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近年来,具有投资规模大、占用土地多、建设周期长、风险性高等特点的港口物流园区建设进入迅猛发展期。文章根据港口物流园区建设的特点,建立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滨江港口物流园区项目为例,对项目风险和风险防范策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环渤海邮轮港口为研究背景,从经济条件、交通条件、旅游条件、港口条件、服务水平和发展潜力等6个方面构建了港口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云模型将定性的描述转化为定量的测度,对环渤海邮轮港口竞争力进行了评价;运用云相似度算法分析了大连邮轮港口、天津邮轮港口和青岛邮轮港口的竞争力.结果表明:大连、天津及青岛3个邮轮港口的竞争力评价等级均为"强",但是,大连邮轮港口在"服务水平"和"发展潜力"上、天津邮轮港口在"经济条件"和"服务水平"上、青岛邮轮港口在"交通条件"和"发展潜力"上处于竞争劣势.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下智慧港口建设如火如荼,而建设行业标准体系却迟迟未能统一的问题.首先利用智慧港口建设发展路径的研究基础,结合国内外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构建了适合国内智慧港口建设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降低了传统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对指标权重的影响,引入基于云模型的改进物元理论,解决了传统评价方法中模糊性和随机性带来的误差;最后以天津港智慧港口建设工程为算例,对天津港的智慧港口发展水平进行评估,计算得到期望为3.9956,发展等级为较好,与正态云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验证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评价体系符合现阶段智慧港口的发展方向,评价方法简洁有效,在降低了双重不确定性对于评价结果影响的同时计算了评价结果的置信度,为今后我国智慧港口发展和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江苏港口高质量发展的环境条件与阻碍因素,采用数据分析法对江苏港口的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江苏港口的传统优势较大,但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构建了港口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R型因子模型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港口除了在集装箱港口作业效率、集装箱在港作业成本、港口运作能力等个别指标上有较优表现外...  相似文献   

5.
随着绿色港口建设进程的推进,绿色港口发展水平不确定性问题日益突出。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绿色港口评价模型,按照规划、建设、运营3个阶段构建绿色港口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熵值法主客观组合赋权的方式对指标体系进行权重分配,并采用模糊统计法对模糊综合评价(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进行改进,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分辨率。对威海港进行绿色评价,得出其绿色等级为"四星级",符合实际情况,验证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港口业中,港口物流已成为各大港口竞争的一个重要突破点,港口物流竞争力的强弱对港口的发展以及港口城市乃至地区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基于对港口物流资源的分析,从港口自然地理环境、港口基础设施条件、港口物流发展规模、港口城市综合实力4个方面构建了港口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环渤海港口群中7个亿吨大港的港口物流竞争力进行了科学评价,并对其竞争态势做出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港口群港口物流竞争力水平悬殊,各港口应合理准确定位,通过错位发展和协同合作等方式谋求共赢。  相似文献   

7.
确定面向港口用地功能调整包括港区内、外两部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度确定指标的权重,建立基于加权主成分分析法的港口用地调整交通影响评价模型。在天津港的应用表明,该评价方法能把影响范围内的各项指标综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评价中的主观成分,为类似港口和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提供了决策支持,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港口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通过建立港口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动态熵权TOPSIS和Arc GIS软件对2000—2018年中国沿海港口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其制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各港发展差异显著,呈整体分散、局部连片集中分布格局,近年环渤海港口发展减慢,西南和东南港口发展较好,呈南强北弱发展特征;区位环境和设施条件制约港口发展最显著,城市支持度和财务状况影响较小,运营规模影响最小,空间可达性和发展潜力影响波动较大;航道、泊位及机械设备数等基础条件始终是主要障碍因子,障碍度排序前10的因子集中在区位环境和设施条件。结果有助于认识中国沿海港口发展过程,为明确港口投资环境及规划港口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建立了港口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的因素之间进行了影响度分析,选取前三个比较大影响值,建立了神经网络评价港口竞争力模型,利用影响值比较大的三个影响值进行了港口竞争力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验证了主成分-神经网络方法对评价港口竞争力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江苏省港口提高竞争力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国内外经济状况以及港口总体发展水平上,建立了内河港口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集成灰色关联的TOPSIS模型对武汉港等四个港口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为促进港口发展,提高港口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策克铁路口岸建成之后,进出口作业量大幅提高。信息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提高通关速度,保证进出口贸易的顺畅。从建设策克铁路口岸信息平台的需求、功能、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信息平台的总体规划布局,并指明其对策克铁路口岸进出口作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和物流业振兴规划背景下,常州港如何在夹缝中生存,首先需要明确港口发展定位、优化港口布局。文章通过分析常州港现状发展条件以及发展机遇,明确了港口发展定位,并对常州港物流园区规模进行测算,分析现有港口规划布局不足,借鉴国外先进港口布局案例,提出了拓展港口岸线、设计公铁水联运港口、调整港口功能布局的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13.
重庆目前正在开展公交专用道建设,北京、深圳、首尔是国内外公交专用道发展较早较好的城市,在设置方法和措施、实施效果、配套技术规范等方面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本文详细分析了三个城市的公交专用道设置形式、交叉口处理、公交港布设以及地方规范,对重庆有着较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海铁联运条件下,海铁集装箱联运对集装箱运输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对铁路集装箱港站布局原则、运作模式、车站布置图形和装卸线进港方式等相关布局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集装箱船舶到港不平衡性及集装箱组成不平衡性,对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及其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内陆港的重复建设,以系统总成本,包括建设成本和运输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并考虑内陆港的通过能力限制,构建了两阶段的带有多重能力等级选择的内陆港选址模型,同时设计遗传算法求解.东北地区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从系统最优角度出发,还应增设通过能力分别为5万TEU和15万TEU的齐齐哈尔内陆港、佳木斯内陆港,并形成由近、中、远距离内陆港群构成的区域内陆运输节点布局.结果同时表明,在选址决策中加入对通过能力的选择,可以使内陆港的布局与内陆地区的运输需求分布更加趋于均衡,减少不必要投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发挥洋山深水港的功能,有必要研究洋山港的自由化建设方案。根据洋山港的实际情况并参考国际上自由港的管理经验,从整体上设计洋山自由港的具体自由化建设方案,为洋山自由港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集装箱港口是对外贸易物流供应链的核心节点,国家对集装箱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资金支持。通过征收集装箱港口建设费,进一步加快集装箱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减少贸易的物流瓶颈,降低货主物流成本,缩短交货时间。探讨了集装箱港口建设费征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关口岸是一种特殊的交通枢纽,为保证其提供舒适、快捷的通关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通关需求,有必要对其进行科学的交通预测和规划设计。针对通关口岸交通需求复杂、内部查验部门多、客货需求集中的特点,提出口岸交通规划设计思路和原则。以深圳市莲塘口岸为例,从交通需求预测、功能区规模测算、口岸总体布局、建筑布置、交通组织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交通规划设计方案,探讨其如何实现口岸交通功能和高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落实以人为本的交通理念。  相似文献   

19.
笔者论述了港口水工建筑物施工水位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指出了合理地确定港口码头施工水位的重要性 ,总结了我国各类江河河段设计河港码头施工水位的经验 ,提出了施工水位的选择范围 ,供设计人员设计时参考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