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五、世界油轮船队现状及发展
1.油轮船队
(1)船队演变
根据ISL的统计,1990年世界油轮船队共计5710艘、24636.1万载重吨,按艘数和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商船队的17.2%和39.8%;到2006年,油轮船队规模达到7863艘、35353.7万载重吨,按艘数和载重吨计分别比1990年增长43.5%(见表55)。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世界海运发展水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理位置、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生活水平与历史传统等方面的诸多差异,世界各国和地区海运业的发展程度也各不相同。有的国家如希腊,人口仅1000万,占世界人口总数1.6‰,船队运力却高达1.6亿载重吨,占世界船队总运力的18.2%,人均运力达15.32载重吨,为世界人均值的117倍;有的国家如瑞士,是个没有海岸线的内陆国,人口不过700万,船队运力却也达到947万载重吨,人均运力1.34载重吨,相当于世界人均数的10倍;也有人口众多、海岸线漫长的大国如印度,人口10.5亿,船队运力1248.3万载重吨,人均运力仅0.012载重吨,为世界人均数的9%;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世界海运业在中国与东亚经济高速增长的带动下进入了一个兴旺时期。运输需求的增长对船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促进作用,最近德国不来梅航运经济与物流研究所(ISL)的《航运统计与市场评论》杂志中的许多数据表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温岭市地处浙东南沿海,北邻海门港,南接深水良港大麦屿,海岸线长达235千米,海上运输业是温岭沿海传统产业之一.20世纪90年代,温岭地方船舶拥有量一直居台州地区首位,但由于缺乏中心港口优势,加之政府对海运业的投资环境没有进一步改善,使近年来温岭市海运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运力总量退居台州地区第三位.今年以来运力增长幅度虽然较大,但运力结构调整后劲不足,水运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种类单一,已成为制约温岭海运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海运业在海洋经济时代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此大潮中,温岭海上运输业如何复苏和振兴,更值得我们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7.
8.
德国不莱梅航运经济与物流研究所通过对1989-1993年世界集装箱运力发展情况的研究表明,在此期间,集装箱运力(TEU)平均每年增长5.7%,全集装箱船增长较快,为8.7%,而半集装箱船的增长率仅为2.6%。1993年初,全世界共拥有集装箱船运力(包括全集装箱船、半巢装箱船)为360万TEU,按载重吨来算,占世界商船队运力(Dwt)的14%。按艘数算占世界商船队的18%, 相似文献
9.
11.
12.
13.
14.
张春贤 《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5,(12):22-25
中国是具有悠久航海历史的文明古国。600年前,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郑和船队所到之处,积极促进中外和平友好、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为世界航海史和人类文明史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以“中国因素一一挑战与机遇”为主题,探讨国际海运业的发展,这既是对世界悠久航海历史的秉承,也更反映了国际海运界对中国经济增长对国际海运市场影响的关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即将跨入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也在稳步增长,国际海运业持续兴旺,中国造船人抓住船舶市场百年一遇的需求旺盛的机会,大力发展船舶工业。2006年造船产量达到了1 587.1万载重吨,是2000年的4倍;2006年手持船舶订单达到了6 872万载重吨,比2000年增长了5.5倍。2007年中国造船产量仍继续大幅度上升,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量755万载重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3%,新承接船舶订单4 26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5%,手持订单达亿万载重吨。按英国克拉松研究公司对世界造船总量的统计数据,中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6.
巨型集装箱船正在建造,理论论证这种集装箱船将产生规模经济。但是巨型集装箱船建造的直接后果将是世界主要班轮航线上运力过剩。当主要船公司把更新更大的集装箱船投入营运时,这些集装箱船将大大降低其所在的航线的箱位成本。可是船公司并未获得成本降低的好处,因为大多数运价的降低幅度大于成本的节约。若每一家大的船公司都继续投入这种新的集装箱船以驱使成本下降,同时也将推动运价下降.则船公司永远也得不到适当的报酬。实施规模经济实质上并不是一剂“万灵”药方,船公司必须寻求某种盈利的途径。船公司之间的合作将是非常可取的。 相似文献
17.
18.
19.
<正>欧洲在海运政策方面曾长期处于国际海运业的主导地位。但是,随着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范围的不断扩张,加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欧盟开始重新考虑和调整其海上运输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20.
一、印度的经济和产业印度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近年,由于中国的电力和工业用水不足、沿海地区工资上涨等使投资环境发生变化,作为取代中国的生产地,很多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印度。不仅作为生产地,由于印度的经济成长使国民收入增加,该国作为消费地也已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