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悬臂掘进机在地铁暗挖隧道施工中应用较少。通过悬臂掘进机在青岛地铁8号线胶州北车辆段出入段线暗挖隧道施工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悬臂掘进机在地铁软弱围岩施工时对围岩扰动少、施工进度快、开挖质量高,有效地降低了安全风险,具有独特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其施工经验为浅埋暗挖隧道下穿既有道路、临近既有建筑物施工提供了相关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现场施工对原施工步序进行了调整,并成功对暗挖结构进行减跨,从而达到了既能保证安全、质量又能加快现场施工和节约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浅埋暗挖大跨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的安全性,基于浅埋暗挖大跨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难点及施工原则,对于既有铁路加固阶段、超前支护阶段、洞门施工阶段、初期支护阶段、二次衬砌阶段的施工安全管理要点展开分析,通过研究加强基础资料整理、做好监控量测工作、拟定地面控制措施、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等注意事项,其目的在于积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经验,加快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工程暗挖施工具有埋深大、洞线长、断面大、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整体施工难度与风险性较大。基于此,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暗挖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进行研究。首先,介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暗挖施工的具体应用;其次,指出暗挖施工技术原则与要点;最后,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暗挖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风化板岩强度较高、围岩稳定的特点,大连地铁在国内首次创新采用了拱盖法施作浅埋暗挖大跨车站并取得了成功。文章根据大连地铁中山广场站的设计施工情况,通过与PBA工法的对比,阐述了拱盖法的核心思想及其优缺点;并对拱盖法暗挖地铁车站初期支护扣拱后,全逆作、半逆作半顺作以及全顺作三种施工顺序在安全、质量、进度以及附加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指出,在没有成熟经验和相关数据支持的情况下,全逆作方案无疑是稳妥可靠的;针对大拱脚施工、扣拱施工、钻爆法施工、中板施工,以及钢管柱保护与高边墙围岩支护等关键技术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拱盖法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相似文献   

6.
富水砂层中暗挖隧道施工沉降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富水砂层中暗挖隧道施工是地铁施工中的一大难点,常常因沉降过大而引发安全事故。在深圳地铁安-侨区间隧道工程中,通过洞内帷幕注浆、水平旋喷桩、地表井点降水等辅助措施做到了超前控制,在解决隧道开挖安全问题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沉降量;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了"管超前、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方针,控制了时空效应,解决了富水砂层中暗挖隧道沉降过大的问题。文章重点分析了沉降原因及控制沉降的关键技术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广州地铁6号线海珠广场站共有3条隧道穿越地铁2号线车站及区间隧道,两者之间的垂直距离非常小,施工难度极大。文章结合海珠广场站暗挖隧道与既有2号线的位置关系和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总体施工原则及总体施工方案;详细介绍了左线站台隧道下穿既有2号线和西端左、右线区间隧道下穿既有2号线的施工技术和监测技术。暗挖隧道施工安全顺利穿越了既有2号线,保证了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及地铁2号线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8.
地铁隧道施工的突出特点是地质条件差、干扰因素多、周围环境复杂。相应地,地表沉降则成为浅埋暗挖隧道工程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随着地铁隧道修建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围绕地表沉降的预测与控制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文章围绕国内外地表沉降预测与控制的研究现状,对浅埋暗挖地铁隧道的变形预测、施工方法、监测与信息反馈技术展开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喷锚支护技术自运用于重庆轨道交通暗挖隧道施工以来,系统锚杆的支护作用一直是业界争论的问题之一。通过对重庆轨道交通某地下暗挖车站初期支护的计算,将计算结果与量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优化了重庆地区地下暗挖隧道的支护参数。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隧道浅埋暗挖富水段施工技术水平,以实际隧道项目为例,研究隧道浅埋暗挖富水段施工技术难点,阐述隧道项目浅埋暗挖段采用的施工技术,证明其安全性和可行性,为后续相关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悬臂式掘进机在煤矿系统广泛应用,而在城市地铁工程则很少采用.