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混合动力汽车通过电动机和发动机两种动力源驱动车辆运行,因其能够有效的兼顾节能和环保两方面的因素,成为了汽车发展的方向。本文将混合动力汽车离合器技术分类和国际专利分类法相结合,制定专利检索策略,在专利数据的基础上,对混合动力汽车离合器专利申请量年度趋势、申请的国家或地区、主要申请人、主要技术领域等进行了分析,明确混合动力汽车离合器技术的分布状况,为中国混合动力汽车离合器领域的技术研究和生产及发展路线的制定提供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实现商品化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合动力汽车具有使用成本优势和环保优势,但在实用化和商品化方面却不尽人意。能量存储装置、专用发动机等关键性技术的解决,是使其向商品化发展的重要技术因素;而政府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进行政策倾斜、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愿望,是其实现商品化的非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3.
张翔 《天津汽车》2010,(10):15-18
文章首先分析了丰田的混合动力轿车专利状态及市场地位,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与其专利申请数量的关系,然后分析本田、日产、通用、欧洲汽车公司及中国汽车公司的混合动力汽车专利申请数量,研究了汽车公司采取的混合动力汽车专利战略及其实际案例。最后建议在企业的新能源汽车项目中,要充分研究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专利地图,设计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方案,从而避免产品上市后,遭遇竞争对手的专利起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汽车节能技术1.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是当前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一项技术,也是人们较为熟悉的技术。在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方面,丰田作为先行者凭借混合动力的环保理念取得了极好的成绩。目前所采用的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有汽油机与电动机混合、柴油机与电动机混合两种。实际上,混合动力技术主要是应用电动机和发动机相配合,以获得加  相似文献   

5.
汪茵 《时代汽车》2023,(14):147-149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燃油汽车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混合动力汽车在汽车市场中不断占据着越来越多的市场销售份额。发动机启动是混合动力汽车双驱动系统运行的关键,通过对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启动过程中的相关参数数据进行研究调整能够有效的提高发动机启动效率。因此本文将通过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启动过程、阻力矩特性、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启动仿真模型以及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内容对其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汽油价格的节节攀升,能源形势的日渐紧张,我们看到新能源汽车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汽车技术的发展就是这样迅速,动力系统方面最容易实现的混合动力技术已经开始进入公交车、出租车,甚至是私家车市场。那么如果我们熟悉的超级跑车也变成了似乎是环保节能代名词的混合动力汽车,你能不能接受呢?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因为这样的车型已经诞生,而且环保将是未来所有车型都不能忽视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宋慧  胡骅 《世界汽车》2005,(3):94-98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我们对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一要节省能源,二要没有污染,"鱼与熊掌"要兼得。于是,追求新的动力源就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焦点。混合动力技术的出现,成为如今汽车动力发展的另一种武器,也许能够缓解"既要马儿跑,又要少吃草"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新能源专利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标志。文章聚焦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专利,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专利的检索和整理,绘制专利地图,对自主品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专利进行了初步分析。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跟踪新能源技术发展动态、确立研发方向和分析竞争对手提供专利信息服务,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和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问车热线     
《汽车知识》2010,(10):63-69
Q:编辑您好:我读贵刊已有些时日了,但我目前看到的大多都是电动汽车方面或者油电混合汽车的知识,就上次看到宝马的氢能源混合动力汽车,使我至今一直思考,为什么各个国家的汽车生产商都在致力于电动汽车的研究呢?我觉得氢能源汽车更好,热值是最大的了,能量密度也大啊!而且与现有的汽车动力总成技术也有很大的联系!希望您能给出回答。  相似文献   

10.
张久英 《时代汽车》2014,(10):34-35
"混合动力技术是在新能源车上必须要采用的。比如电机的控制、能量的回收,不管是电动汽车,还是混合动力汽车,都是必需的技术。我原来也提到一个观点,混合动力汽车可能是个过渡的产品,但是混合动力技术会永远地发展并存在下去。"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总经理任勇在接受《时代汽车》的采访时表示,长安汽车肯定是不会放弃混合动力技术。  相似文献   

