果表明:市域快轨梯形轨枕无砟轨道的各项指标均低于相关规范标准限值,且与有砟轨道相近,表明市域快轨梯形轨枕在安全性、稳定性及钢轨振动特性方面可满足220 km/h速度级应用要求;市域快轨梯形轨枕无砟轨道相对于普通有砟轨道的减振效果按不同计权方式分别为3.3~5.1 dB、4.4~6.8 dB。本次测试成果可为市域快轨及城际铁路轨道减振技术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弹性轨枕已被应用于国内外多条有砟轨道线路,铺设于路基、桥涵地段以减小道砟受力。为探明隧道内有砟轨道铺设弹性轨枕的适用性及其减振性能,基于动力学理论与有限元法,建立车辆-有砟轨道-隧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弹性轨枕对车辆、轨道以及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并对枕下垫层合理刚度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弹性轨枕能保证隧道内行车的安全性和平稳性,车辆动力学指标变化不大;枕下垫层会导致钢轨、轨枕垂向位移显著增加,但可大幅降低有砟道床动态响应;相比普通有砟轨道,弹性轨枕具有很好的减振效果,隧道壁振动最大减小17dB,发生于80Hz中心频率处;从控制轨道振动和位移、保证减振效果的角度考虑,建议枕下垫层刚度取40~60kN/mm。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轨道交通22号线是广州首批市域快线,设计最高运行速度160 km/h,设陈头岗停车场一处,需进行上盖开发。通过梳理现行停车场及车辆段敏感区域振动标准,考虑不同减振降噪措施的减振效果、施工工艺及经济指标等因素,对比分析国内外轨道交通停车场及车辆段减振降噪措施,并结合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的减振降噪设计经验,最终确定陈头岗停车场轨道减振降噪的设计方案。研究表明,陈头岗停车场库外道岔区采用减振道砟垫,具有减振效果好、施工方便、快速,不影响过轨管线布置等特点;试车线车速较快,考虑到广州地铁多个停车场及车辆段试车线上铺设了梯形轨枕,运营多年效果良好,陈头岗停车场试车线采用梯形轨枕;为降低钢轨接头振动,库内线铺设无缝线路,扣件采用热塑性聚酯高弹性垫板;库外小半径曲线地段采用阻尼钢轨,降噪效果可达4 dB;嵌入式轨道系统具有整体性好、减振降噪性能优、日常养护维修工作少,外观整洁、美观、易于清洁等优点;库外道口采用嵌入式轨道系统。  相似文献   

14.
浮置式梯形轨枕轨道减振器刚度对轨道动力特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浮置式梯形轨枕轨道相对于其他轨道系统有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现阶段对该种轨道形式的研究较少,利用有限元软件从谐响应方面分析浮置式梯形轨枕轨道的动力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减振器刚度变化对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反映参数变化对浮置式梯形轨枕轨道减振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在该轨道系统中使用刚度小的减振器可提高其减振性能,提高行车舒适性及改善轨下结构受力特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进行聚氨酯减振浮置板轨道结构的选型设计,建立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分析模型,研究轨道板厚度、扣件刚度、减振垫刚度对聚氨酯减振浮置板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轨道板厚度增大会导致钢轨加速度相应增大,而钢轨位移、轨道板加速度、基底加速度显著减小;扣件刚度减小会导致钢轨垂向位移增大,而钢轨、轨道板、基底加速度不同程度减小;减振垫刚度增大会导致钢轨垂向位移、垂向加速度减小,而轨道板、基底垂向加速度平稳增大。结合工程实际,建议轨道板厚度取260~300 mm,扣件刚度取20~40 kN/mm,减振垫刚度取0.02~0.03 MPa/mm。  相似文献   

16.
全面介绍梯形轨枕轨道在铁道科学研究院国家铁道试验中心R1432m环行道上开展安全性、平稳性及轮轨振动特性测试的方案、测试指标、评判标准及测试结果。采用8辆编组160 km/h动力集中电动车组,测试速度为100、120、140、165 km/h,测试对比断面包括2种梯形轨枕及环行道既有有砟轨道,测试指标包括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轨横向力等安全性指标、钢轨及梯形轨枕垂横向动态变形、车体垂横向振动加速度等稳定性指标、钢轨垂横向振动加速度等轮轨振动特性指标及梯形轨枕应力变化等,上述各项指标的实测结果均低于相关规范标准的限值,且基本与有砟轨道对比断面的测试数据相近,表明梯形轨枕在安全性、稳定性及轮轨振动特性方面可满足160 km/h速度级线路的应用要求,可为该速度级的轨道减振技术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减振型板式轨道合理刚度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探明减振型板式轨道结构的合理刚度及其匹配关系,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梁-实体动力学模型,并结合工程实际确定了轨下刚度和轨道板下刚度取值方案.在模拟落轴试验冲击荷载作用下,分析了减振型板式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减振型板式轨道的扣件合理静刚度为30~50kN/mm,轨道板下板端胶垫刚度为0.07~0.18 N/mm3、板中胶垫刚度为0.06~0.15 N/mm3,此时可使各项动力学指标均处于比较合理的水平,有效降低轮轨动力冲击作用,起到较好的降噪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高架线路进行现场振动测试,分析普通整体道床、梯形轨枕、减振垫道床3种不同轨道结构的振动传递规律和频谱特性,评价梯形轨枕和减振垫道床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对于桥面振动,跨中桥面明显大于梁端桥面;地面振动随水平距离的增大而衰减,衰减频段主要在20 Hz以上;梯形轨枕和减振垫道床对桥面、地面振动都有一定的减振效果,对梁端桥面的减振效果最明显;两种减振轨道对地面振动的减振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部分地铁设计速度已达120 km/h,有必要针对该速度条件下的减振垫浮置板动力特性以及减振垫刚度取值等问题展开专门研究。基于有限元软件,建立车辆-轨道-隧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可对120 km/h速度条件下地铁车辆、钢轨、减振垫浮置板,以及隧道结构等细部结构的动力学特性进行详细的研究。经计算和检算可知,在减振垫浮置板上运行120 km/h速度的地铁A型车,其各项动力学指标均满足动力学检算标准;同时计算结果表明,减振垫面刚度宜取0.01~0.02 N/mm3.  相似文献   

20.
在系统总结多条高速铁路环境振动的基础上,建议高速铁路减振无砟轨道自振频率需小于22 Hz;参考既有规范,推荐钢轨最大位移不大于2. 5 mm。采用钢轨最大容许位移和轨道结构自振频率作为减振垫刚度和轨道板厚度的控制指标,给出减振垫刚度和轨道板厚度的取值范围。采用静力、动力有限元方法,分析不同的减振垫铺设方式下轨道结构的力学性能,并结合减振轨道经济性能,选用了条铺的方式。提出中国标准板式减振无砟轨道条铺尺寸、减振垫刚度、轨道板厚度和相应的施工工艺。在国家铁路试验线建立试验段进行现场试验,验证了在减振垫等效刚度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条铺和点铺减振性能较为一致,并验证了基于条铺的中国标准板式减振轨道施工工艺具有可靠性,达到了预期减振效果,提高了减振轨道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