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既有地铁车辆段试车线条件限制,以及新建线路试车线的建设困难等问题,提出正线试车的建议。基于全区间单次试车法(列车牵引-制动性能试验一次性完成)及分步试车法(列车牵引-制动性能试验分步进行),对不同速度等级下的6节编组城市轨道交通正线区间试车区段的有效长度进行了计算,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特点,给出了正线区间试车区段有效长度的推荐取值及有效取值区间。结果表明:针对6节编组A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不同速度等级80 km/h、100 km/h、120 km/h下正线区间试车区段的有效长度优先取值分别为1 448 m、1 805 m、2 591 m;当优势平直段或近似平直段区间不满足此要求时,可要求试车区段的有效长度在(775,1 448)m、(1 119,1 805)m及(1 584,2 591)m区间内。采用分步试车法计算时应考虑有效试车区段前端的线路条件满足最小曲线半径及轨道超高要求;车辆段试车线条件受限的问题可以通过设置合理联络线,以及与既有线试车线资源实现共享的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2.
1 概述 我段配属前苏联进口8G型电力机车80台,SS1型电力机车62台,全部为双边钢性斜齿轮传动。担负着太原—石家庄231 km、太原—大新220 km间货运任务,除15台SS1担负小运转和补机外,其余全部为轮乘制。运行区段全部为山区,最大坡度为22 ‰,最小曲线半径298 m,上行双机牵引4 000 t,下行双机牵引3 300 t,石太线限速60 km/h,北同蒲线限速70 km/h,气候温差较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40 ℃,冬季气温达-30 ℃左右。从线路、气候条件来讲我段机车运行条件十分恶劣。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之一的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东起郑州站,向西经过河南省郑州、洛阳、三门峡市和陕西省渭南、西安、咸阳市,在咸阳西站与陇海铁路接轨。至西安枢纽西安北站(新建),正线长456.639km,另由西安北站向西延伸至陇海线咸阳西站,线路长27.879km。郑西客运专线由郑州枢纽配套工程、郑州至西安(新临潼)段以及西安枢纽配套工程3部分组成,桥梁和隧道长度占全长的59.75%。按双线客运专线设计,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铁路轨道运输技术。这条客运专线建成后,列车采用电力牵引,列车运行让联通豫陕的高速列车“耳聪目明”  相似文献   

4.
近期 ,铁道部以铁建函 [2 0 0 3 ] 43 9号文发布了《新建时速 2 0 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该规定内容包括 :总则、线路平面和纵断面、正线轨道、路基、桥涵、隧道、牵引供电、信号等 8章 ,是吸取了秦沈客运专线工程建设和我国铁路主要干线列车提速的实践经验 ,参考了国外相关标准 ,针对新建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 0 0km/h、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12 0km /h、双线准轨铁路的运输性质和特点编制的。为铁路线路、桥涵、隧道、电力牵引供电和信号等工程的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铁道部发布《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  相似文献   

