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丁力 《海运情报》2005,(6):11-11
2004年亚洲往美国东岸集装箱货流首次突破100万FEU,创历史最高纪录。据美国通关数据公司PIERS/JOC的调查,去年亚洲往美国东岸(往美国湾)的货流为1078631FEU,比上年增长18.6%。东岸货物在往美国货流总量中占21.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过去近20年往东岸货物所占比例一直在15%~16%左右.但从2003年起达到20%以上。预计今年4月以后往东岸的货流将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2.
龚月明 《海运情报》2005,(3):3-8,17
据美国通关数据公司PIERS/JOC的调查.2003年亚洲发往美国东岸(除美国湾外)的集装箱货流为898060FEU,比上年增长11.6%,实现两位数增长。往美国东岸货物占往美国全部货物的20.3%,超过2成,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往美国东岸货物所占比例在过去近20年间一直在15%~16%间徘徊,但进入2003年后提高到20%以上。  相似文献   

3.
《海运情报》2008,(2):33
2007年1-9月在东行货物中往东岸货物所占比例为24.5%,超过2006年全年的23%。然而,据船公司称,往东岸货物需求的增长正在放慢,进入淡季后箱位利用率低于西岸航线。  相似文献   

4.
信息速递     
《中国远洋航务》2014,(1):98-98
地中海航运2014年1月1日远东出口至南美东岸航线运价调升 地中海航运宣布,自2014年1月1日起,对由远东出口至南美东岸航线的货物上调运价,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5.
闵光 《海运情报》2004,(12):6-6
太平洋航线稳定化协定(TSA)于10月29日公布了2005年日本、亚洲发往美国(东行)集装箱的运价上调金额指标,往美西地区每40英尺箱285美元,往美国内陆地区为350美元.往美国东岸、美国湾地区的全水路运输为430美元。实施时间在更改合同时以2005年5月1日为主。  相似文献   

6.
徐路 《海运情报》2004,(5):25-26
这几年从亚洲往美国东岸的集装箱货流迅速增长。由于2002年10月发生美国的西岸封港事件,避免偏重西岸风险的动向明显,这是东岸货物扩大  相似文献   

7.
钟秋 《海运情报》2004,(11):5-5
据今年年中外刊报道,日本、亚洲/南美西岸、东岸间集装箱运输的形势大好。预计今年日本、亚洲往南美的南行货流将比去年增长10%.由于集装箱船运力不足,当前又无计划开设新航线,各家船公司的箱位几乎处于满载状态.船舶供求极其紧张。反映这种情势.从今年初起实施的运价修复,达到了接近计划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集装箱运输     
《海运情报》2010,(9):37-39
中远集运提高远东往南美东岸、南非集装箱运价 8月1日起普涨(GRI),往南美东岸每20英尺箱上调500美元,40英尺箱(含高箱)1000美元,往南非分别上调300、600美元。  相似文献   

9.
《海运情报》2007,(3):21-21
商船三井从4月1日起提南美东岸往亚洲(含日本)集装箱的运价,每20英尺箱提高300美元,40英尺箱提高600美元。  相似文献   

10.
丁力 《海运情报》2006,(2):15-15
2005年中日航线集装箱货物运输量进出口合计比上年增长10.1%,达到286.7万TEU。反映持续扩大的中日贸易,自1999年以来已连续7年两位数增长。日本往中国为86万TEU,增长10.6%;中国往日本为200.7万TEU,增长9.8%。中国往日本货物量超过日本往中国的状况没有变化。但是,中国往日本货物的增长率3年来首次下降到一位数,而日本往中国仍以两位数增长。  相似文献   

11.
据日中海运输送协议会统计,中日航线2003年的集装箱运输量,双向合计比上年增长22%,达到2252383 TEU,已是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地方货物继续增长,而上年转为增长的支线货物再度减少。集装箱运输量日本往中国为669384 TEU.中国往日本为1582999 TEU,后者超过前者的态势依然不变.但日本往中国的增长率27.9%超过中国往日本的增长率19.7%。  相似文献   

12.
集装箱运输     
《海运情报》2004,(12):36-38
马士基海陆在亚洲/美西航线增挂清水港,地中海航运在美西航线增船保班期,汉堡南方将提高欧洲/南美航线南行货物运价,俄罗斯铁路与远东航运共设国际多式联运公司,墨西哥航运开设欧洲/南美东岸航线。  相似文献   

