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1991)>在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多年的实践和教学经验,对若干条款的完善作了-些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2.
张铎 《世界海运》1997,20(1):24-25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现行译文中一些含义固定的词译法前后不致或含义不同的词没有区分开,给理解《规则》带来不便,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何时开始适用于会遇的两船,不讼对于海上避碰还是对于海上避碰中碰撞责任的划分都是非常重要的。该文对一个多世纪以来英美两国相关的海事判例和学术观点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对经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与规则适用问题相关的几种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4.
郝安临  洪钢 《世界海运》1999,22(5):13-14
本文介绍了识别从事捕鱼船舶,以及避让渔船,渔网的各种方法和对未来执行“不应妨碍”条款的违规渔船的行动对策。  相似文献   

5.
此文联系《避碰规则》,分析了船舶在互见中与能见度不良时,船舶避碰过程中减速或停船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的“追踪”条款存在着一些模糊的地方,让海员们难以理解,往往导致事故的发生,本文对其中若干问题作一探讨,以帮助或指导船员实践。  相似文献   

7.
曹麟 《航海技术》2002,(2):12-13
此文阐述《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的“不妨碍”与“让路”或“避让”的区别,并对我国《内河避碰规则》的相关条款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8.
9.
此文阐述了“内规”中背离条款在内河船舶避碰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并对“背离”条款定义的理解,条款中文字修辞等问题,提出了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10.
能见度不良时船舶避碰操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从船舶操纵方法着手,分析在能见度不良时船舶之间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就最后撞船时两船的态势进行定量分析,提出对单凭一船的避让已不能避免碰撞的情况下,如何减轻碰撞损失的操纵方法。  相似文献   

11.
比起1979年<内河避碰规则>(以下简称<内规>),1992年实施的新<内规>其严谨性、规范性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并进一步与<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以下简称<海规>)相符,尽管如此,笔者经多年的教学与实践,对<内规>中的有些条款与措词等仍有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英国上诉法院最近审理的一个碰撞案件为主,讨论了在追越船从被追越船尾后追越而又不采取让路行动时,被追越船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这样一个问题,并着重分析了规则第十七条1款2项的规定,说明尽管这一规定是给直航船以独自采取行动的权利,但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下,直航船要特别注意积极地采取这一行动。  相似文献   

13.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八条“避免碰撞的行动”中明确规定,船舶采取避让措施应及早地、大幅度地进行,并能导致在安全距离上通过。可见导致两船在安全距离上通过是国际避碰规则的目的,也是规则要求船舶应及早地、大幅度地采取避让措施所追寻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早让、宽让只有最低限制,而这个最低限制就是能使两船在安全距离通过,也就是说能导致两船在安全距离上通过的最迟采取避让行动的时机和采取行动的最小幅度。但是这个早、宽的程度应如何去掌握,如何去量化,它和安全航速、瞭望条款一样,让所有发生碰撞事故的当事船舶都逃不出这几个条款的责任。同时也给碰撞事故的处理带来了很多难以恰如其分的公平判决。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规则》对遇局面条款的基础上,结合抗海实践,提出了针对对遇局面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5.
16.
17.
比较AIS的船舶识别与避碰规则中互见的异同,如果AIS对船舶的识别可以认为是互见,还将叙述其对船舶避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是海上航行的行动指南,条款应做到具体明确。如果有太多的不明确性,必然出现不同的判断标准,导致事故的发生。本文从“安全航速”的定义,航海人员在实践中的采用及其相关危害对“安全航速”作一分析,供航海人员专家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曾博志 《中国水运》2004,2(4):131-132
本文就<内河避碰规则>的修改及交通部对<内河避碰规则>的修改决定阐述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