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赖亚平  龙灏 《中外公路》2019,39(4):97-102
作为城市路网中联系两岸空间的重要纽带,跨河桥梁以其特殊的建筑空间形式和特点创造或改变着城市空间环境,对城市功能、滨河景观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针对当前城市跨河桥梁建设中普遍存在忽视桥梁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及控制和与城市空间形态整合,致使新建桥梁对滨河空间的环境品质造成负面影响的问题,该文从城市设计的视角出发,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和思维将跨河桥梁和其邻接的城市滨河空间作为相关联的整体进行研究。首先对河流、跨河桥梁、城市滨河空间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剖析,然后结合国内外滨河城市的典型案例,分析了不同规模的单体桥梁和群组桥梁对城市滨河空间的影响,最后归纳了跨河桥梁与城市滨河空间的适宜关系、处理原则等,对城乡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跨河桥梁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21世纪,人类的城市建筑史正在进入一个急剧发展变革的时期,信息革命正在改变建筑的功能意义,日益成熟的新型材料赋予建筑更加轻盈,明快的形式,正像工业化审美精神为主流的时代精神决定了现代建筑一样,城市公交车设计在当代城市建筑特征的影响下产生了新的审美需求。城市公交车的发展已经关系和影响到我们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城市建筑特征及其发展方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现代城市建筑特征对城市公交车设计的影响,结合中国现代建筑发展自身情况对其公交车设计提出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居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景观桥梁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多种结构形式的桥梁被广泛应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充分挖掘周边建筑的环境特点,将历史文化和区域特色有机的融入景观桥梁的设计中是城市景观桥的设计方向。以苏州新叶桥为例,论述城市景观桥梁不仅要满足基本通行功能,还要满足城市景观需求,同时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空间曲面钢桁架桥的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4.
城市标志性桥梁设计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艳  陈艾荣 《桥梁建设》2006,(5):48-50,54
桥梁成为标志性建筑的城市并不少见,当前我国许多城市为求城市长远发展,在修建跨越城市河流的桥梁时,都力争使新建桥梁成为标志性建筑。总结提出了标志性桥梁设计的6条基本原则,并通过实例对各原则作了具体分析,对实际设计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建筑装饰与城市桥梁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竞先 《公路工程》2009,34(2):109-111,134
桥梁一般位于城市中结构要害,这使桥梁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构成.桥梁景观与城市景观有伴生关系,通过桥梁的上部建筑装饰来体现桥梁的"独特性"与"唯一性",根据不同的表现主题,考虑在建筑装饰的设计上体现桥梁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夜景亮丽起来,华灯溢彩、霓虹闪烁、绚丽多姿。无疑城市夜景观设计,为城市增添了活力与美丽。夜景观的设计主要包括了建筑泛光照明设计,街景照明设计,绿地照明设计,节日彩灯以及橱窗照明、广告照明设计。一个好的城市夜景观设计,不仅能够装点美化城市,而且可以体现她的特色与文明。  相似文献   

7.