13.
集装箱运输     
《海运情报》2006,(12):35-38
中远集运东南亚航线STV增挂汕头、雅加达;新海丰集运在门司/上海航线增加航班;Amilatu开设中国/北美东岸航线;太平洋航线稳定化协定成立执行委员会;亚洲/美国航线集装箱货物不平衡继续扩大;远东班轮公会2007年将上调集装箱运价;欧洲航线西行1~9月箱运量增长15%;  相似文献   

14.
《海运情报》2007,(4):11-11
由于加拿大发生大规模罢工,伟大联盟自3月中旬起对经由温哥华港的货物收取拥堵附加费,期限未定。赫伯罗特和东方海外从13日起收取,往港口周边地方货物每20英尺箱80美元,对利用加拿大陆桥(MLB)往内陆货物收取240美元。日本邮船从16日起收取。联盟对地方货物40英尺箱收取100美元,40英尺高箱115美元,45英尺箱125美元,如经由MLB往内陆,分别为300、338、380美元。  相似文献   

15.
在货流扩大的支撑下,2007年班轮公司努力加强集装箱运输,其中更令班轮业界关注的是往北美内陆的运输。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公司马士基已经大规模调整往北美内陆的国际多式联运。该运输由于铁路运输费用上涨,各个船公司的收支都已恶化。大幅提高运价是首要的问题,但还存在双向货流不平衡、复杂的运输路线、空箱回运等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徐路 《海运情报》2005,(4):28-29
随着亚洲,欧洲航线的兴旺,西伯利亚陆桥的集装箱运输量近年迅速增长。增加利用的为韩国、中国发运的货物。在两国往欧洲的货物运输中,由于全水路运输的运价上升,运价高的西伯利亚陆桥也有了竞争力。俄罗斯远东航运公司抓住这一契机发展远东往俄罗斯、欧洲的运输,很是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7.
丁力 《海运情报》2005,(4):27-27
中日航线2004年的集装箱货物运输量,双向合计比上年增长46.7%,达到260.5万TEU,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日本往中国为7718万TEU,中国往日本为182.7万。TEU,中国往日本的货物量仍然大大超过日本往中国的货物量。但是,出口增长率日本约6成,而中国约4成,日本已超过中国。  相似文献   

18.
张敏 《海运情报》2005,(11):20-21
根据ci—online的统计,截至今年8月1日,亚洲与北美东岸之间共有24条全水路周班航线,比2002年增加了7条,全年总运力超过80万TEU。另据PIERS海运研究机构的统计,太平洋航线东行约有23%的货物途经巴拿马运河,而10年前这一比例不到17%。亚洲/北美东岸全水路航线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如下:①亚洲往美东出口的增长幅度高于往美西出口的增长幅度;②不少零售商在美东港口的腹地建立了配送中心;③美西港口拥堵情况严重且劳动力不足;④到发美国中西部及大西洋沿岸城市的铁路运力不足:⑤利用全水路航线能够降低成本并改善集装箱物流状况:⑥利用全水路航线能够兼顾加勒比盆地和中美地区的市场。  相似文献   

19.
徐伟 《中国港口》2009,(11):22-24
江西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西港口能争取到的最重要间接腹地,过去,由于快捷的通道问题没能很好解决.通过海西港口进出的江西等内陆省份的货物量有限.2008年不足260万t.约为福建省沿海港口2.71亿t货物吞吐量的1%。  相似文献   

20.
集装箱运输     
《海运情报》2006,(8):36-38
2006年5月中日航线集装箱运输量,香港浩达加强中日集装箱航线,长荣与韩进海运在南北航线交换箱位,2004年国际贸易中海上集装葙货物和航空货物所占比例(%),美国总统轮船开展日本往马六甲海峡定周班运输,美国联合太平洋在得克萨斯建设铁路新货站,南美轮船北欧亚扩大西行环球航线,南美轮船北欧亚加强中国/印度、中东航线,2005年日本/亚洲间集装箱运输量,日本到发航线航运公会全部废除双重运价制度,商船三井在越南/新加坡间开设新航线。[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