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遵训  徐玉贤 《公路》1994,(9):12-14
高等级公路长隧道的通风设计,以往均采用横向或半横向式,成渝高速公路的中梁山隧道与缙云山隧道在国内首采用了竖井分段纵向式通风。本文概述纵向式通风的设计计算方法,并对其中的竖井位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隧道通常采用“新奥法”动态设计与施工。“新奥法”施工的隧道对掌子面的爆破有严格要求。对邵怀高速公路雪峰山中硬岩隧道掘进时的掌子面爆破设计进行优化,并进行了大量现场试验,总结出了该隧道自有的爆破特征,用以指导施工。隧道施工实践证明:利用此爆破特征,应用于雪峰山隧道Ⅳ、Ⅴ类围岩段,提高了隧道施工质量、保证了施工安全、节约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从爆破这一工序上实现了特长隧道的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介绍了杭州解放路隧道穿越沪杭铁路段的结构计算与设计以及铁路加固设计,对超浅埋大跨近距双洞城市隧道穿越铁路的结构分析与设计及铁路加固设计进行了探讨,对今后超浅埋大跨近距双洞城市道路隧道穿越铁路采用暗挖法施工的设计与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岭隧道是海南环岛西线高速公路的关键工程,介绍了青岭隧道平面线形设计过程,对越岭隧道和曲线隧道的平面线形设计谈谈自己的设计体会和看法。曲线隧道采用大半径长曲线的线形是线形设计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5.
吉坑隧道洞口段,围岩较为破碎,工程地质条件差,设计中采用长管棚进行岩体加固,提前进洞,遂守隧道的“早进晚出”原则,本对吉抗隧道应用长管棚加固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供在类似条件的隧道施工中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的3D—FLAC位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3D-FLAC分析软件,对依托隧道工程Ⅲ类围岩典型断面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真实再现开挖过程中采用不同支护方式时,跟踪了位移及塑性区动态发展过程,全面掌握了围岩动态变化趋势,为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殷瑞华 《公路》1998,(10):23-30
大宝山隧道是京珠国道主干线粤境高速公路上的长大隧道,为双洞6车道,按单线计总延长3150m,该隧道是京珠国道主干线粤境高速公路全境最早开工的施工标段,也是目前我国已建成的长度最长的大跨度隧道,隧道内营运管理设施极其完善,因而对隧道的施工、防排水要求较高,从而增加了设计的难度和复杂性。对该隧道的设计概况,设计中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对以后的设计可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差分法\[1\]对富溪双连拱隧道进口偏压段管棚的预支护作用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软岩中管棚支护作用明显,偏压双连拱隧道管棚不均衡设计等结论,对同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泥石流是一种典型的灾害地貌过程,泥石流沟是山区公路的必经之地。基于多年对公路隧道渡槽的应用,文章主要介绍了“龙泉寺隧道渡槽工程”的设计重点和排水、渗水治理方案,并对采用隧道渡槽这种结构形式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辛讲合  徐智  卢晓玲  王万平 《公路》2022,(5):281-284
对泸西至丘北至广南至富宁高速公路SJ-1标段处于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舍得隧道岩溶富水地层特长隧道通风方案进行研究比选,考虑采用平导通风,兼顾辅助排水,降低施工期间反坡排水施工风险,缩短施工工期等因素,在特长隧道通风井选择采用平导方案的解决模式,为类似环境下特长隧道通风、排水设计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以京福高速公路三明—福州段某小净距偏压隧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隧道净距、进口斜坡坡度、埋深对围岩的应力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隧道围岩的应力变化特征,对小净距偏压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结合某大跨度城市交通隧道建设,通过二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大跨度隧道施工中采用单侧壁导坑法时,导坑断面形状及大小对隧道地表沉降、拱顶沉降、仰拱隆起及支护受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隧道局科研楼是隧道局洛阳基地内房建工程中首次采用框架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工程中首次采用框架结构进行抗震设计的一例。本文就该楼的结构选型抗震设计的一例。本文就该的结构选型抗震设计的一例。本文就该楼的结构选型和布置,框架结构的主要荷载情况、设计、配筋及构造四个方面,作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对今后洛阳房建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有实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海英 《隧道建设》2007,27(5):37-40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国贸站—老街站区间暗挖隧道设计为单洞双层重叠隧道,国内地铁工程首次采用该种特殊结构形式,隧道采用台阶法分四步开挖。根据施工地表沉降实测资料,对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了分析,如重叠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范围、沉降大小、沉降历时规律与特点等。对影响地表沉降规律的主要因素地质条件、台阶长度等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控制地表沉降的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建新 《路基工程》2010,(3):114-116
以深圳丰盛町地下阳光街隧道暗挖工程D区为例,采用FLAC-3D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地下街隧道暗挖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开挖过程中周围地表沉降、地下街顶板下沉、底板隆起以及开挖对隧道下部地铁隧道拱顶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庆春路过江隧道与杭州地铁2号线过江区间隧道均为盾构法隧道,规划净距15~70m,基本平行过江,从工程建设条件、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投资等方面,对两个隧道分建与合建方式从技术可行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推荐采用城市道路过江隧道与地铁过江区间隧道分开建设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隧道入口会对驾驶员造成一种心理压力,其结果不仅降低了驾驶舒适度,有时也会成为高速公路通车的瓶颈,为此必需改进隧道入口设计。本研究分析了千余座高速公路隧道的入口设计,取得了改进入口设计所需的基本数据。在对日本国有公路公司(JHPC)经营的全部37条高速公路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隧道入口数据库,该数据库存有1119个隧道入口数据。本文依据该数据库对上述入口,按形状和装饰设计进行了详细分类,并分析了19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解决隧道建模标准化、三维实体精确化、施工管理信息化等问题,以邹平县广富隧道为例、Autodesk平台为基础,根据设计图纸内容对隧道整体结构进行细分,形成一套成熟的隧道建模规则命名体系。采用Civil 3D+Dynamo+Revit软件交互实施体系,实现对隧道建模的精细控制;采用中建八局BIM协同管理平台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该平台优势在于以Autodesk平台精细模型的各构件为信息源,并以此为选择基础,提出对项目生产、质量、安全、设计、资料等的全方位管理;同时,模型、资料、审批信息等内容相互关联,真正实现工程资料闭合。  相似文献   

19.
吉书忠 《公路》1994,(9):17-20
中梁山隧道是目前国内最长的公路隧道,施工单位坚持采用新奥法,大断面,全机械化施工;由于对施工准备,洞口施工,正洞施工,软弱围岩施工,防治隧渗漏水等方面均进行了周密的设计安排,成功地克服了断层,涌水,坍方,高浓度瓦斯等施工难关,使隧道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20.
分水界隧道偏压段衬砌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段常存在浅埋、偏压等不利因素,在进行隧道结构设计时需要特别考虑。文中针对分水界隧道洪江端V级围岩浅埋、偏压段隧道衬砌结构,选取典型断面,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2D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进行了支护参数的检算与调整。计算结果表明,除隧道拱脚处受力最为不利外,其余截面受力较小,设计采用的支护参数满足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