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陕西泾河沥青库沥青分层加热技术的应用陕西省公路物资供销公司韩定海张国平汤键1沥青库加热技术的发展我国沥青库在60~70年代主要为半地下式砖混结构,采用底部整体加热的方式,加热介质为蒸气,其工艺和设备抗自然灾害能力差,密封性不好,“三漏”—漏油、漏水、...  相似文献   

2.
受广东省公路局委托,在参考了国内9座沥青库以及到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于1991年9月设计了国内首座万立方米级的应用导热油加热技术的广东省三水沥青库.该沥青库于1992年8月建成投  相似文献   

3.
《公路》1990,(6):32-33
一、前言BL-30型沥青混凝土拌和机拌和仓的供热系统原设计是由一台锅炉提供热汽,而我站根据建厂的实际情况,经考查选用了安全、经济、可靠的QXG-60导热油加温沥青装置。经过分析测算尚有余力提供热源保证拌合机的供热。我们自力更生,大胆科学地进行了设备改造,经反复分析论证,成功地完成了利用导热油加温装置与沥青混凝土拌和机配套应用的试验。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应用导热油加热技术在中国已经发展了10多年,随着该技术的发展,地库也开始作为沥青贮仓.针对采用地库作为导热油加热沥青的这一技术,对地库的用热设备、导热油供热系统及沥青加热所需热量计算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常见的沥青拌和厂(站)和沥表储库中供热系统设计和热源设备造型的关键-系统的热负荷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选用3种沥青混合料加热方法,并与原样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技术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加热,加热时间短,材料受热均匀,且加热后的混合料各项性能指标非常接近原样水平,采用微波技术替代烘箱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加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高等级公路对沥青的品质要求很高,施工中除了选购高品质沥青外,沥青储运技术、工艺的运用对沥青品质的影响也很关键。严格控制沥青升温过程中的加热速度、温度及一定温度下的储存周期,防止沥青升温过程中沥青温度超过180℃,避免老化、结焦、氧化,才能够保证高品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在加热沥青中应用动态加热技术,以减少局部加热造成的部分沥青老化。并介绍了釜式沥青速热缸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微波加热技术在沥青加热系统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0前言沥青加热是沥青路面施工与日常养护中一道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序,加热方式直接影响沥青的质量、贮运效果和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
导热油作为载热体用于加热沥青已得到全国许多公路建设单位的青睐,但有些单位在规划建沥青库时,由于受沥青的来源。年使用量及远景规划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对沥青的贮存量考虑得都比较充裕。选用贮罐时,由于受占地面积及投资的限制,单罐的选型偏大,这样就产生了日使用量少,而贮存量大的矛盾。如何有效地利用热源对贮罐中的局部沥青进行加热而满足生产需要这一特殊的工艺要求摆在现实中。我们厂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研制成沥青贮存罐局部加热这种新工艺,下面就以单罐容积为520m~3(500t)的贮罐为例介绍在贮罐中加热沥青的几个工艺改进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瞬态工况下,汽车主动进气格栅(AGS)开度及风扇转速实时调整,换热器进风量时刻改变,热管理测试台架风机无法实时为换热器提供精准瞬态供风这一问题,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技术,分析了换热器进风量与车速、AGS开度及风扇转速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数学模型,模型预测误差小于6.6%。将该模型置于CANOE设备中,与VN1640设备及风机系统连接,可实时采集车速、AGS开度及风扇转速CAN信号,计算换热器进风量,从而控制风机输出相应风量,实现了台架风机为换热器提供精准、实时供风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2.
基于微波加热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种沥青混合料加热方法进行试验,并将其与即拌即用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技术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加热,加热时间短,材料受热均匀,且加热后的混合料各项性能指标非常接近即拌即用水平,故采用微波技术替代烘箱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加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动态沥青加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静态沥青加热法容易使沥青罐壁附近的沥青因温度过高而碳化,造成沥青性能的下降,而运用动态沥青加热,不仅能够保证沥青的使用性能,而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传热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对沥青性能在加热中的损失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动态沥青加热法的原理及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解决装备野外环境下电源保障问题,为系统中的设备提供不低于80 kW供电电源,对比了两种供电技术方案,择优确定80 kW车载取力发电的供电形式;为保证动力输出,采用分动器取力;为保证布局的紧凑性,采用二级传动形式,通过传动轴传动和同步带传动的组合传动模式实现动力传递;电机安装平台采用铰接调整式结构,实现传动带的松紧...  相似文献   

15.
简单分析了目前汽车余热利用技术的现状。介绍了余热回收系统的特征,展示了各种余热回收系统的基本结构。分别对余热制冷技术和余热发电技术的系统参数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根据两种技术存在的共同问题,提出了推动余热利用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橡胶沥青洒布车传热学分析及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热量平衡原理,阐述了橡胶沥青洒布车保温层厚度的设计计算过程,并按照洒布车施工时对介质加热升温的实际需要,探讨了两类沥青洒布车加热系统的特点,研究了外置导热油炉式加热系统的设计方法,指出通过沥青泵循环或增加机械搅拌装置来强化管外对流换热是提高换热速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在燃料电池汽车阳极系统采用阳极喷射器(In-jector)技术调节氢气流量的方案;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用4个凸轮控制阳极喷射器4个喷嘴的开启时刻及开启时间长度的控制策略及其仿真模型;仿真结果和实验数据相吻合,为燃料电池汽车供氢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也为整车供氢系统控制策略开发储备了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电动汽车CO2热泵空调的系统性能及扩宽热泵空调的使用温区,构建了回热器+补气增焓的跨临界CO2系统,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对该系统的制热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气体冷却器压力对制冷系数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 影响较大,且存在最优气体冷却器压力和中间补气压力使COP达到最大值;中间补气过程能有效提升COP和制热量,且能有效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回热器过热度对COP和制热量影响较小,但会导致压缩机排气温度上升。  相似文献   

19.
针对CA1125J军用运输车主副油箱切换时燃油供给系统常有进气现象发生,综合运用电子控制技术,研发主副油箱切换防进气装置,利用自动补油、自动排气等技术解决进气问题,提高燃油供给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