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海洋探测型AUV壳体设计与强度校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由于海洋环境探测的需要,探测型自主水下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技术发展迅速。耐压壳体结构设计是自主水下航行器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潜器系统与潜水器入级与建造规范》和《潜艇结构设计计算方法》为原则,对某海洋探测型AUV的耐压壳体结构进行设计,然后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对其强度和稳定性进行校核,最终得到满足设计要求的耐压壳体结构。  相似文献   

2.
应用有限元方法对纵骨式耐压液舱结构进行系列计算,通过多参数多工况方案对比分析,详细讨论了耐压壳板半径、液舱壳板半径、耐压船体壳板板厚、液舱壳板板厚、相邻实肋板间距、相邻纵骨间距等参数对液舱壳板和耐压船体壳板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供潜器耐压液舱结构设计参考,并为进一步完善耐压液舱结构的理论计算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有限元方法对纵骨式耐压液舱结构进行系列计算,通过多参数多工况方案对比分析,详细讨论了耐压壳板半径、液舱壳板半径、耐压船体壳板板厚、液舱壳板板厚、相邻实肋板间距、相邻纵骨间距等参数对液舱壳板和耐压船体壳板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供潜器耐压液舱结构设计参考,并为进一步完善耐压液舱结构的理论计算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超大潜深潜器结构重量控制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潜器下潜深度增加后,耐压壳体承受的海水压力也成比例增加.为了保证耐压壳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在不更换壳体材料、不改变基本结构形式的情况下,壳体厚度将成比例增加,从而导致结构重量快速增长,结构重量与容积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为了既保证耐压壳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又确保潜器有效载荷不减少,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结构重量.本文以典型带肋圆柱壳舱段结构为研究对象,以结构容重比参数为优化目标,采用解析法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在确保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前题下,通过对超大潜深潜器结构重量进行优化计算,分析各项结构重量控制措施,从总体设计角度给出结构重量控制措施和建议,对超大潜深潜器设计和新材料研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舰船科学技术》2015,(9):145-148
水下无人潜器是一种可在水下探测作业的设备,其研制过程复杂且综合性极强。水下无人潜器耐压壳结构的优化设计是其安全作业的基本条件。本文对耐压壳结构的形式和材料进行介绍分析,通过理论计算建立优化设计模型,然后构造一种并行遗传算法作为优化方法,应用于耐压壳结构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有效、可靠,为实际生产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耐压球是载人潜器的主要承压结构形式之一,是保证潜器内部设备及人员安全的重要装备.耐压球壳上设有人员出入舱开口,对结构的强度影响较大,因此在进行耐压球壳设计时,通常会对于耐压球人员出入的开口进行加强设计,以降低开孔对于耐压球局部强度及刚度产生的影响.目前,我国对于出入舱口加强形式的设计并没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同时,尽管在设计时对于加强形式的确定需按照耐压壳的应用范围、加工条件的不同而区别选择,但目前尚无明确的依据或技术梳理.本文以一载人装备逃逸舱耐压球结构为基础,通过对于圆柱围壁加强、嵌入式围壁加强、壳板加强以及组合加强等开口加强形式的非线性强度极限分析,探讨不同开口加强形式的结构特点,为耐压球出入舱口形式的选择与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良田  张杨  孙巍 《船舶工程》2014,36(S1):16-19
深水轻载作业型HOV概念研究是耐压壳体结构设计的一部分,其强度与稳定性需满足规范要求。由于相关规范中对球形耐压结构大开口及围壁的形式没有具体要求,其舱口结构形式的确定主要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对耐压壳体及舱口结构进行设计、分析与研究。首先确定耐压壳的尺寸和材料、舱口内径。进而提出三种设计方案分别为:弧形连接、直接连接和围壁加强结构。分别对三种方案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计算。考虑强度与稳定性要求对三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稳定性分析要考虑材料的非线性问题。最后给出最优方案并进行强度与稳定性校核。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外压球壳开孔区域的轴对称性和等面积补强所体现的主要强度特征对大深度载人厚球壳锥台形开口加强形式进行几何变换,同时求解系数十分复杂的三阶非齐次方程,完善和扩展球壳开口围壁、厚板嵌入组合加强的理论计算方法。通过两个4 500 m潜器球壳几种开口加强形式的应力集中系数理论计算、有限元计算和试验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可为制订大深度潜器载人球壳强度规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耐压球壳通常采用焊接方式将两个半球壳连接成整球,在焊缝处产生的接近材料屈服强度的焊接残余应力对球壳的承载能力有多大的影响,是否需要做焊后消除残余应力处理,将直接影响球壳的安全性和生产成本。而现有对球壳极限强度计算,无论是理论计算还是数值计算,均只考虑了球壳初始缺陷中的几何缺陷对球壳极限强度的影响。该文将在现有的耐压壳极限强度设计公式基础上,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耐压球壳的焊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焊后球壳的焊接残余应力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考虑残余应力对球壳极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大潜深厚球壳,焊接残余应力对耐压球壳承载能力影响不显著,为大深度潜器耐压球罐是否需做焊后消除残余应力处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快速选取潜器耐压结构参数是超大潜深潜器总体结构方案论证的需要。针对采用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材料典型带肋圆柱壳结构,在分析超大潜深潜器耐压结构强度标准和强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超大潜深潜器耐压结构参数设计可行区域设想和可行区域边界计算方法。通过编程计算,绘制出超大潜深潜器耐压结构参数设计可行区域图谱,为超大潜深潜器总体结构方案论证提供一个有力的设计工具。  相似文献   