11.
《时代汽车》2006,(6):24-25
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已发展到一个关键时期。专家认为:今后五年是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燃料电池汽车进入产业化并获得经济利益的关键时刻。中国汽车工业能否利用“十一五”时期在节能环保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赶超跨国公司,从规模和质量上实现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在此一搏。  相似文献   

12.
将混合动力技术分类和国际专利分类法相结合制定专利检索策略,在专利数据的基础上,从区域分析和技术主体两个层面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分布进行研究,明确中国混合动力技术的分布状况和混合动力技术市场的基本格局,得到中国混合动力技术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为中国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研究和生产、相关研发生产企业、研发单位发展政策和...  相似文献   

13.
B-ISG混合动力汽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乔 《汽车与配件》2006,(27):37-39
B-ISG(Belt-driven Integrated Started Generator)技术采用皮带驱动起动/发电机一体化,对现有汽车动力总成结构改动尽量小,改善汽车燃油经济性、排放等各方面的指标。这是ISG(Integrated Started Generator)轻度混合动力汽车的全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赵坤东 《专用汽车》2023,(10):29-32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汽车进入各家各户,汽车数量不断增加,能源、环境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新能源汽车顺势而生。新能源汽车不仅可以满足交通出行需求,还能减少能源消耗,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混合动力属于新能源汽车中较为常见的动力形式,能够实现电动机与内燃机的混合驱动,当前该技术仍处于探究阶段,对其进行分析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从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概述入手,分析发展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意义,对混合动力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应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超微型双动力(系列)汽车”是我们历经4年的艰辛努力所取得的一项科研成果。该项发明已于1999年8月14日正式获得了国家专利(专利号:ZL98231188.5)。 该“超微型双动力汽车”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混合动力汽车。虽没有国外那些价格昂贵的先进机件和领先技术,但却具有完全适合国情的实用技术和可靠性能(其整车底盘均  相似文献   

16.
二、日本混合动力驱动汽车将成为发展主流1.日本在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中遥遥领先早在1997年日本就率先进行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商业生产,经过7—8年的不断创新,现在这项技术已经完全成熟,生产规模也由小批量进入大批量生产,产销量逐年增加。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已开始成为日本汽车发展的主流。在混合动力  相似文献   

17.
国内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的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翔 《上海汽车》2011,(1):46-48
主要分析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专利的分布情况,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专利数量分布、各国新能源汽车专利数量分布、国外汽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专利数量分布。  相似文献   

18.
自主品牌的发展不应依靠政策保护,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发展壮大,这样才真正具备竞争的实力。AS:国务院最近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在《规划》中明确支持混合动力技术的普及与应用,那么在日后混合动力汽车是否会得到相应的优惠补贴?王:在2010年,我国各部委就出台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率先在25个示范城市实行新能源汽车优惠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短缺,全球环境恶化给我们带来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混合动力汽车可以有效地改善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文章在某车型的基础上,根据汽车行驶要求和理论,先确定动力总成方案,然后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机、电池和传动比进行了精确地计算和选型分析。选定的动力系统总成能够满足混合动力汽车的各项动力性能要求,指出基于原车的动力系统选型能够保证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要求,而且易于改进。  相似文献   

20.
受缺乏消费者激励因素的制约,到2015年混合动力汽车占中国整体汽车产量的比例将仍低于2%。Strategy Analytics发布最新的汽车电子研究报告“混合动力车市场预测:对环保和燃料成本的顾虑将刺激市场需求”。报告预测从2007到2012年期间,全球市场完全混合动力汽车和轻度混合动力汽车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8%,到2015年全球混合动力汽车的总产量将达到420万台。报告指出日本和西方市场将会是混合动力汽车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主要是因为在这些国家,政府强制执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措施,要求提升燃油的使用效率,并向购买混合动力车的消费者提供奖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