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国内外疏浚土综合利用现状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内调研、国外考察、查阅国内外文献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国内外疏浚土综合利用的现状和特点,找出国内疏浚土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差距,提出今后我国疏浚土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结果表明:我国疏浚土综合利用水平远落后于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当前影响我国疏浚土综合利用的因素除技术问题外,还存在认识理念、体制机制、法规制度建设和利益分配等非技术问题;今后我国疏浚土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主要包括吹泥上滩新工艺、新型疏浚装备的研制和开发、疏浚土综合利用多样化处理技术、加强疏浚过程环境保护技术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李波  付桂  高梁 《水运工程》2022,(11):178-183
结合近年来长江口航道维护疏浚土利用现状,从疏浚土的处理模式、实施过程及取得成效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航道疏浚土综合利用实践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3方面:分期实施,适应不同工程阶段的航道疏浚土特点;权责明晰,创建疏浚土利用的沟通协调模式;合作共赢,探索疏浚土利用的长效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今后一段时期长江口航道疏浚土利用的发展方向及建议,针对“十四五”及以后长江口航道疏浚土利用的可持续问题,提出实施横沙浅滩(N23潜堤以东)滩涂整治、横沙六期至八期加高整治工程,以及在深水航道南北坝田区修建大泥库等疏浚土利用的发展方向。研究成果对上海市滩涂资源整治与保护等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也可为我国海洋疏浚土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港口工程的快速发展,如何有效利用产生的大量疏浚土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通过对日本疏浚土处置现状的调研和疏浚土利用科研成果及成功经验的解读,了解日本疏浚土综合利用概况及典型工程应用情况,借鉴成熟的疏浚土综合利用的技术和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4.
黄佳音  马凯 《水运工程》2018,(S1):135-140
针对疏浚污染土的科学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指出当前疏浚污染土利用手段的不足之处,介绍疏浚土制备回填土、免烧建材型材、绿化土等资源化利用方式,进而从3个维度即岩性特征、营养盐及重金属等污染情况、有机质及盐分含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疏浚污染土资源化利用途径选择的依据,并据此对太湖与白洋淀疏浚土分别成功制备免烧砖和绿化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上述3个维度判别环保疏浚土资源化利用途径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疏浚是川江航道治理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长期以来,川江航道治理产生的疏浚土未进行有益利用,简单粗放的疏浚土处理方式不仅造成泥土资源的浪费,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在分析川江航道疏浚土来源及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探索疏浚土改善环境和工程利用的2种途径,提出表层砂卵石疏浚土上岸作为建筑材料、底层砂卵石及块石疏浚土构建生态涵养区的利用方案,获得良好的投资效益和生态效果,可为类似航道治理工程疏浚土利用及内河生态航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中深入分析了内河航道疏浚对生态影响机理,包括航道疏浚中悬浮物浓度过高对生态的破坏、疏浚土污染扩散和疏浚弃土水、陆域处理三个方面。提出内河航道生态疏浚定义、内涵和关键问题。结合西江虎跳门航段疏浚工程以及上海苏州河整治工程,探讨实现内河航道生态疏浚的途径,包括施工过程控制,污染物控制,疏浚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长江口二期吹泥上滩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开展了疏浚土综合利用的技术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涉及疏浚土用于吹填造陆的吹泥上滩工艺、疏浚土专用吹输泥设备及机具、疏浚施工工艺、疏浚泥沙运动监测、水沙分离等关键技术问题总体上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践中得到了解决,为我国疏浚土综合利用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11月18至19日,第三届国际疏浚大会在天津滨海新区召开。世界疏浚协会主席杜布森先生以及交通部、水利部、天津市的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来自世界各地200多名疏浚行业代表、专家共聚一堂,围绕“加强疏浚土有益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题展开研究探讨。与会的中外专家共发布论文19篇,就疏浚土利用的历史、现状、经验、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9.
