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为了应对船市持续低迷的不利影响,日韩主要造船企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积极推进兼并重组,深化转型升级,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同时,海外布局也呈现出新特点。展望2015年,日韩主要造船企业将加大订单争夺力度,推动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造船国家间竞争将进一步加剧。1 2014年日韩主要造船企业发展特点1.1接单量有升有降,经营风险显著增加2014年,新船接单量排名全球前20位的造船  相似文献   

2.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不断深化、蔓延,全球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对国际航运、造船市场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从8月开始,国际航运费率出现巨幅下挫,造船市场新船成交持续走低,航运和造船市场下行的态势已基本显现。短期内,随着造船市场环境继续恶化和新船成交量逐渐下降,长期坚挺的新船价格开始下降,二手船价格出现大幅度下滑,造船产能过剩,船厂之间的竞争会日趋激烈。我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究竟如何?面对危机与风险又将怎样应对呢?  相似文献   

3.
<正>2022年,航运业总体延续复苏行情,受多重因素影响,新造船市场成交量有所收缩;2023年,航运市场部分船东仍有运力升级和扩张需求,新船订单需求也出现明显分化。2022年回顾:国际造船市场延续复苏行情2022年,全球经济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逐步显现,加之俄乌冲突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新造船市场表现略显低迷;但航运市场表现延续之前一年态势,特别是2022年上半年,集装箱船市场异常强劲,散货船市场也普遍坚挺。  相似文献   

4.
2004年全球主要船型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华伟 《船艇》2005,(6):32-41
2004年国际造船市场订造全面活跃,主要船型的造船市场都有不错的表现。尽管油船、散贷船和集装箱船的新船订单量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历史高水平;反映市场行情的新船价格全面大幅上涨。LNG/LPG船出现新船订造热潮,签约量大大高于前两年,船价也出现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5.
新造船所涉及到的三大风险承受方(造船商、船东、船级社)由于近年来在其各自领域遇到激烈的竞争,因而被认为这对新造船标准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船艇》1998,(7)
当今,国际船舶市场已被世界30家大型企业集团垄断。占据世界造船份额70%的日、韩两国造船企业集团加快走向强强联合和跨国经营,加剧了国际竞争。我国造船业企业数量和职工人数虽居世界第一,但造船产量和效益不及日、韩一家几千人的企业。 国际竞争是国际著名跨国公司集团化竞争,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我国船舶工业只有集中全国造船优势,尽快培植世界级的大企业集团,才能以最小的改革成本和最快的速度,迅速形成规模,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争取主动,重振民族造船业雄风。  相似文献   

7.
2006年国际造船市场并没有出现人们普遍预期的回落行情。相反,市场行情逆势走强.三大造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记录,新船价格指数重回历史最高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性高峰年。在经历多年建造高峰之后,市场已出现过热迹象,下行压力不断加大,预计2007年国际造船市场兴旺行情将会有所回落,但不会出现巨大落差.总体上仍将属于中度兴旺。  相似文献   

8.
《世界海运》2016,(3):1-7
2015年全球造船市场形势较为严峻,新船价格以及全球新船完工量、新船接单量等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年内全球船东订单总量较去年有大幅缩减,现有订单中,以油船、集装箱船居多,散货船订单量明显减少。全球造船市场延续中日韩三国错位竞争格局,年内韩国和日本造船业在主流船型领域与中国造船业展开激烈竞争。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2016年全球造船市场整体需求仍然不足,主要造船企业寄希望于研发绿色、智能船型吸引或引领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9.
关于船舶配套业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分裂性技术等理论,阐述了在建造新的造船基地的同时,大力兴建和发展船舶配套企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日、韩等造船强国的配套业的发展情况,对我国船舶配套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运文献信息》2004,(1):27-27
拿什么与世界造船大国竞争,实现数字化造船是关键问题之一。我国造船业应加快信息化建设,这是提高造船质量和造船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上海造船专家当前的一种普遍意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1994年以来的世界船舶市场各船种订单量增减的分析,评述了新船船价的走势,以及主要造船国的竞争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世界海运》2017,(3):8-14
2016年全球造船市场形势延续低位运行。年内全球新船价格、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船东订单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和希腊等主要航运大国,船型以大型散货船和大型油船为主。全球造船市场延续中日韩三国错位竞争格局,年内韩国和日本造船业在主流船型领域与中国造船业展开激烈竞争。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2017年全球造船市场整体需求仍然不足,主要造船企业寄希望于研发绿色、智能船型吸引或牵引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3.
1999年日、韩、中三国竞争态势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艇》2000,(2)
据外刊报道,目前全球75%的造船量集中在远东。世界造船市场形成日本、韩国和中国三足鼎力的格局。欧洲因建造油船和散货船的价格无法与远东竞争,所以占世界造船量份额不会很大。今后这一格局也难有所变化。报告预测,到2007年韩国和日本占世界造船量的份额仍有望双双达到35%,中国占15%,欧洲占10%。  相似文献   

14.
殷毅 《中国船检》2013,(7):24-26
今年以来,一些实力雄厚的船东和嗅觉敏锐的投资基金开始趁船价触底反弹之际抄底造船。据相关资料,挪威船王JohnFredriksen正在进行史上最大规模的新造船订造项目,通过旗下一家公司已签署了38艘总计15亿美元的新造船合同;同时国内部分航企也大手笔投资造新船,如中海集运、中海发展、山东海运等都有所动作。针对造船市场的这种"小阳春"现象,业界反响强烈、众说纷纭。那么,船东出于何  相似文献   

15.
《世界海运》2018,(4):9-16
2017年全球造船市场企稳回升。年内主力船型新船价格开始回升,新船订单量大幅增长。船东订单主要集中在希腊、中国和韩国等主要航运大国,船型以大型散货船和大型油船为主。全球造船市场延续中日韩三国错位竞争格局,韩国市场份额提升明显。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2018年全球造船市场整体需求或将延续回升态势,中日韩三国接单竞争将更加激烈,智能船舶、智能制造等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16.
据江苏船协统计,截止2005年6月底,全省8家主要造船企业交付使用的船舶共29艘,计117.859万DWT,比去年同期增长36.87%。统计数字还显示,上半年主要造船企业新开工船舶38艘,下水船舶23艘,承接新船订单113.592万DWT,均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这些数字表明江苏造船业的生产能力正在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7.
从竞争情报的视角看船舶工业的竞争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竞争情报作为分析企业或者行业竞争态势的一种方法,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船舶工业要成为第一造船大国,必然要与世界造船强国展开激烈的竞争。如何分析竞争态势,找出获取竞争优势的方法,成为中国船舶工业未来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采用竞争情报的分析方法,试图建立一种新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作者几年来国内外新造船监造工作,通过新造船过程技术环节的具体实践,对新造船过程及相关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新造船过程技术流程图,并对其相关技术环节进行了具体的剖析。  相似文献   

19.
据业内人士预计,被取消的新船订单数量将会不断增加,这波撤单风潮不但涉及各类船型,打击造船企业,同时也影响那些已接获订单但船厂基础设施仍在施工建设的船厂。伴随着许多存在撤销可能性的新船订单逐一被取消,船级社和船舶经纪的专家表示。他们已经看到订单取消形势有加剧趋势。  相似文献   

20.
《船艇》1998,(7):6-9
当今,国际船舶市场已被世界30家大型企业集团垄断。占据世界造船份额70%的日、韩两国造船企业集团加快走向强强联合和跨国经营,加剧了国际竞争。我国造船工业企业数量和职工人数虽居世界第一,但造船产量和效益不及日、韩一家几千人的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