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宝中铁路增建二线方案的重点为新李至固原车站之间六盘山区越岭方案的比选研究。六盘山区具有复杂的地质环境,断裂褶皱等构造发育,滑坡泥石流较多。对四个主要方案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比较,均衡坡西方案以两座特长隧道穿行于六盘山基岩山区,以桥涵和路基工程通过安国断层、篙店断层,使隧道避开了主干断层的影响。以特大桥通过迺河水库,消除了渗漏的风险,铁路工程的修建与运营风险明显降低,工程地质条件最优。  相似文献   

2.
武汉鹦鹉洲过江通道地处岩溶及地面塌陷发育区,地质条件对工程方案有重大影响.简要介绍了过江通道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岩溶、地面塌陷特征,从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两个方面对桥隧方案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和方案比选.在桥隧方案比选时,应选择对环境地质基本无影响的方案;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鹦鹉洲过江通道是较好的建桥场地,桥梁方案宜选用钻孔桩基础;而隧道方案的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因此,桥梁过江方案优于隧道过江方案.  相似文献   

3.
郭坚鸽 《铁道勘察》2012,38(3):38-41
在参考铁路隧道风险评估办法的基础上,按照路堤填高、路堑挖深、不良地质、特殊岩土、既有线等定量及定性指标,初步建立了铁路路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风险分级方法,对赣龙扩能路基工点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兰渝线张家庄至杨家川段的工程地质条件,特别就测区范围内的不良地质及对线路的影响做了详细描述,对长隧道DK方案、长隧道D1K方案、水坡路基D2K方案及白土坡河右岸D3K局部方案进行了地质条件比较.从地质角度分析,各方案所经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病害,经综合考虑,推荐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DK长隧道方案.  相似文献   

5.
汕头至汕尾铁路在汕尾市海丰县境内与既有厦深铁路存在立交关系,考虑立交位置前后的汕尾站、油田水库、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及特殊不良地质等控制因素,结合上跨、下穿既有厦深铁路的形式,分别研究了不限速方案和限速方案。并从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建设条件、环境影响、工程经济等方面对各方案进行了综合比选研究,从而推荐施工运营安全、地质条件较好、工程投资较省的上跨既有厦深铁路隧道方案。  相似文献   

6.
根据宝成铁路109隧道所处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及水位等自然条件,通过5个线路改线方案的综合比选,从线路技术条件、工程地质水文条件、抢险工期、施工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最终确定了较为合理改线方案。经过施工和运营期的检验,109隧道震后抢险救灾工程改线所选方案是合理性的。通过对本次改线方案的论证,总结在同等地形条件下修建铁路工程时,不应在陡峻的自然边坡进行开挖修筑路基,以免造成山体的稳定性下降,尽量选择以桥梁隧道等工程通过。在遇到断层等构造时,应选择以最短工程通过,必须避开危岩落石等不良地质,同时应采取可靠的工程处理措施,防止地震作用使得山体塌方影响铁路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和邢铁路穿越太行山脉,在路罗站附近地形陡峻,多为峡谷陡壁,崩塌落石等不良地质发育,地下水丰富,地质条件复杂。因此,详细查明本段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崩塌落石的分布范围、发育程度等是路罗站位明线及隧道方案比选的基础。基于此,本文通过采用综合勘察技术查明工程范围内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范围及邢汾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条件,从而提出合理的路罗站位地质选线意见。研究结论:(1)路罗站明线车站方案避开了崩塌落石发育地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工程投资省;(2)明线车站方案的施工及运营管理安全方便;(3)明线车站方案邻近高速公路段隧道施工通过采用控制爆破等施工措施,可避免诱发公路边坡附近的崩塌落石;(4)路罗站明线车站方案优于全隧道车站方案,可作为推荐方案;(5)本研究结论可为山区地形复杂、崩塌落石发育地段的地质选线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的高铁建设延伸到西部地区,许多长大、深埋、岩溶等高风险隧道应运而生。岩溶隧道水文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为了尽量避免突水、涌泥和塌方等事故的发生,在施工前期进行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沪昆客专贵州段朱砂堡2#岩溶风险隧道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预报思路,有针对性和阶段性地选用各种预报方法,制定了以地质分析法为基础,TSP 等物探方法及超前钻探为主要手段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并详细阐述了该方案在隧道施工中的成功应用,以期为同类条件下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宝中铁路增建二线线路方案比选重点为六盘山区越岭方案的研究工作.由于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控制线路方案主要地质因素有滑坡、泥石流、地质构造、高烈度地震区、地应力、软质围岩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选线成为线路穿越六盘山区方案的主要依据.研究结论:根据各方案的地质条件比较,均衡坡西方案以两座特长隧道穿行于六盘山基岩山区,避开了滑坡等不良地质,隧道工程躲避了主干断裂的影响,围岩为岩性单一的白垩系地层,洞口少,浅埋段短,在地震频发的六盘山区,铁路工程的修建和运营风险明显降低,工程地质条件最优.  相似文献   

10.
太子城至锡林浩特铁路位于河北省北部、内蒙古中东部,是一条设计时速160 km的客运专线。太子城至崇礼段是太锡铁路的一部分,该段线路走向受沿线地形、工程地质、地方规划、工程投资等多方面因素控制,方案较难取舍。首先分析本区段内的总体走向方案,对长隧道方案和短隧道方案进行比选,推荐了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对地方规划影响较小、工程投资较省的短隧道方案。再结合市政交通接驳条件,分别对崇礼站高、低站位方案进行了综合技术比选,最终选择了工程投资少、实施难度小的低站位方案。  相似文献   

