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地域辽阔,资源分部不均匀,中西部等内陆地区为矿产资源主要分部区但其经济发展缓慢,而东部沿海地区虽然资源匮乏但其经济发展迅速,形成该局面的主要原因则是交通问题,东部沿海由于交通业发达因而被优先开发,进而促进经济的迅猛发展。虽区域问经济发展保持一定的差距能够保证经济发展的效率,但不断扩大的经济发展差距则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要想改善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等的局面,公路交通网的建设与改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不仅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着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种状况很不利于我国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如何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并使之协调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并实现现代化,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这个问题:一是分析了地区经济存在差距的必然因素;二是指出了地区经济存在着差距不利于实现全面小康;三是对如何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地区经济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建立环保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环保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准确把握地区差距的结构性特征。研究发现,环保公共服务的不均等从整体上看主要是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明显差距,投入和资源的不均等最为突出。因此,中西部地区环保公共服务的严重滞后是影响环保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资源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自然资源价格由于未包含环境成本,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进行分析,提出完善现行资源税使其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为解决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稀缺的瓶颈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和自然禀赋的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自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10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东部地区比较起来仍有巨大的差距。如何从实际出发,更好地利用政策优势,寻找地方发展的经济亮点,这既是西部地区在进一步发展中所遇到的难题,也是所要研究的主题。文章以贵州省毕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为例,对地方特色经济发展中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工业化进程相伴而生,其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正负效应应从一国经济建设的实际出发予以辨证探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已使其负面效应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下,辨证科学地认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建立合理的城乡居民收入运行机制、制定合理的调节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会展语录     
《轨道交通》2013,(12):43-43
会展是拉动开放型经济强大引擎——重庆市外经贸委主任王毅 展经济是拉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现代会展业被誉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是第三产业中重要的朝阳产业。我国会展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助推器和新亮点,东部在展览数量和面积上均领先。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经济转型和城乡二元结构背景,设定协整向量和调节参数都为非线性的阈值协整模型,以此揭示中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主要结论为:中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效应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经济转型)而产生非线性转换,转换时机为人均GDP 7 100元,也就是说,改革初期城乡经济的持续分割推动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现阶段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显著阻滞了当前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且这种阻滞效应具有长期性。长期阻滞效应促进了短期城乡经济趋向一体化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产生短期抑制效应。上述结论意味着,当前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是从根本上改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转型期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体呈上升趋势,且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本文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两个角度解释这种现象,认为城乡经济的二元经济结构是转型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转型过程中不合理的制度和政策加大了差距。文章从经济发展战略、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江苏沿海地区区域优势独特,战略地位重要,土地后备资源丰富,是我国东部地区在发展新时期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公路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在面临沿海开发大的背景下,怎样顺应形式,加快发展。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开发的特点,提出沿海地区公路发展的思路和主要对策措施。可为江苏沿海地区公路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