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明 《船舶工程》2006,28(2):I0005-I0007
2005年6月,《船舶工程》编辑部特邀原海军装备部部长郑明将军撰写了“郑和宝船复原考析”一文。本期发表他的“‘哥德堡号’古船考察归来”,作为系列研究奉献给读者。2006年,我们将在上海迎来这艘西方仿古帆船,这将是一件很有意义、令人期待的海上盛事。  相似文献   

2.
杨槱 《上海造船》2005,(2):31-35
今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下西洋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长期以来,在郑和航海和郑和宝船的学术研究方面存有不同的声音.只有认识历史真相,才能古为今用.为了求得真知和丰富学术内涵,作者针对郑和航海和郑和宝船研究发表一些个人见解,以同业界商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事》2010,(8):24-25
为了呼应和实施世界海事日"船员年"的主题,今年的"郑和航海贡献奖"确定为"杰出船员奖",十名船员获奖。同时,本届航海日"郑和航海贡献奖"还专门设立了两个"特别奖",分别颁发给翟墨和朱毓林。  相似文献   

4.
《中国港口》2016,(Z1):67-72
"三宝"太监郑和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历来学者对"三宝"的解释却多有不同。笔者认为"三宝"应是郑和官职的称呼,即"三宝信官"的简称。"三宝信官"确信的职责是掌管皇宫王府、陵墓的修建和采办宫廷所需婚丧礼仪所用珍宝等一切器物。郑和下西洋的活动是明初出使四域的诸"三宝"的代表,作为"王道"外交的忠实执行者,通过一系列下西洋活动,出色完成了明成祖朱棣"天下归心"的政治理想.但同时由于当权者的"赏赐无度"和奢靡享受,郑和下西洋活动客观上也助长了统治阶层的穷奢极欲和腐败滋生,进而加剧了明中晩期各种社会矛盾的尖锐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安飞 《中国船检》2006,(8):50-53
郑明,原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服役55年的海军少将。他出身贫寒,依靠奖学金才读完了中学,考上了大学;他身体单薄,却在非常时期毅然投笔从戎、献身革命;他淡泊名利,却在部队的培养下从士兵做到将军;他老骥伏枥,在退休之后仍然致力于海洋战略和郑和宝船的研究与宣传,为传承中国海洋文化而不懈奔走……他的一生如此不凡。在辽阔的海岸凭栏处,将军极目远眺,仍感壮志未酬。  相似文献   

6.
朱巍 《上海造船》2005,(2):43-46
太仓自元代海运漕粮而兴起,郑和七下洋以太仓为起锚地和归舶港.介绍了目前太仓保存的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历史文化遗存和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太仓人.郑和大规模的航海活动以太仓为代表的江南经济繁荣发展为依托,又极大地影响了明代太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方面,推动了太仓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的大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昌盛,其影响一直惠泽波及至今.  相似文献   

7.
时平 《珠江水运》2005,(8):49-50
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国家行为,郑和船队是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明政府派遣郑和船队下西洋显然是从当时国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志)和国家需要出发.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郑和下西洋的情况,对明代的造船工业及郑和下西洋的船型特点作了简要介绍。介绍了明代的航海技术,如当时的测速方法和用航海罗盘的导航技术,特别是对郑和船队的海图作了拓扑原理海图绘制的解读。分析了郑和船队的天文航海技术,并对船队的通信联络设备和工具作了初步探索。简述了郑和船队的饮食,并从作战角度分析了郑和船队的严密组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政治、外交、经济、外贸、文化、宗教、军事、航海、天文、地理、民俗、建筑等方面阐述了中国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的业绩,同时作者从郑和是地理大发现的先导;是印度洋的首批探险者;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最后实现,拥有郑和的一份功劳;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航海活动;郑和航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等五个方面,首次系统地论证了郑和在世界航海史上拥有的杰出地位.  相似文献   

10.
林少娜 《珠江水运》2006,(Z1):15-16
本文就郑和精神的内涵,论述广州打捞局如何弘扬敬业献身、开放交流、勇于开拓、崇尚科学、和平友好的郑和精神,开创辉煌的打捞事业。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现代化阵列中,有一艘舷号为“81”的军舰,它就是纪念中国明朝伟大航海家郑和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郑和”号远洋航海训练舰。  相似文献   

12.
周永峰 《中国水运》2007,(7):F0003-F0003
本刊讯(记者周永峰)7月10日,2007郑和航海经济文化国际论坛在青岛举行,我国和国际航海界资深专家、学者、知名人士都围绕着"弘扬郑和精神,发展航海事业,促进海洋和谐"的主题发表演讲。  相似文献   

13.
明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是15世纪的大航海家,他不仅在航海史矗立起一座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不朽丰碑,也在世界航海史上谱写了跨洋越洲,开创远洋航行的光辉新篇。无论是在船队的规模和在远洋活动的范围上,或是在远洋组织指挥和在航海技术上,郑和下西洋之举都明显领先于哥伦布等人。诚如近代大学者梁启超所说:”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港口》2016,(Z1):54-60
本文对"郑和之宁波桃花渡使日"观点作出分析评论,认为611年前郑和使团与中日勘合贸易无关,同时认为宁波成为明代对日开放的重要口岸与郑和无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5.
韦振华 《珠江水运》2006,(Z1):143-145
郑和下西洋是一次伟大的航海活动,也是一次中华文化的传播活动,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促进国人对海洋意识的觉醒,重视发展海洋事业。  相似文献   

16.
滇池的南端晋宁县昆阳镇,是郑和的故里。600年前,昆阳是滇池南岸最大的渔港,公元1371年,郑和就诞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17.
林永存 《航海》2005,(5):8-12
郑和下西洋研究热点中的“宝船之谜”,至今纷争莫属。在纪念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之际,厦门福船作坊复制“郑和宝船”模型一艘,在上海举办的“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参展。这艘由厦门大学庄景辉教授和福船作坊洪玉生技师共同研制的船模,重现了“郑和宝船”的雄姿与风采,为破解“郑和宝船之谜”揭示了一种新的答案。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成果,走访苏、浙、闽地区的木船修造工匠,调查现存的木船和相关资料,对郑和宝船的型线、布置和结构进行了探讨。并完成了宝船的复原工作。  相似文献   

19.
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邻近今上海市北境,但在明初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中,两地的作用却完全不同.刘家港是郑和航海的发祥之地,而近在咫尺且一度繁荣的上海地区却无所作为毫无表现.文章就两地的这种历史反差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设计仿郑和宝船的工作中.结合大量的史料和专家的论著.对郑和宝船作了深入地研究.完成了仿郑和宝船的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