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章介绍了MNL、NL、HEV、MNP、MMNL等五种离散选择模型,重点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理论基础与特点,并应用于交通方式划分案例,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结果表明,NL模型能够较好解决存在于替选方案的相似性问题;MMNL预测误差最小,可靠性最高,较NL、HEV、MNP模型更能解决交通方式选择行为中存在的相似性、异质性问题,是一种对交通方式选择行为预测的有效方法。该研究对交通方式分担率预测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通过简单选择某个离散选择模型开展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可靠,应根据模型特点谨慎选择、谨慎应用。  相似文献   

2.
交通方式划分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较为关注的非集计类交通方式划分模型,对目前较为常用的Logit模型的原理进行简单阐述,重点介绍了几种较为适用的Logit改进模型,最后采用文中介绍的模型对赣州市居民出行方式进行拟合比较.  相似文献   

3.
交通方式选择模型是交通规划中最主要的模型之一,此研究对于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需求的分析以及交通方式的确定都十分关键.交通方式模型的建立和改进是为使模型模拟出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行为,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M NL模型的提出将对交通方式的简单预测和交通方式的合理检验提供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分析非集计模型的理论基础,建立基于非集计的交通方式选择模型,采用最大似然函数得出参数的估计值,并对估计值进行检验,最终根据模型计算出各种交通方式选择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交通运输规划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通运输规划模型的开发过程,就是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的平衡过程.基本原理是通 过四步模型中的“生成、分布、方式选择和路径分配”开发建立基本交通模型和交通规划模型,以此作为评价各项建议和政策的基础.同时给出交通规划模型的实际应用问题和一些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评定轮胎翻新对社会、环境及企业的影响程度,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确定载重车辆翻新轮胎生命周期组成,构建翻新轮胎生命周期能量消耗模型、碳排放模型及经济性模型;提出轮胎翻新、机械粉碎、低温粉碎、燃烧分解、燃烧发电等5种再利用方式的能量替代模型、碳削减模型及成本利润模型;提出翻新轮胎生命周期能量消耗、碳排放及经济性评价指标;定量分析翻新轮胎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能量消耗、碳排放量及成本利润,获得翻新轮胎5种再利用方式的能源恢复率、碳削减率及利润成本比。结果表明:翻新轮胎生产阶段的能量消耗、碳排放量均最大,运输阶段的能量消耗、碳排放量均最小;5种再利用方式中轮胎翻新的能量回收效果、碳削减率及经济性均较为理想,是废旧轮胎再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张华歆  周溪召 《ITS通讯》2005,7(4):12-16
本文研究多模式交通网络中出行选择、讫点选择、方式选择、路径选择和拥挤道路收费的组合模型。模型被表示为双层规划。上层模型确定道路收费以达到系统收益最大、成本最小,下层表示出行、讫点、方式和路径选择的随机均衡模型,最后用算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方式划分是交通规划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Logit模型忽略了各交通方式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在实际应用中导致各交通方式的分担率误差过大.NL模型在传统Logit模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利用分层划分交通方式的原则,将具有相同特性的出行方式划分为一个层次,从而克服了传统Logit模型的IIA特性.通过算例验证,该模型具有较高...  相似文献   

8.
运输方式选择行为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对运输方式选择行为模型的参数估计和检验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 供三种可行的计算方法。并列举一个实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估计 运输方式选择行为模型的参数。   相似文献   

9.
引入阈值的概念,建立基于Mixed-Logit模型的半补偿型方式划分模型,将选择过程划分为2个阶段,并在第二阶段采用Mixed-Logit模型,克服IIA特性和喜好随机性限制两大缺陷,最终达到更好地描述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目的.基于SP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算法结合数据扩张技术的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利用命中率法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检验,并与MNL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应用于交通方式划分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了火电站兴建次序优化模型及火电站运行方式模型,采用拉格朗日松弛法研究火电站兴建次序的优化,并给出了火电站兴建次序优化模型的拉朗日松法计算,在优化计算过程中考虑了可变运行费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