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沙港铁路西江特大桥跨西江主桥为(2×57.5+172.5+600+4×57.5)m的双塔双索面等高塔混合梁斜拉桥,塔柱采用单箱单室截面的H型索塔设计,主塔塔座以上塔高分别高208 m和200 m,针对索塔线形控制要求高、上下横梁支撑难度大、钢锚梁定位精度要求高等特点,通过采用塔梁异步浇筑的方法,形成了索塔临时对撑技术、下横梁落地式支架现浇技术、上横梁牛腿托架现浇技术及索塔施工线形控制技术,实现了超高索塔的高效施工,并提升了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2.
福厦高铁乌龙江特大桥孔跨布置为(72+109+432+56+56)m,是国内外首次设计的高速铁路大跨度四线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为优化桥塔设计,通过对桥塔塔形、刚度、塔高匹配、索塔锚固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合理的设计思路、方法,确定了花瓶形塔形和合理的高低塔桥塔设计。受力分析表明,桥塔受力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
福厦高铁乌龙江特大桥孔跨布置为(72+109+432+56+56)m,是国内外首次设计的高速铁路大跨度四线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为优化桥塔设计,通过对桥塔塔形、刚度、塔高匹配、索塔锚固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合理的设计思路、方法,确定花瓶形塔形和合理的高低塔桥塔设计。受力分析表明,桥塔受力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福厦高铁乌龙江特大桥孔跨布置为(72+109+432+56+56)m,是国内外首次设计的高速铁路大跨度四线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为优化桥塔设计,通过对桥塔塔形、刚度、塔高匹配、索塔锚固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合理的设计思路、方法,确定了花瓶形塔形和合理的高低塔桥塔设计。受力分析表明,桥塔受力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5.
樟树赣江二桥为双塔双索面半飘浮体系叠合梁斜拉桥,其桥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宝瓶形,中间设置3道横梁。为控制裂缝,下塔柱第1节2.0 m高塔根和塔座混凝土一并浇筑;在中塔柱,部分节段测量放样时有所偏移,同时在一定位置对桥塔施加横向预加力;上塔柱为锚固段,全段设有井字形预应力束。为解决施工精度要求高、工期紧的难题,通过空间三维精确测量定位,塔柱施工采用液压爬模技术,模板以直代曲;桥塔与中横梁异步施工。实践证明,该桥桥塔的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均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燕山大学立交桥的主跨,为一独塔斜拉桥。桥面以上塔高50 m,其中30 m为倾斜段。塔柱分下中上三段,下、中段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上段为钢结构。文章重点介绍了下中段施工中的支撑系统、上段钢结构的吊装以及塔柱施工的线形监测等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强震作用下我国斜拉桥桥塔的抗震性能以及震害现象,通过调研确定典型斜拉桥原型,对其H型混凝土桥塔进行纵桥向振动台试验研究。基于斜拉桥的动力特点及振型分析方法进行桥塔模型的简化设计、制作和安装,输入不同类型及不同强度的地震波,对桥塔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一般的Elcentro波和Chichi地震波,相同加速度峰值地震输入下,场地人工波激起桥塔的地震反应最剧烈,且随着地震动输入的不断加强,桥塔下塔柱、中塔柱靠近下横梁部位先后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裂缝开展延伸现象,其中塔底向上30 cm区域内损伤较明显,存在多条贯通裂缝,塔底截面最外侧钢筋屈服,模型整体刚度有明显下降趋势,但桥塔抗震性能依然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8.
围绕一座跨既有铁路编组场大桥方案设计,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独塔双索面曲线斜拉桥的受力特征,从桥塔高度、桥塔塔壁厚度、桥塔倾斜角等三个方面对桥塔受力进行了参数分析,从而找到优化主桥桥型方案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独柱式曲线斜拉桥桥塔在恒载作用下横向变形较大,桥塔曲线外侧边缘易出现拉应力产生开裂;塔高、塔壁厚度对塔柱应力状态均有一定的影响;索塔向曲线外侧适当倾斜能够改善桥塔横向变形,明显改善桥塔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9.
怀邵衡铁路沅江特大桥主桥为矮塔斜拉加劲连续梁组合结构,跨径为(90+180+90)m,采用塔、梁固结体系,综述该桥上部结构设计与计算。主梁采用单箱单室变截面混凝土箱梁;桥塔采用双柱式桥塔,塔高28 m;斜拉索为空间双索面体系,扇形布置。采用MIDAS Civil2006及BDAP程序对该桥进行结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桥静力、稳定及动力特性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0.
某双柱型独塔斜拉桥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型有限元程序ANASYS对中山市板芙二桥主桥(双柱型独塔斜拉桥)建立全桥的整体动力分析模型,针对主梁为开口截面的双索面斜拉桥,采用壳单元模拟主梁,考虑塔柱横梁和辅助墩的影响,分四种工况(实桥模型;实桥上增设塔柱横梁模型;实桥上增设辅助墩模型;实桥上设辅助墩和塔柱横梁)计算了该桥的动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双柱形桥塔降低了主梁的扭转刚度,尤其是当主梁采用开口截面时,塔柱侧向弯曲振动与主梁的扭转强烈地耦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该桥为(112+84) m斜拉桥,梁体结构为边箱式槽形梁,独塔高73.925 m,塔柱和梁体间由32根斜拉索相连。施工采取“先制后转”的方法,即先沿京广高铁一侧浇筑84 m 的边跨和112 m的主跨,同时在原桥位处支架现浇辅助跨。待转体梁和塔柱建好后,再利用京广高铁“天窗”点将桥体以逆时针方向转体21°就位,与两端桥梁对接合龙。  相似文献   