11.
某大型沉管工程的沉管艉端装有最高近42.2 m的人孔井和测量塔,其在浮运、安装过程中受到水流荷载、波浪荷载和风荷载的影响而存在受力变形。为了保证人孔井和测量塔的安全及测量塔的测量精度,对人孔井和测量塔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后,在人孔井和测量塔上添加抱箍结构,使其与测量塔呈刚性连接。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装备软件测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装备的信息化的发展,各种软件密集型装备接连出现,软件在装备系统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软件的质量问题成为制约装备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离开软件,就谈不上装备信息化,软件质量是高可靠性装备的前提,加强软件测试是保证装备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地效翼船结构设计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亮  徐秉汉  张伟 《船舶力学》2003,7(5):45-51
本文计算了地效翼船着水时瞬间压力沿主浮舟底部的分布情况,并对地效翼船结构进行了强度计算分析,为地效翼船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数据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港口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度概念,建立了港口与城市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对现有的几种协调度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分析,采用了主成分分析与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港口与城市协调度评价模型,为港口和城市的协调发展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最后以上海市为例,对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预防海盗及防止船员人身伤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正 《世界海运》2005,28(6):15-16
船舶航行、停泊于海盗活动频繁区域,有可能遭遇海盗袭击.提出船舶预防海盗的方法和措施,以保护船舶和人员、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融通仓与创新集成物流增值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丹  杨惠文 《世界海运》2006,29(2):33-35
着重从如何与金融机构协作,进行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展开讨论。介绍了融通仓的概念和发展现状、研究背景和目的以及创新集成物流增值服务的功能和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起重机上编码器在短期使用后的故障频发,对其进行技改。以宁波北仑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的10台龙门吊所应用的HUBNER德国POG 10DN 1024I增量式光电旋转编码器为例,对其内部电子电路原理,结合机械工况进行分析,在技术上攻关,最终取得成功。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为公司节约了大量成本开支。  相似文献   

18.
结合近年来我国现有码头结构加固改造工程实例,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形成码头加固改造成套技术,为码头结构加固改造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安全、适用和示范性的技术方法。同时,为构建一整套更加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技术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大型船舶监控是一个参数众多的非线性复杂系统,传统的专家系统和智能化系统面临着挑战.基于耦联式多层神经网络的大型船舶临控系统有别于其他传统的系统,基本思路是:首先将大型船舶分成数量众多的多阶子系统,每个底层的子系统由单元神经网络进行神经计算,给出各因素的表现程度,然后将各因素的评判程度作为该子系统的上一阶子系统的评价网络的输入值,经过神经计算,得出该子系统的上一阶子系统的评价结论,以此类推,直至给出大型船舶的评价结论.实验数据与结果符合神经网络系统给出的结果.系统知识库易于更新和维护,提高了系统的自学习能力,避免了传统专家系统中的"知识爆炸"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结合广东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校企合作的办学实践,分析高等学校依托行业、产学研结合、培养企业急需应用型人才的成功范例,认为应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