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辉 《天津汽车》2004,(2):29-31
着重介绍了TF6非旋转测头测量倾斜孔的方法和理论依据。通过尝试在三坐标测量中二维找正与三维找正的交叉使用,依据二维找正旋转坐标轴的转换原理,计算出两个坐标系坐标轴元素的夹角,从而得到倾斜孔的角度。并以这个逻辑关系为思路编制了内燃机制造分公司生产的汽缸盖气门导管孔的自动测量程序。证明对于非旋转测头利用零件坐标系旋转也能进行角度测量。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三坐标的应用范围.提高了三坐标的精度等级。  相似文献   

2.
汽车车身表面通用测量程序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坐标测量是车身CAD的必要环节之一,然而,现有的测量机所提供的点到点测量系统的功能并不完善,尚不能满足车身CAD的要求。本除对测量中所开发的二次补偿采点做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外,又针对车身表面特片,在该采点方法的基础上,创编了适用于各种车身表面的通用测量程序库。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将阐述逆向工程的基本概念,其次介绍车身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车身逆向工程中三坐标测量技术与原理,以及车身表面三维数学曲面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车身外形曲面光顺方法,和车身逆向工程中点数据处理技术、曲线曲面重建技术,最后结合福田重卡车身逆向开发项目,重点阐述车身逆向工程技术的应用与流程。  相似文献   

4.
车身外表面CAD造型,就是以测量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里再生出充分反映了设计思想的数学模型,分为模型测量,立体构筑分析、再生拟合曲线、贴面、曲面品质检查等几个过程,是车身设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应用于三坐标测量机测量车身表面的两种新的采点技术——平均矢量法与二次补偿采点法。该方法既能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又能极大地提高测量效率。在车身表面采点3600个,不到七个工作日即可完成。  相似文献   

6.
汽车白车身装配质量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汽车白车身装配质量评价过程中,均假定测量数据为平稳随机过程,采用长时间范围内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国内某厂实际生产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测量数据实质为时变的、非平稳随机过程。为此,提出了对白车身装配质量进行评价及建立标准数据模型的方法。结果表明:目前白车身装配质量的评价指标为4~5mm。  相似文献   

7.
兰凤崇  黄金陵 《汽车工程》1994,16(5):303-309
本文在总结车身CAGD领域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车身雕塑表面三坐标测量得到的离散点数据提出了一种新的区间协调的处理方法,在理论上证明并推志了区间协调处理测量数据的有关结论,并在SIMENS7570C大型计算机上建立了实用的计算程序系统,克服了手工及其传统处理方法中的许多缺点,最后给出了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客车车身表面曲线的简化与分析,建立3种常用车身表面组合线的解析计算方法,解决了以往在车身设计中表面组合线参数不易确定的问题,在大客车车身设计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经过实例计算,证明理论推导与公式正确。  相似文献   

9.
客车生产中车身和构件要经过脱脂、酸洗、磷化等过程,会产生酸洗磷化废水;车身表面油漆处理会产生油漆废水。两种废水先预处理再生化处理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难度较低,成本也较少。  相似文献   

10.
车身零件匹配质量是整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一套在长期实践中建立起的焊装白车身外表面零件匹配监控与质量控制方案。通过高精度的激光测量设备和软件共同搭建测量平台,建立随机抽检方案,通过大数据统计的方式展示质量状态,能准确指出车身匹配的变化趋势,为生产部门提供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利用ADAMS软件,建立整车模型。对整车进行操纵稳定性分析,包括稳态回转、角跃阶输入、低速与高速转向回正以及单移线试验。从而实现了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仿真分析整车的操纵稳定性,也验证了模型建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明守政  田浩 《汽车工程》2007,29(2):109-111,100
采用自然坐标系下的整车动力学模型,模拟变速或转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四电动轮独立驱动的电动汽车仿真。仿真试验表明,在变速或转向的过程中,各轮的输出转矩可能会有较大差异。因此在此类电动汽车的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对变速或转向时各轮的转矩加以控制,以提高操控性能。  相似文献   

13.
CAD在车身焊装生产线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曹彪  陶明元 《汽车技术》1997,(10):33-36
采用机械设计专用CAD软件,结合目前先进的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和E-Mail通讯技术,建立了一个应用于汽车车身焊装生产线设计的CAD软硬件系统。分析了车身焊装生产线设计及CAD系统特点,阐述了该系统应用于车身焊装生产线设计所特有的适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进翼开式9.8m厢体结构所存在的较大变形、弯曲及褶皱等缺陷,通过CATIA软件建立了实体模型,并用HyperWorks软件建立了厢体有限元模型,对厢体进行了结构强度计算,验证了现结构存在强度问题,并提出了结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rt of the paper, three dimensional computational capabilities, that includes significant details, are developed for the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of large scale spatial tracked vehicles. Three dimensional nonlinear contact force models that describ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rack links and the vehicle components such as the rollers, sprockets, and idlers as well a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rack links and the ground are developed and used to define the generalized contact forces associated with the vehicle generalized coordinates. Tangential friction and contact forces are developed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track motion and avoid the slippage of the track or its rotation as a rigid body. Body and surface coordinate systems are introduced in order to define the spatial contact conditions. The nonlinear equations of motion of the tracked vehicle are solved using the velocity transformation procedure developed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This procedure is used in order to obtain a minimum set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avoid the use of the iterative Newton-Raphson algorithm. A computer simulation of a tracked vehicle that consists of one hundred and six bodies and has one hundred and sixteen degrees of freedom is presented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use of the formulation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6.
针对汽车覆盖件中的非旋转体、异型深拉延产品的制造,分别对其深拉延件进行工艺分析及计算和模具结构的认定,阐述拉延成型过程中的特点、难点,和解决难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汽车防抱制动系统车速估计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国福  张屺  王跃科 《汽车工程》2004,26(6):723-725,738
实现基于滑移率控制的汽车防抱制动系统的前提是车速的准确测量。为减少微控制器的计算量和增加系统可靠性,利用汽车轮速信号和车身加速度信号,建立了估计车速的线性模型,提出了模型中系数的基于最小二乘递推算法的计算方法。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微型客车顶盖冲压成型用复合材料模具及制造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微型客车顶盖冲压成型用复合材料模具的结构及其制造工艺。该模具的凸、凹模均用复全材料制造,模架、围板、压力圈、镶条等用普通钢材制造。它通过曲在曲线线型压边圈及其上的阻力筋,在压力拉延的同时,压出流水槽,只用一道工谲即将整体式顶盖一次拉延成型。  相似文献   

19.
《JSAE Review》1998,19(3):257-262
The contamination of the vehicle body surface reduces visibility through the rear window and makes the rear stop lamps invisible. In order to simulate this phenomenon by means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two different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examined. One is a `Dirt Particle Path Method' which calculates the motion equation of dirt particles, the other is a `Dirt Concentration Method' which calculates the diffusion equation of dirt.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s with these methods correspond to the real contamination pattern of the on-road tests.  相似文献   

20.
夏长高  王岱斐 《汽车工程》2004,26(2):174-176,232
利用柔性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基于ADAMS软件平台的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并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对某轿车麦弗逊式前独立悬架的力变形特性进行了仿真和试验对比分析。通过仿真计算出了决定汽车不足转向度相关参数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