文章对悬臂式掘进机在广州地铁六号线东湖站站前停车线暗挖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总结,指出城市地铁隧道工程推广应用掘进机技术成熟,经济合理,尤其在软岩隧道施工中对围岩扰动小,适应能力强,开挖质量高,安全有保障,具有传统钻爆法隧道施工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动自行车管理中存在的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及违法取证手段、赔付困难等问题,提出在物联网技术背景下创新电动自行车管理机制,通过对电动自行车违法的取证,规范电动自行车有序停放;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邮政管理部门、外卖企业等各单位之间实现数据共享,进而加强监督外卖骑手的驾驶行为,最终达到从源头到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对电动自行车的安全进行管控的目的,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地铁暗挖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地铁暗挖施工对周围管线和地层的影响的规律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地铁暗挖施工对管线和地层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沉降,沉降的深度和程度与施工方式、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针对不同的沉降情况,提出相应的施工措施和管控建议,以降低沉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解决地铁暗挖施工引起的管线和地层沉降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给排水管线改迁及恢复工程箱涵暗挖段施工实例,针对传统的CRD隧道施工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超浅埋暗挖隧道优化CRD法施工技术。该优化CRD法技术原理是:首先,通过对隧道围岩进行注浆加固,保证工作面处于稳定状况;其次,施作超前大管棚、超前小导管,与型钢拱架联合发挥棚架作用,避免拱部坍塌的危险,有效减小地表沉降;第三,在保证支护结构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优化临时仰拱、中隔墙的临时钢架,将临时仰拱优化为临时型钢梁,取消临时仰拱、中隔墙的挂钢筋网及喷混凝土施工;第四,将隧道分成4个工作面,同时开挖,逐步成环,保证快速安全地进行土方开挖。文章重点对隧道土方开挖、型钢钢架安装的关键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该技术应用于超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既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又降低了施工的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成都博览城综合交通枢纽18号线西博城站超浅埋暗挖大跨隧道施工实例,针对原设计CRD法施工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超浅埋暗挖大跨隧道下穿既有隧道的沉降控制和CRD法施工优化技术方案,并在施工中采用旋喷桩、超前大管棚和超前小导管注浆等辅助措施进行地层加固,优化CRD小分部台阶开挖法及衬砌分部分块施工方案。实践证明,采用优化的CRD法施工方案和措施是有效的,减少了安全风险、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工程成本,可为今后类似工况条件下地铁区间暗挖大跨隧道下穿既有城市道路、隧道的施工和地表沉降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北京地铁暗挖施工坍塌处理问题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北京地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铁施工的概况,并对引起坍塌的水文地质、施工行为、地下管线、振动荷载等诱因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深化了对暗挖施工坍塌形成机理的认识;从坍塌预防和坍塌处理两方面归纳了坍塌的应对措施,以期为北京乃至类似地区地铁暗挖施工的坍塌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莞惠城际铁路松山湖隧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正线受技术标准及线路调整的影响,局部浅埋暗挖隧道在开挖及初期支护已完成的情况下,需进行扩挖改造。针对该段浅埋暗挖隧道扩挖改造方案的设计进行介绍,并利用数值计算对扩挖改造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方案可行,扩挖改造风险可控。在实施过程中,依据设计方案,安全、顺利完成了扩挖改造施工。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研北京暗挖地铁车站设计与施工情况,对成熟的设计与施工要点、行业内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以及设计与施工中明显不合理的做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以引起今后设计与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更有利于北京地铁单、双层标准暗挖车站结构通用设计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南宁轨道3号线青秀山地铁车站受地形限制采用上明挖下暗挖法施工。下部暗挖隧道根据埋深介于深浅埋之间,进行结构设计时,先施工的上部明挖站厅结构等效处理恰当与否,对于保证暗挖隧道结构安全至关重要。通过理论推导表明,当上部站厅结构等效为土体时,其下部暗挖隧道竖向围岩压力为150.69 kN/m,水平围岩压力为95.28 kN/m;当等效为附加荷载时,其下部暗挖隧道竖向围岩压力为439.83 kN/m,水平围岩压力为103.28 kN/m。通过数值计算表明,当上部站厅结构等效为土体时,最大安全系数为60.29,其部位在拱腰处,最小安全系数为7.39,其部位在拱底处;当等效为附加荷载时,最大安全系数为21.558,其部位在拱脚处,最小安全系数为2.529,其部位在拱底处。因此,建议暗挖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时,上部站厅结构按照附加荷载处理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有效保证邻近管线的安全是工程的难点之一。文章以西安地铁三号线通-胡区间为研究背景,采用FLAC数值模拟,得出了地铁隧道暗挖施工对邻近平行及垂直于隧道轴线的地下管线变形影响的规律;通过分析,预测了地铁穿越地裂缝施工后管线的变形趋势,并提出了地铁隧道下穿f4地裂缝的技术措施,以及地铁暗挖施工中对邻近管线的保护措施。工程实践表明,文章提出的控制措施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