5.
《铁路技术创新》2009,(1):37-43
正上海铁路局是中国特大型铁路运输企业,主要担负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一市区域铁路运输业务,营业里程(含合资铁路公司)超过6000km。目前已先后完成管内多条线路的复线和电气化改造,合宁、合武客运专线相继建成开通,全局200km/h及以上线路延展里程已超过1600km,其中既有线部分区段及合宁、合武客运专线达到250km/h,长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开行动车组列车,京沪线沪宁段开行5500~6000t货运重载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站场线路股道众多,既要保证部分列车能高速平稳通过,又要满足部分列车到发、折返等作业需求,受列车运行速度有所降低及车站总体布局的影响,到发线上曲线半径一般远小于正线曲线半径,正线与岔后到发线曲线间连接线路参数选取直接影响列车的安全平稳运行。在综合考虑高速铁路站场内列车在站场正线与到发线间运行工况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建立高速铁路站场内道岔区动力学分析模型,计算分析道岔与岔后到发线曲线间夹直线及缓和曲线长度对列车运行安全性及平稳性的影响,拟对高速铁路站场内正线与到发线间连接线路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论:在既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岔后曲线半径与超高及缓和曲线长度的匹配关系,赋予计算模型所需的线路参数,运用车线动力分析方法,对高速铁路站场正线与到发线间连接线路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从保证列车运行平稳性角度,建议高速铁路站场内正线与岔后到发线曲线间设置至少9 m长的夹直线,当高速铁路站场用地受限时,夹直线长度可适当减小甚至可以不设夹直线,对列车运行安全性影响不大;(2)当缓和曲线长度达到一定值后,增加缓和曲线长度对缓和列车在曲线上的振动意义不大;(3)在站场规模一定时,本研究结果可为合理选取正线与到发线间线路参数及统筹分配站场内不同区域的空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客运专线运输组织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分为高速客运专线、城际客运专线(或城际铁路)和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的快速通道3种类型。客运专线旅客列车全部采用高速动车组。高速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专线旅客列车采用1个速度等级,最高运行速度为300~350 km.h-1,追踪间隔时间可以实现3 min;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的快速通道的旅客列车采用1个速度等级,最高运行速度为250 km.h-1,追踪间隔时间可以实现4 min。跨线客流以采用开行跨线列车方式输送为主,跨线列车包括客运专线之间的、客运专线与既有线之间的跨线列车,跨线列车运行速度与所跨客运专线速度相适应,跨线列车运行距离满足1次运用检修周期和整备的要求。客运专线应进一步扩大"夕发朝至"列车的开行范围。设置的4个客运专线调度所负责所管辖范围内客运专线的调度指挥工作,调度所的管辖范围宜按区域划分,以确保客运专线安全、高效的运营。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通过对大连快轨3号线续建工程线路平、纵断面条件分析,结合线路通过能力要求和信号设备的类型,按照线路运量要求进行列车模拟牵引计算,通过模拟牵引计算结果,设计出适合大连快轨3号线续建工程列车安全运行的运输能力和合理的区间分界标位置.研究结论:通过模拟牵引计算,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79 km/h时,最大制动距离为657 m,考虑必要的安全距离,本线最大的闭塞分区长度取700 m即可满足要求.在开发区站附近,考虑列车的折返要求和列车运行速度,最小闭塞分区长度取200 m即可满足要求.在采用固定闭塞方式条件下,信号设备速度码分级应与列车运行速度相一致,不能限制列车的正常运行,从而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2月10日10时05分,由和谐1型机车牵引的55001次列车从湖东站开车,经新建成的韩家岭至原平铁路驶向太原北站。至此,韩原线开始试运行。韩原线开通运营后,大秦线将再增一条煤炭输入通道。韩原线北起北同蒲线与大秦线的交会点韩家岭站,途经怀仁东、应县、山阴、下官院、薛孤站后抵达原平站。该线正线全长153 km,设计速度160 km/h,新建正线采用重型轨道,一次建成跨区间无缝线路,适合重载列车运行。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月8日,合肥至蚌埠铁路客运专线在蚌埠新客站正式破土动工。 合肥至蚌埠铁路客运专线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点项目,也是华东地区铁路快速客运网重点工程。线路自安徽合肥枢纽合肥站引出,经淮南至蚌埠高速客运站与京沪高速铁路接轨,正线全长131km,其中新建120km,利用既有线11km。全线共设合肥(既有)、水家湖、淮南东站、蚌埠南、蚌埠(既有)等车站。同时新建本线至蚌埠站、淮南站客车联络线。线路标准为双线电气化铁路客运专线,旅客列车设计时速200km,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随着铁路客运专线道岔侧向及正向通过速度的提高,高速接触网设计对道岔处的定位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运专线采用的无交叉线岔设计,不但要保证列车从正线高速通过时不受侧线接触悬挂的影响,而且还要确保从正线驶向侧线或从侧线驶入正线时都能平稳、顺利地过渡.因此不能简单的利用"标准定位"和"非标准定位"的方式对道岔支柱和悬挂进行布置,而应通过一些明确的概念进行精确布置.研究结论:在客运专线车站设计中采用MATLAB结合AutoCAD方法指导无交叉线岔设计,明确接触线、悬挂支持装置与受电弓的几何位置,使得设计形象化、简单化、合理化.所以该方法能够保证受电弓在道岔区段安全、平滑、无障碍的通过,实现300 km/h以上速度的安全行车和接触网受电弓的良好受流.  相似文献   

12.
25成都至都江堰铁路联调联试及检测试验大纲成都至都江堰铁路正线全长67.065km,并修建支线至离堆公园5.96km;其中,正线安靖至青城山线路长57.203km,西环线安靖站(含)至成都站(不含)增建二线,线路长8.262km;成都站扩建线路长1.6km。速度目标值:成都—郫县  相似文献   

13.
国外资讯     
正俄罗斯铁路道岔现代化改造俄罗斯铁路道岔现代化改造和新型道岔研制生产的主要方向是,用于高速和快速以及重载线路的车站道岔,更好地满足列车运行速度和重量提高的需要。对于新型结构道岔的要求是:所有类型机车车辆走行的中间站线路铺设的道岔和渡线,能够保证列车通过这些车站的正线和与车站衔接的区间线路时不需限速;快速(高速)列车在相邻正线运行变换行车方向时,道岔和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铁八通线是地铁一号线的东延长线 ,途径朝阳和通州两区 ,起于朝阳区四惠站 ,终于通州区土桥站 ,全长 18.96 4km ,是全封闭线路。全线共设 13个车站 ,11座新建车站为高碑店、广播学院、双桥、管庄、八里桥、通州北苑、果园、九棵树、梨园、临河里、土桥。 13座车站中有 9座高架站 ,4座地面站 (包括已经建成的四惠站和四惠东站 )。该线2 0 0 1年 12月 2 8日开工 ,2 0 0 3年 12月 2 7日全线通车试运营。八通线正线设计为全封闭双线 ,列车最高行车速度 80km·h- 1 。正线平面曲线最小曲线半径为 30 0m ,线间距有 3 8m(正线 )、 4 2m及 5 …  相似文献   

