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田艳平 《水运管理》2014,36(10):22-24
在分析生态型港口群的含义和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生态型港口群的必要性,介绍其战略性、长期性、动态性及综合性等特征,阐述建设生态型港口群的主要内容包括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共同制定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条例以及评价指标体系,并相互监督;实现更大程度的资源共享;合作制定并实施港口群中共同生态元素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内河航运正面临起步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的新阶段,长江港口整体生态水平不高,环境治理能力较低,构建人—港口—环境和谐相处的长江生态港口系统势在必行。本文分析当前长江港口发展现状,结合国内外建设经验,运用D-S评价模型构建长江生态港口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确定优化,随后对典型港口生态水平进行评价,提出下一步港口发展与环境和谐统一的有效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绿色港口发展并给绿色港口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阐述建立绿色港口评价体系的重要性,系统梳理国内外绿色港口评价体系相关评价或认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未来的绿色港口评价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于秦皇岛港绿色港口建设现状,构建基于强度性指标、体系性指标、保障性指标和特色性指标等4大类指标的绿色港口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构建了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秦皇岛港现有绿色港口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分析,探讨未来发展模式,为秦皇港乃至环渤海港口群绿色低碳港口建设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内“双碳”相关政策约束,港口的相关评价体系逐步贴近“双碳”目标实现要求。在新的发展战略要求下,内河港口主动适应政策要求,结合发展实际和特点,实现生态、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为了推进内河生态港口建设,本文构建了一套能够系统反映内河港口“生态优先、环境友好、资源集约、能力充分、理念先进”内涵的生态港口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赋予其各项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6.
沿海港口位于海陆交界地带,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提高港口建设的生态适应性。本文以沿海港口建设期生态适应性评价为目标,通过分析生态港口内涵及实现生态港口建设的途径,设置了评价指标体系要素层。根据港口建设期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及环境保护措施,设置了一级指标层和二级指标层,形成生态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港口环境资源的生态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关于港口环境资源生态性评价方法中存在的不足,综合运用AHP和灰色聚类方法,并根据港口生态资源理论,建立起由水资源、能源、土地资源、岸线资源和生态资源等指标体系构建的港口环境资源生态性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通过实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利用评价指标的信息,科学合理地综合评价港口环境资源的生态性状况,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上海绿色港口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中国,建设绿色港口方兴未艾。建立绿色港口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指导、规范绿色港口建设,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有着重要意义。阐述了建立绿色港口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介绍了绿色港口的定义,并以上海港为例,介绍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设计原则、指标构成和应用方法。对同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港口群系统的竞争合作与演变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港口群系统从港口地域组合到港口运输体系的演变发展过程,形成各个港口地域组合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的关系,从而建立港口群系统整体发展的评价指标。通过对港口之间的协商博弈模型的分析,提出了有序管理港口群资源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关于港口竞合关系,以往研究思路主要采取理论方法架构或博弈策略,未能深入探讨港口竞合状况。生态学的生态位理论有效地研究了生态系统中物种成长、种间关系和群落演变等问题。根据生态位理论,分析港口生态位的特点及发展规律,提出了港口生态位维度指标体系,仿生化研究港口竞合关系。借助生态位态势、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宽度理论模型,计算港口群内各港口生态位大小和生态位重叠度,并按照生态位扩充、协同发展以及错位分离等策略为各港口选择恰当的竞合方式提供参考,以调整港口竞合关系,促进港口间协调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