11.
塌方是隧道施工中常见事故。阐述了隧道塌方的机理,从地质、设计、施工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分析了隧道塌方的原因,并从洞口与洞内两方面论述了隧道塌方的处理方案,提出的工程对策,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林辉 《铁道勘察》2022,(1):94-100
跨海隧道由于其工程环境的特殊性,施工过程往往风险高、难度大,为在项目前期尽快稳定总体技术方案,确定科学、合理、经济、安全的施工方法,为工程的推进及后续阶段决策创造条件,以厦门地铁3号线超长跨海区间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法,从地质、工期、造价等方面研究工程总体方案,并结合施工风险、疏散救援等对不同方案断面深入分析,得出最优方...  相似文献   

13.
穿城方案选择是高速铁路引入大中城市的难点。武广客运专线长沙城区段总体方案决策过程中,对桥梁、隧道方案,从工程层面对工程地质风险、方案可靠性与可实施性、工程经济性等进行了全面比较,对拆迁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环保与城市景观协调等社会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证,按总体经济最优、能经受时间检验的原则,确定采用暗线长隧道方案。浏阳河隧道工程实践说明,在地层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采用水下隧道穿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岩溶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岩溶隧道施工因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复杂和特殊而异常困难,本文结合新建渝怀铁路圆梁山隧道施工实践,试图探索隧道岩溶及岩溶水的处理途径和高压富水岩溶隧道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5.
复杂地形、地质情况下大跨度隧道洞口段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大跨度隧道洞口地段地形地质情况复杂,对隧道施工和结构影响较大,结合渝怀线大板溪隧道洞口特殊地段的处理,对复杂地形、地质情况下大跨度洞口段设计进行小结。研究方法:针对本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采用工程类比和结构分析的方法,确定经济合理的处理措施,并对结构进行检算和分析。研究结果:针对大板溪隧道洞口段特殊的地形、地质情况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结论:大跨度隧道洞口段,对顺层偏压地段,可于靠山侧适当范围设置预加固桩,消除山体滑移对线路和结构物的危害;对地形十分陡峻,且衬砌基础存在软弱围岩地段,为减少开挖对山体的扰动,于靠山侧设置锚杆挡墙减少刷方高度,采取反压混凝土及配合超前大管棚的施工方法,解决了进洞难的问题;同时设置两侧边墙不等厚的衬砌结构形式,软弱围岩基础设置桩基托梁,将衬砌外侧基础置于桩基托梁上,解决了衬砌结构设计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南京地铁软流塑地层浅埋暗挖隧道综合施工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的工程环境及工程地质的介绍,探讨软流塑淤泥质地层浅埋暗挖隧道的综合施工技术,分析施工效果并做出结论。  相似文献   

17.
在实际工程中,施工便道上跨既有山岭隧道案例并不常见,其风险可控性也难以把握。本文依托某重载施工便道上跨既有公路、铁路隧道工程,拟定两种施工便道设计方案。为判定设计方案是否可行,通过MIDAS有限元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分析两种方案对下卧隧道的受力与变形影响差异,并对隧道衬砌结构进行安全验算,均满足结构截面强度安全系数要求。相比上跨便道采用刚性混凝土板设计形式,采用刚性混凝土板+扩大条形基础方案时隧道衬砌结构受力与变形更小。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推荐采用第二种设计方案。为进一步降低风险,提出控制风险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盾构区间隧道水平近距离施工在国内尚无成熟的技术方案,对其进行研究,为同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结合天津地铁2号线工程,采用结构平面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与数据分析,并同国内相似工程的经验进行类比。研究结果:分析了盾构区间隧道水平近距离施工存在的风险,研究得到了相邻隧道开挖前后的结构内力、变形及其分布特征,以及沉降曲线,并提出安全施工方案。研究结论:盾构水平近距离施工时需加长对盾构周边土体的加固范围,在相邻两隧道之间设置隔离桩,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施工参数并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9.
在不良地质突出的地段进行爆破作业时,爆破振动是影响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宜万铁路新增排水支洞爆破施工对相邻运营隧道的振动速度和应变影响进行监测与分析,研究运营隧道振动速度与应变随着排水支洞爆破施工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运营隧道振动速度与排水支洞爆破单次爆破进尺密切相关,应变则随着爆破次数的增加而小范围波动。  相似文献   

20.
对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工作的反思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寻找在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预报重点,理清现阶段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思路。研究方法:通过对隧道施工地质问题的回顾与地质预报工作现状调查,对主要的几种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及特点进行归纳,从手段和方法上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得出了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的工作重点是灾害性地质的预报,应结合地质理论对工程安全稳定性进行评价后作出,而不仅仅停留在对不良地质体的探测上;提出了地质超前预报纵、横向探测范围的建议值。研究结论:地质预报工作是信息化施工的延伸,预报应考虑施工过程在地质体上的作用,探测技术可尝试对开挖面前方地质体工程特性进行监测与控制等观点;提倡制定地质预报规程,统一作业水平,建立地质预报评价体系,进行多手段、多方法的协同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