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追求汽车的轻量化及制造的低成本,针对汽车转向万向节叉传统制造方法的缺点,提出了万向节叉的以冲代锻新工艺,并对万向节叉的产品特点、冲压工艺制定、关键模具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做了讨论。该工艺已应用于多种零件的批量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避免某重型载货汽车前桥上的转向连接销(40CrH钢)产生淬火裂纹,同时满足金相组织要求,采用水溶性淬火介质(PAG类聚醚)进行了淬火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淬火温度为840℃、水溶性淬火溶液浓度为8%~10%及温度为20~50℃的新工艺进行淬火效果最佳,无淬火裂纹产生,累计生产的50万件转向连接销均未出现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3.
可变转向比技术在汽车转向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欢 《天津汽车》2009,(12):49-51
现在人们对汽车驾驶的舒适陛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汽车传统的转向系统无法满足低速时的灵活性与高速时的稳定性要求,可变转向比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文章介绍了当前应用和开发的可变转向比转向系统,指出该系统使汽车具有一定的智能化,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可变转向比技术是未来转向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感应电阻加热淬火的原理、特点及其淬火装置的设计、制造方法。利用本试验装置及采用感应电阻加热淬火工艺参数,可处理出完全满足轿车转向齿条较严格的淬火技术要求的齿条。  相似文献   

5.
工艺切口在控制板料冲压变形趋势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在冲压成形过程中工艺切口和工艺孔对板料应力、应变状态的影响。讨论了和工艺切口改变板料变形趋势的方法,以及在冲制工艺切口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角度阐述了液压转向系统的跟随性,通过多方面的测试数据,解释了其在乘用车上的系统表现。从对液压转向系统操控性优化调节角度出发,调整转向泵排量、限压阀等,改善其转向系统跟随性,以实现在低速和高速时轻便、可靠的转向系统操控性能。通过对某款车型转向系统的优化实例,说明了该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张昕  施国标  林逸 《汽车技术》2007,216(12):14-17
针对某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了整车移线性能转向感觉主观评价试验,介绍了试验及数据处理方法,并对转向操作量、侧向动力学响应、反馈速度、侧倾响应等客观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指出,应用上述指标参数可以系统地评定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移线转向感觉,指导EPS与整车的匹配开发。  相似文献   

8.
转向万向节的精度,特别是加载过程中转向传动轴产生的角间隙直接影响汽车转向系统的灵敏度。根据对转向传动轴的工作要求.将传统的机加工生产的热锻轴承万向节改为用铁皮冲压轴承的万向节.并设置合理的配合尺寸以减小其使转向轴产生的角间隙。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可提高传动轴转向灵活性。  相似文献   

9.
转向系统固有频率和整车怠速激励频率吻合而产生的共振是造成整车舒适性下降的重要原因。合适地设计转向系统的固有频率,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介绍汽车转向系统的分类,以及主动转向系统的组成、原理、应用等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1.
工程机械新型转向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4轮转向试验平台的转向原理,在控制原理的基础上对4轮转向各个工况进行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采集、处理。结果表明,4轮转向比传统的2轮转向稳定性好,转弯半径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12.
在汽车设计中,转向系统是底盘设计的重要部分。在整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开发中,转向系统振动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转向系统由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转向操纵机构组成;转向操纵机构主要由转向盘、转向管柱、传动轴组成。转向系统的低频共振主要体现在转向盘共振,主要指车辆在怠速状态或者低速行驶时的转向盘振动。以某型轿车为例,对转向系统低频共振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车辆动力转向系统非线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通过伺服阀控制压力油的方向和流量,把转向盘输入的转角信号转变为车轮的偏转角度输出。在车轮偏转过程中,影响车轮偏转的力主要是地面摩擦力和轮胎的弹性变形力,因而动力转向系统所受干扰力的基本特性是非线性的,文中结合液压系统理论和Simulink控制系统仿真软件,计算并仿真了在非线性干扰力作用下的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4.
线控转向系统转向盘力回馈控制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石  商高高  苏清祖 《汽车工程》2006,28(10):914-917,947
根据轮胎和传统转向系的力学特性提出了利用车轮转角和车速计算得到转向盘回馈力的思路,并以此建立了线控转向系统转向盘回馈力控制模型,仿真和试验表明该模型能够满足路感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机械式前轮主动转向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高晓杰  余卓平  张立军  蒋励 《汽车工程》2006,28(10):918-921,932
以宝马轿车上选装的主动转向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双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及工作模式,以及该系统可变传动比、稳定车辆等功能的实现原理和系统安全性设计。指出通过与其他动力学控制系统一起实现底盘一体化集成控制将是主动转向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中介绍了国内外线控转向系统的研究发展、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分析了线控转向系统的关键技术在于传感器技术、总线技术、动力电源、可靠性技术等,然后讨论了线控转向系统的模糊PID混合控制算法并且对线控系统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提出了线控转向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
19.
转向系统试验台转向阻力模拟研究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转向系统对车辆操纵稳定性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针对转向系统性能测试的试验台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准确地进行转向阻力模拟,是仿真试验系统研究中的关键,文中详细概述了国内外几种转向试验台转向阻力模拟方式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高戈 《客车技术》2007,(6):30-32
阐述了汽车转向系统的分类、主动转向系统的组成、原理、应用等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