疏浚淤泥废弃泡沫塑料轻质土的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殿光  朱晨  姬凤玲 《水道港口》2005,26(4):237-240
为了处理我国港口航道工程的维护和建设中产生的大量疏浚淤泥,以疏浚淤泥为原料土,添加水泥及废弃泡沫塑料,开发出了具有较高技术经济效益的新型土工材料—疏浚淤泥废弃泡沫塑料轻质土。对某一特定配方的试样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各向等压压缩试验及三轴试验,并对疏浚淤泥废弃泡沫塑料轻质土的压缩、剪切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利用皇竹草生态固化浅表层疏浚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根系兼具吸水和加筋作用的特性,依托某疏浚工程,对利用皇竹草生态固化浅表层疏浚土进行现场试验研究。通过观测试验区内浅表层(0~90 cm深度)疏浚土含水率、承载力、土壤养分含量及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分析和评价皇竹草生态固化浅表层疏浚土的效果。研究发现:1)皇竹草种植完成85 d后,种植区土壤承载力由11.8~27.7 kPa增加至54.5~68.3 kPa,而空白对照区仅为33.4 kPa;2)疏浚土中的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5.5%~43.9%、6.5%~17.0%、1.5%~9.6%;3)皇竹草对重金属Cu、Zn、Pb、Cd、Ni均具有吸附效果,其中对Cd的吸附效果最为明显。结果表明:利用皇竹草生态固化浅表层疏浚土是可行的,它能加速浅表层疏浚土的失水,快速固化浅表层疏浚土,尤其对30~90 cm深度范围效果明显;此外,皇竹草还具有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吸收重金属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1.
浅谈天津港的纳泥区与泥土利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延祥 《港工技术》2010,47(5):33-35
天津港作为需要常年进行航道、泊位清淤维护的港口,在新建、改建项目实施的同时,应尽快考虑解决能较长期保证清淤维护需要的纳泥区问题。本研究结合天津港南疆港区和北疆港区泊位的清淤纳泥区现状,探讨解决港口纳泥区的必要性,并提出清淤泥土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外疏浚物的处理与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幼萌 《水道港口》2001,22(3):146-14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 ,疏浚物的利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简要介绍了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对疏浚物的研究成果和抛填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瓜达尔港疏浚弃土对港内淤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西军  杨树森 《水道港口》2005,26(3):139-143
在1996和2001年现场实测水文、含沙量、底质、波浪等资料基础上,利用二维潮流、泥沙数值模拟技术对工程区附近水域的潮流、抛泥后泥沙的沉积、部分细颗粒泥沙随涨、落潮流的运动情况进行了研究,同时就该部分细颗粒泥沙对航道的影响作出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湖泊疏浚泥固化筑堤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无锡五里湖疏浚泥的处理问题,第一次利用国产大型淤泥固化处理专用设备和复合型淤泥固化材料,对疏浚出的底泥进行了固化处理和筑堤试验。通过对堤体现场取样测定了填筑土样的强度、变形和渗透性性质,结果表明采用淤泥固化处理设备固化的淤泥28d强度、变形和渗透系数能够满足堤防筑堤的要求,可以作为土方材料进行使用,实现了疏浚泥的资源化利用,解决了大量疏浚泥难以处理的难题,同时也证明了国产淤泥固化设备在处理淤泥问题上具有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水域港口及航道资源开发强度高、疏浚物产生量大,由此带来的疏浚物处置问题已成为水运工程领域的 一大技术难题。利用大量工程现场资料,分析近年来长江口疏浚物的来源、产生量及性质,总结疏浚物处置现状及存在的 主要问题,并探讨长江口疏浚物的未来出路。结果表明:长江口疏浚物年均产生量高达近1.0亿m3,主要来源于长江口12.5 m 深水航道(南港北槽段)和上海港外高桥港区四至六期支航道。现阶段长江口疏浚物处置仍以海洋倾倒为主,资源化利用 率总体不高,且利用方式相对单一。在海洋倾废管理日趋严格、低碳循环经济备受推行的大背景下,解决长江口疏浚物处 置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大疏浚物的多途径资源化利用力度、加快港口航道减淤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加强海洋倾倒区的 科学评估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6.
周海  季岚  应铭 《水运工程》2015,(2):44-52
介绍了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创新的治理理念、设计方案、施工技术和科学的动态管理方法,同时还介绍了该工程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及促进低碳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周海  季岚  应铭 《水运工程》2012,(12):46-53
介绍了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创新的治理理念、设计方案、施工技术和科学的动态管理方法,同时还介绍了该工程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及促进低碳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