12.
钢结构的腐蚀病害是钢结构桥梁常见病害,防腐涂装技术是目前解决钢桥腐蚀的主要措施。钢桥的防腐涂装是高空作业,施工技术和工艺对涂装质量影响较大。东营胜利黄河大桥主桥桥塔呈H形,总高69.6 m,桥塔外侧为钢结构,内侧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塔柱为有索区,中下塔柱为无索区。因桥梁运营时间较长,且受自然环境影响,主塔表面原涂装脱落和锈蚀严重,影响桥塔结构耐久性和外观质量,需对桥塔重新进行防腐处理。本文依托东营胜利黄河大桥主塔防腐涂装工程,为保证桥塔防腐涂装施工质量、提高施工作业安全性,结合桥塔结构特征和所处地理环境,系统总结防腐涂装施工关键工艺,设计出一种封闭的涂装施工平台以减少恶劣天气对施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桥塔防腐涂装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可为同类高空防腐涂装作业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公铁两用双主塔钢桁梁斜拉桥,主塔总高度为330 m,采用C60钢筋混凝土结构,塔柱横梁以上为倒Y形。为满足斜拉索索盘上桥、上塔柱区域重型钢锚梁高精度吊装等需求,在中塔柱处采用2700 t·m自升式塔吊+托架+附墙结构的附壁式设计,托架结构由钢靴、压杆、压杆附墙、压杆联结系、支撑框组成。采用MIDAS/Civil软件分析了塔吊与主塔的共振影响;通过张拉精轧螺纹筋、槽口灌浆保证钢靴处有效传力,灌注微膨胀混凝土保证压杆处刚度及稳定性;通过空载、静载和动载试验以及信息化监控确保施工期间整体结构安全。附壁塔吊相比于传统落地式塔吊,既可充分发挥吊重能力,又能显著减少标准节用量及安装工期。  相似文献   

14.
广佛江珠城际铁路西江特大桥主桥为(50+60+60+60+532+60+60+60+50)m的钢箱混凝土混合梁斜拉桥,结构采用半漂浮体系,主梁和桥塔之间设置阻尼器。钢混结合段位置位于主梁中跨距桥塔20 m处,即主跨492 m采用钢箱梁,其余主桥范围均采用单箱三室混凝土梁;桥塔采用花瓶形混凝土结构,塔总高187 m,上塔柱设钢锚箱锚固斜拉索;斜拉索采用1 670 MPa的平行钢丝,双索面扇形布置,最长拉索299.5 m;基础采用大直径群桩基础。混凝土梁采用悬臂对称施工,节省了大临工程的设置;钢箱梁采用节段吊装施工法;边墩及辅助墩均采用圆端形空心桥墩。本桥的设计丰富了铁路斜拉桥的形式,有利于混合梁斜拉桥在铁路桥梁中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在建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首次采用钢-混混合结构空间钻石形桥塔。因桥塔特殊的结构形式和力学行为,在设计阶段对其施工控制方案进行分析,针对施工期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纵横梁施工控制方案对桥塔控制断面内力、塔底反力、纵横梁线形及预应力布置均有影响。区别于传统桥塔下横梁不参与纵向整体受力,该桥塔下横梁(纵梁)通过塔梁节点转动参与主塔纵桥向受力。通过建立桥塔有限元模型,基于设计阶段纵横梁的受力特点提出施工控制措施,最终保证了纵横梁施工期的结构安全,实现了对结构线形的高精度控制。  相似文献   

16.
桃夭门大桥A标段索塔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舟山市大陆连岛工程桃夭门大桥A标段索塔采用钻石型索塔 ,对索塔结构下塔柱、下横梁、中塔柱、上横梁和上塔柱等施工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三索面三主桁斜拉桥主跨跨度630 m,为公铁两用斜拉桥结构。钢桁梁采用N字形桁架,桥塔为菱形加倒Y形混凝土结构,塔高为225 m。为研究该桥结构的受力,建立该桥密横梁有限元模型,进行合理成桥状态模拟计算,分析各个工况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结果表明:斜拉索最大应力为724 MPa,主桁竖向最大挠度为112.3 cm,梁端转角为1.98×10-3rad,主桁横向最大位移为4.8 cm。该桥在应力、稳定和刚度方面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8.
结合高速铁路主跨332 m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的设计方案,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针对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的结构特点和适用条件,对结构体系、主梁形式、主梁高度、主塔高度、斜拉索索距、合理边中跨比、辅助墩的设置等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不同的设计方案对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力学行为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优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主桥孔跨布置采用(51+135+332+62+51)m合理可行,采用纵向固定约束体系时固定支座宜设置左低塔处,主梁高度为45 m;高低塔宜采用尾索角度29°,30°对应的塔高。  相似文献   

19.
西堠门大桥索塔断面的气动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堠门大桥是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的第4座特大桥,为两跨连续漂浮体系悬索桥,桥跨布置为(578+1 650+485)m。索塔为H形门式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211 m。介绍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从气动性能角度对塔柱断面形式及倒角尺寸进行优化研究,确定施工图阶段的索塔断面形式。  相似文献   

20.
新建广州南沙港铁路西江特大桥跨西江主桥为(2×57.5+172.5+600+4×57.5) m混合梁斜拉桥,主跨600 m跨越西江。两个主塔设计采用H型塔,高度分别为208 m和200 m,塔柱施工采用液压爬模分节浇筑。本文重点介绍了西江特大桥H型索塔施工测量及监控相关技术,重点对劲性骨架精确定位、索导管精确定位、钢锚梁精确安装、塔柱倾斜度测量等方法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索塔倾斜测量预偏、钢锚梁支撑转固结、实时应力自动监控的方法,以期为类似高塔施工测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