15.
<正>在欧洲出现的马拉松式的列车,旨在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和竞争能力。首列长达1 500 m的货运列车(70辆编组)由2台阿尔斯通公司的BB37000型电力机车牵引,于2014年1月开行。第2列长1 524 m,由2台VOSSLOH ESPANA公司EURO4000电力机车牵引(现今西欧历史上最长的列车)于2014年4月12日成功试运行(见图1)。列车由2部分编组而成,分别为40辆和32辆来自德国的火车,试运列车总重4 020 t,最高运行速度100 km/h,运行区间都在法国。  相似文献   

16.
以上海高速磁浮示范运营线车辆为基础,结合高速磁浮列车技术特点及车辆特性,对列车运行阻力特性和牵引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从旅客乘坐舒适性、不显著降低列车运行速度及车站列车悬浮停止安全性角度出发,提出了区间正线及车站正线的最大纵坡建议值。研究结果表明,高速磁浮区间正线最大纵坡能够达到90‰,并且在这样的纵坡上列车仍能保持不低于200 km/h的运行速度;车站正线一般宜设置在平道上,困难情况下可设在不大于4‰的坡道上,以防止列车意外滑动。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随着地铁对节能要求和运营服务水平的提高,列车牵引能耗占总系统能耗的1/2,地铁线路纵断面坡度设计对列车牵引能耗影响尤为明显。本文通过研究各种最高速度(100 km/h、120 km/h、140 km/h)下市域快线节能坡的坡长与坡度,并分析V型坡与W型坡以及单面坡与多段坡运行能耗,最终得出经济适用的节能坡设置参数。研究结论:(1)节能坡设置长度:100 km/h为460 m,120 km/h为580 m,140 km/h为660 m;(2)长大区间下,结合适宜的站间距,W型坡较V型坡能耗更低,且随着缓坡坡度的增加,节能趋势更加显著;(3)两车站平均坡度大于10‰时,采用多段坡比采用单面坡能耗更低,且采用缓坡+陡坡的方案节能效率更加明显;(4)两车站平均坡度10‰~20‰时,随着单面坡平均坡度值的增加,多段坡节能效率逐渐降低;(5)本研究成果可为长大区间下市域快线线路纵断面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高速铁路高、中速列车混跑模式下,利用区间渡线和反向线路组织不同速度等级列车待避或越行对线路我间通过能力的影响。定量分析了三种不同越行方式对高速铁路本线通过能力和反向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程度,得出了增设区间渡线组织列车越行对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影响程度随高速铁路站间距离、中高速列车速差、列车最小追踪间隔、列车越行方式以及运行图结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当双向行车量不均衡,某一方向行车量较大时,在长度接近或超过60km的区间设置渡线,利用渡线和反向线路组织列车区间越行,可提高行车量较大方向的区间通过能力,当双向行车量较大且较均衡时,为避免降低反向线路的通过能力,一般不宜组织这种越行。当中速列车利用区间渡线和反向线路车待避高速列车时,使增设越行点所产生的中速列车额外扣除时间降至零在最小区间距离,以及有关铺图结构、计算方法等,同样适用于高速铁路越行站的合理分布的研究和距离的确定。  相似文献   

19.
日本铁道研究所已初步设计完一种能在1067mm轨距线路上以250km/h速度运行的列车。这种12节铰接动车,每节车体长12m,高2.9m,为超轻型结构,重车重量总11t。随车微处理机控制车体的倾斜和悬挂,以保证高速通过曲线时的旅客舒适度。第一列车计划于1997年交付。这种研究成果还将用于开发160km/h型列车。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中国铁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8年铁路营业里程已达8万km,机车拥有量大约1.85万台,我国自主开发的CRH1-5型动车组及"和谐"系列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投入运营,国产SS7E、SS9、DF8B、DF11等新型高速、重载客、货运机车广泛应用,标志着铁路技术水平跃上了新的台阶.铁路第6次大提速后,既有线动车组运行速度已达250 km/h,旅客列车速度也提到140~160 km/h,货运列车牵引质量超过5 000 t.不断提高的运行速度与牵引质量,对铁路行车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普遍应用,我国的列车运行监控和检测装置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并逐渐在动车组及内燃、电力机车上推广普及,为保证运输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