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该桥为背景,介绍大跨径预应力砼连续箱设计与施工的要点,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的基本处理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国道G105线上碧江大桥主桥的设计与施工监控方案,重点介绍了结构方案的设计,为预应力连续梁桥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桥中的竖向预应力筋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4.
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是公路桥梁加固常常采用的一种技术。针对佳木斯公路大桥存在的实际病害,通过理论计算与分析,确定了体外预应力加固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张连海  吴迪 《北方交通》2008,(2):107-108
分析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设计要点、阐述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通过对部分预应力与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比较,发现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兼有全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是一种新颖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型式,其主要特点是:在保证构件抗弯能力的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梁高.构件的截面尺寸和自重都将减小。就简支梁而言.梁高大约能降至原梁高的三分之二。与传统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相比.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时并不需非常特殊的技术和设备,只要具有以往的预应力设计、施工经验就可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该桥为背景 ,介绍大跨径预应力砼连续箱梁设计与施工的要点 ,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的基本处理方法和措施 .  相似文献   

8.
9.
桥梁在设计中如何保证其运营安全与耐久是业内十分关注的问题,桥梁加固设计重要性随即体现。对三种桥梁加固设计展开探讨,分析三种关键技术各自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
箱梁腹板开裂与竖向预应力质量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预应力砼箱梁腹板开裂的现象,分析了开裂情况及原因,并在设计和施工工艺方面就如何避免开裂提出了建议:如箱梁腹板不宜设计太薄,加强构造钢筋,纵向预应力弯索能弯则弯,设置竖向预应力筋;竖向预应力筋采用部分粘结、部分无粘结的组合结构等。  相似文献   

11.
应用参数化技术开发预应力钢束设计CAD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参数设计技术的基本概念,对预应力钢束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钢束纵向及横向设计参数模型,详细探讨了预应力钢束设计CAD系统中参数化设计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前,桥梁工程在我国发展的比较迅速,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在国内外拥有比较好的应用的前景。就是在对我国的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的发展的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处理方案。同时介绍了我国及其外国预应力混凝土桥设计时的新技术,及其发展和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际的工程也证实新技术的可行性,使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设计、施工的水平推向更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的体内布筋预应力不同的是,体外预应力结构属于后账预应力结构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分支。体外预应力自投入使用至今,已经经过了多年历史。人类最早开始使用体外预应力是将其使用至木桶的编制、锯片的拉紧、弓箭的发射等等。加之现代社会新材料的使用非常广泛,也就加快了体外预应力的发展,并逐渐在新的领域开始展开应用。现就体外预应力技术在连续刚构桥中的应用加以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桥梁病害进行详细的检查,同时结合荷载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认为该桥存在预应力损失现象,承载能力也有所下降。结合桥梁结构受力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病害提出两种主动加固方案。通过加固前后计算结果可知,两种方案能够提高原结构安全储备,并从技术与经济等多方面进行比较,推荐采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方案,并对最终情况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齐泰嫩江特大桥项目概况、结构分析等设计相关工作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边坡动态监测与动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的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进行了成果分析,阐述了动态监测的目的与作用,并按照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原则,优化了设计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从体外预应力来布置形式、体外预应力加固后结构安全检验性验算两个方面介绍了体外预应力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谏壁船闸引航道系缆设施工程中采用的土层锚杆的现场试验、观测资料入手,对人们在土层锚杆应用中普遍关心的极限承载力、锚固段受力状态、预应力损失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指出了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