作为敦煌艺术的载体,敦煌景观大道既要满足交通功能,又要与地区城市特色、发展定位、土地利用及空间组合形式高度契合。介绍敦煌市景观大道沿线城市的设计理念和研究过程,阐述在道路建设中如何创造城市文化和生活记忆的新空间载体,并提出新建道路与城市设计所面临的难题及其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是可持续城市化面临的最大挑战,出路在于集约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结合地下道路的建设经验,对城市地下道路总体设计进行总结,探析城市地下道路的设计经验,以期城市地下道路的设计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梁滩河上游河岸带修复,以解决山地城市的空间冲突和水环境、水安全及水生态等问题,尝试在河岸带建造人工湿地系统来辅助强化河流水质。设计适应山地城市空间场地约束和近远期城市需求变化,采用“反向设计”和“动态设计”方法因地制宜确定设计参数,并对远期运行参数进行校核。湿地系统近期为河水旁路湿地,远期为海绵城市系统的末端雨水湿地。运行结果表明,旁路湿地能使劣V类河水稳定达到V类水水质,除TP外主要指标达到Ⅱ~Ⅲ类水质;经校核远期也能满足海绵城市系统雨水调蓄、净化需求。试点说明,河岸人工湿地系统对削减河流污染负荷特别是营养盐的输送具有显著的作用,并同时具有城市防洪、生态及景观过渡带功能,且具有可持续性。设计方法可为类似山地城市河流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钱七虎 《隧道建设》2019,39(11):1737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绿色发展理念更是指导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理念之一。建设城市地下空间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治理“城市病”并建设绿色城市的主要着力点。首先,说明绿色建筑与绿色城市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关系。重点从节约土地、利用地热能、节水、绿色城市基础设施(包括绿色客运城市交通和城际交通,未来城市货运交通,绿色城市污水、雨洪蓄排系统,绿色城市垃圾集运和处理系统,智慧地下综合管廊,城市智慧行车系统)等方面,并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说明利用地下空间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城市的理念、方法、构想。最后,结合实例强调地下空间开发规划的重要性、规划科学的重要性、开发与规划中的问题及规划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浅析城市地下道路设计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就城市地下道路的开发利用,即城市隧道、地下立交、地铁、地下街、地下车库等设施的建设,结合天津站和天津西站综合交通枢纽改造、泰达CBD地下交通空间工程及天津市区的其它地下道路的设计实例,对城市地下道路的设计特点和难点进行探讨,以期最大限度发挥地下道路的交通功能。  相似文献   

12.
城市建设目标进入新的绿色生态目标时代,更注重生态效益与城市环境效益。城市综合管廊上方的景观绿化设计作为城市主要带状空间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中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分析城市管廊带地面的现状问题和组成要素出发,提出建设生态性、景观性、地域性和功能性的四项原则。具体设计方法包括五点:首先要有与周边环境融合的总体设计;竖向设计要考虑功能与结构承载力;种植设计从本土品种选择、植物配置设计到新型立体绿化;新的种植基质、海绵城市等新技术等措施应用;进出风口等管廊附属设施自身的优化设计。通过对以上五个方面设计的探析,给未来城市管廊带地面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当前超大型的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界面复杂、涉及专业及管理部门多,传统的规划及设计分工和管理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本文结合广州南沙横沥岛尖地下公共空间综合体的开发实践,探讨了复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的管理问题,涉及管理机制、开发模式、技术保障等多方面因素,提出基于片区开发的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一体化开发模式,以期为类似片区开发的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海南三亚市近日出台《三亚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开发。近年来,三亚掀起城市地上建筑建设热潮的同时,很多开发商也纷纷前来三亚咨询地下空间的开发事宜。三亚市政府从去年4月着手制定相关法规,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被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5.
介绍某城市景观人行空间异形拱桥方案构思,采用空间异形拱桥设计,依靠结构本身的建筑美学实现景观需求,对桥梁总体设计及计算分析作了详细阐述,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城市湖泊景观是城市景观格局、空间构成、生态结构的重要元素之一,丰富宜人的水域空间结合绿地景观、人文景观,能促进城市生态和环境质量的改善.浅析湖泊景观与周边建筑、人、植物造景、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关系,提出相应的设计指导依据,为城市建设、水利工程科学、高效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山地城市桥隧相连隧道洞口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城市交通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需求旺盛,为了减少道路建设对区域规划的破坏及既有建筑的影响,城市隧道工程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以重庆市渝中连接隧道为依托,介绍城市桥隧相连隧道洞口结构设计相关技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前针对桥下空间的规划与使用我国尚无统一标准,如何更加丰富、合理地开发这些条件受限的空间区域对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分析了常规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的限制因素,并介绍了国内外一些较为典型的桥下空间开发的模式和案例,以期为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的广大同仁们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径流及其污染物产生的主要场所之一.以新建道路合兴路和改造道路平海路为研究对象,结合海绵城市设计要求,重点解析了城市道路海绵城市系统设计和具体工程措施,可为相关城市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城市桥梁与居民关系密切,桥梁建筑的审美体现的是其精神本质。随着人性化设计观念的不断深入,桥梁结构彰显人性化的特点。社会的发展使得可持续发展战略日益受到关注,长远发展的目标被体现在桥梁设计过程中。全面分析和探讨了城市桥梁设计中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渗透,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