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内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浓度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TD-GC/MS)对家庭轿车、客车和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轿车和客车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主要为烷烃和芳烃,分别占轿车和客车的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74.00%和71.88%,家庭轿车内空气中含有较多的含氧化合物;环境空气中TVOC浓度较低,分别仅为轿车和客车TVOC的7.95%和12.05%;轿车和客车车内空气中苯浓度较高,分别为环境空气中苯浓度的4.43倍和5.58倍.  相似文献   

2.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释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受到大众广泛关注.将35辆典型试验车的普测数据作为样本,经过分析可知,车内挥发性有机物不合格率最高的控制物质为乙醛,车内挥发性有机物不合格率最高的车系为欧系车;模拟阳光暴晒模式下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最高,暴晒后开空调可有效降低大部分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抽样中检测出3项含量不合格的控制物质,分别是甲醛、乙醛、二甲苯.甲醛为基本对人致癌物质,乙醛为可能对人致癌物质,二甲苯为未确定是否致癌物质.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处于不同温度、不同采样时间间隔的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主要苯系物及醛酮类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发现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与测试车辆的内饰配置、测试温度及车辆使用年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18款儿童座椅的挥发性有机物散发水平研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品牌不同价格的儿童座椅的VOC散发水平。结果表明:不同国内外品牌、不同价位的儿童座椅的VOC散发量满足行业座椅限值的比例不到6%;儿童座椅的醛类物质控制的相对较好,主要超标物质为苯系物,特别是苯乙烯和二甲苯;国外品牌的儿童座椅的VOC超标比例仅稍微优于国内产品;1000元以上的儿童座椅的VOC超标比例相差不大,但是价位高的样品对醛类物质的控制更好。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VOCs治理的重要性,并对燃烧法、吸收(洗涤)法、冷凝法、吸咐法以及生物法等各种控制VOCs污染的方法进行较为详细介绍,以便于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治理方法上进行借鉴。  相似文献   

6.
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处理技术可以分为回收处理法和净化处理法两大类。文章从回收处理法和净化处理法两类分别介绍了不同的处理技术均有其合适的使用条件,由于单一处理技术的局限,提出了各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合理结合使用的思路,从而发挥主要技术的实际功效。  相似文献   

7.
汽车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隐伏着诸多危害。由于车内空间狭小密闭,再加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内极易聚集数百种有害物质。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车内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着重介绍了汽车通风状况、车用内饰材料、车内温湿度、车龄、采样点位置、行驶里程等对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提出了通过源头控制和末端处理两种途径来遏制车内的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测试汽车非金属内饰件挥发性有机物(VOCs)主要方法为袋式法,本文探究了汽车内饰常用材料PVC泡棉、橡胶、塑料以及皮革在不同规格测试袋内的挥发趋势,在取样量相同情况下,PVC泡棉、橡胶、塑料以及皮革在10L袋子中挥发量最大,其中10L与20L挥发量偏差较小,50L、100L、200L挥发量偏差较小,随着测试袋规格增加,VOCs挥发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如今汽车已成为广大民众的重要代步工具。除了汽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关注汽车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问题,并已开始研究相关的改善措施。通过探讨典型汽车内饰件地毯、座椅和空调出风口的VOCs超标问题的逆向改善措施,研究并分析其典型的改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气相色谱质量联用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对长途客车车内空气污染物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和甲醛进行分析。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长途客车车内空气污染物中烷烃、芳香烃和烯烃分别占41.4%、27.6%和20.7%;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对人体有较大危害的甲醛和苯系物在长途客车车内空气污染物中含量较高。随着长途客车停放或运行时间的增加,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有显著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内饰件和内饰材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内空气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4年组织有关科研机构将“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及测量方法”列入国家环保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计划,其中《车内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要求》已经于2009年11月18日公开征求意见。作为整车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汽车内饰件和车内装饰用非金属材料的挥发性有机物逸散水平对整车车内空气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介绍了汽车内饰件和车内装饰用非金属材料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方法。考虑到整车、内饰件和材料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以及检测技术的可行性及其经济性,提出以采样袋方法测试汽车内饰件(含总成)和车内装饰用非金属材料的挥发性有机物含量。  相似文献   

12.
《汽车情报》2008,(8):44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治车内空气污染,改善车内环境质量,国内首次制定的检测车内空气污染的标准——《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已于3月1日实施。  相似文献   

13.
车内污染物的测定和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热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TD-GC/MS)对64辆新轿车进行测试,共定性检出206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甲苯和对间二甲苯的检出率达100%、邻二甲苯的检出率达96.9%。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64辆样本车中,浓度最高的挥发性有机物是甲苯和对间二甲苯。文中还采用FLUENT软件对车内流场的污染物扩散过程进行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初步探索了车内负氧离子浓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环境为某品牌轿车试验车环境,车载空调及车载负氧离子发生器处于非工作状态。车内座椅采用创新研发的负氧离子真皮材料,可持续稳定地释放出负氧离子,车内中部区域负氧离子浓度高于两侧区域,达到1 600个/cm3以上;后排负氧离子浓度高于前排;座椅附近浓度高于座椅上方和座椅脚下区域;随着温度和湿度升高,负氧离子浓度随之升高;而乘员上下车所导致的负氧离子浓度下降需要10 min左右恢复。  相似文献   

16.
对车内污染物的组分、来源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描述,基于环境行业标准HJ/T400-2007的试验方法,选取了进口品牌、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覆盖了高、中、低各档次的,有代表性的14种型号的汽油乘用车进行车内污染物测试,获得了不同污染物的检出率和平均浓度.其中检出率达到100%的物质为苯、甲苯、苯甲醛、丙醛、丙酮+丙烯醛、丁醛、环己酮、甲醛、乙醛、己醛和丁烯醛.测试结果还表明,不同污染物的平均浓度随车辆档次的变化趋势不同;同一型号的车辆污染物的种类基本相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车内污染物总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VOC是常温下易于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包括甲醛、甲苯、苯、二甲苯、乙醇类及酮类等各种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侵害人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随着我国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车内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车内VOC主要来源于车内装饰材料.本文通过TDS-GC-MS方法检测了几种常用汽车内饰用原材料的VOC成分,对查找车内环境污染源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8.
很多整车生产企业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车内空气质量的研究工作,只是由于业内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各个整车生产企业在车内空气质量方面对产品的控制水平和控制能力参差不齐,这主要是因为车内空气质量的构成比较复杂,控制工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19.
丁雪霏 《驾驶园》2010,(6):69-69
降低车内温度的方法:1.车窗玻璃贴隔热纸。2.车窗玻璃加装活动式窗帘。3.使用遮阳板或静电式贴纸。4.车上使用冷气时循环开关放置在内循环。5.定期为冷气系统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20.
车内污染及其检测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尤可为  葛蕴珊 《汽车工程》2006,28(5):495-498,503
介绍车内污染的成因,车内存在的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分析了汽车的工作状态(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对车内污染物浓度的影响,以及不同工作状态下车内污染物浓度测定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了车内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趋势。最后简单介绍了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车内空气取样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