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改善高比转速下涡轮增压器的涡轮效率,Garrett Automotive Group设计、制造了一种试验型混流涡轮并进行了试验。从燃气试验台上获取了单、双通道无叶涡轮箱混流涡轮的稳定特性。对采用双通道涡轮箱的混流涡轮还在柴油机上做了试验。结果混流涡轮和发动机的性能均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增压器混流涡轮的设计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车用增压器涡轮的性能,针对某柴油机匹配的JP78B增压器进行了混流涡轮设计和试验研究。利用叶轮机械CFD软件NUMECA,对所设计的8个混流涡轮叶轮进行了叶轮内部流动的计算,分析了叶轮进口倾斜角、叶轮进口攻角、叶轮宽度和叶片数对混流涡轮叶轮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混流涡轮和径流涡轮的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混流涡轮比径流涡轮效率高,并且涡轮最高效率点的u/co小。  相似文献   

3.
增压器涡轮叶片振动分析及其可靠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增压器涡轮叶片振动失效模式,研究了涡轮叶片振动分析与可靠性评价方法。结合某增压器涡轮,利用共振线图建立了涡轮叶片振动失效判据。考虑涡轮叶片振动固有频率分散性与涡轮工作转速随机性的影响,建立了能够体现叶片振动固有频率、工作转速、叶片数、寿命指标、最小谐振阶数等参数的涡轮叶片振动可靠度与失效率计算模型,研究了涡轮叶片振动可靠度与失效率的变化规律,给出了涡轮叶片振动可靠寿命确定方法。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及模型,能够科学地计算出增压器涡轮叶片振动的可靠度与失效率变化规律以及可靠寿命。  相似文献   

4.
发动机增压匹配的涡轮通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用于车用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的涡轮通流模型。该模型根据进口条件和几何参数自动计算涡轮特性参数,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可变截面涡轮与发动机的匹配;模型能够在整个工况范围内得到完整的涡轮特性,对涡轮增压发动机进行全工况匹配及优化,还可以应用于发动机开发阶段的涡轮增压器选型,指导涡轮增压器的开发设计工作。模型基于一维定常流体动力学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结合了损失和阻塞预测值,并应用3款不同结构参数的混流涡轮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BorgWarner博格华纳在2013年上海国际汽车零配件、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及服务用品展览会展示了最先进的涡轮增压技术,如:R2S~(?)两级可调涡轮增压系统、VTG可变截面涡轮增压系统、汽油机乘用车涡轮增压系统、EFR改装用涡轮增压系统、旁通阀涡轮增压系统。  相似文献   

6.
目前涡轮增压器被广泛使用,文章通过对汽车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探讨汽车涡轮增压器在使用与维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其增加其使用寿命。只有做好涡轮增压器维护工作,定期对涡轮增压器进行检查,减少涡轮增压器的故障,才能够大大延长涡轮增压器的使用寿命,有效提高汽车的动力性以及使用的经济性,这样涡轮增压器才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并且对未来涡轮增压器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对现有的涡轮增压器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脉冲全周进气和非全周进气涡轮性能比较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设计了全周进气双流道涡轮和非全周进气双流道涡轮,通过数值模拟,对两种结构进行了全工况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非全周进气双流道涡轮的效率高于全周进气双流道涡轮。通过流场分析揭示了涡轮内部流动损失机理,从而了解两种结构对涡轮效率和输出功率的影响,为涡轮增压器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彭斐 《汽车与配件》2014,(41):40-41
<正>武汉新工厂将使霍尼韦尔在中国的涡轮增压器产能提升至3倍,以满足中国迅速增长的涡轮增压需求。目前,涡轮增压技术在中国新车市场的渗透率为23%,而根据霍尼韦尔最新出炉的"全球涡轮增压市场预测"报告,未来5年,这一数字将显著增长至41%。全球领先的汽车涡轮增压器制造商霍尼韦尔涡轮增压技术部近日在武汉庆祝其新涡轮增压器工厂正式开业。武汉新工厂将使霍尼韦尔在中国的涡轮增压  相似文献   

9.
热负荷的提升对涡轮增压器涡轮端及轴系零部件的可靠性带来了严峻挑战,转轴高温变色及机油结焦已经成为涡轮增压器主要故障模式之一.涡轮转轴空腔可以阻挡热量从涡轮头向转轴的传递,利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不同空腔直径及浮动轴承位置传热系数对涡轮应力及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轴空腔使得涡轮背盘R圆角应力降低,但是增加了其自身发生...  相似文献   

10.
宝马轿车N20发动机采用了TwinScroll(带有双涡管涡轮壳体)技术的废气涡轮增压器,该废气涡轮增压器在涡轮入口处有两个独立通道,可将两组气缸的废气分别引至涡轮叶片处,更高效地利用脉冲增压效果,提高发动机功率,双涡管废气涡轮增压器在发动机进排气系统中的布置如图1所示。1双涡管废气涡轮增压系统的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