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桩基静载试验采用接近于通过竖向抗压桩的实际工作的试验方法,比较准确地反映单桩的受力状况和变形特征,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对工程桩的承载力进行抽样检验和评价。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基桩静载荷试验,详细阐述了锚桩反力梁慢速维持荷载法桩基静载试验工艺。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在海外铁路工程中如何应用锚桩反力法静载试验进行桩基检测并得到欧洲监理咨询的认可,研究中欧(英)标准下锚桩反力法桩基静载试验的差异是关键.基于尼日利亚拉伊铁路项目桥梁桩基静载试验,介绍锚桩反力法静载试验的设计选择、受力计算、试验仪器、加载过程和结果分析.通过采用欧洲咨询认可的锚桩反力法在桩基上逐级循环加载竖向荷...  相似文献   

3.
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毕素琴 《铁道建筑》2004,(10):60-61
介绍桥梁工程中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全过程 ,并对试验取得的资料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为检测桩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锚桩法对钢管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进行试桩检测,研究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码头区域各土层的桩侧极限摩阻力标准值,以合理确定码头基桩长度,为工程桩的沉桩锤型选择及确定停锤标准提供依据。试桩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及钢管桩在工程区域的施工及沉桩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北海市西村港跨海大桥项目为依托,针对超长大直径桩基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检测,选取自平衡法静载试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该方法在北部湾海域桩基工程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对测试系统、荷载箱埋设位置等关键参数选取,以及加载过程中荷载与向上、向下位移对应关系,绘制荷载-位移(Q-s)曲线、位移-时间对数(s-lgt)曲线,并进行曲线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本工程3根试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均满足设计要求。研究成果可为北部湾海域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6.
列举了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试验实例,通过分析静载试验中荷载与沉降关系曲线的表现,佐以其他方法的验证,论述了缺陷桩在静载试验中的表现;表明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需辅以其他检测手段;提出了混凝土灌注桩、预应力管桩、后压浆混凝土灌注桩静载试验应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本文就<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中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以指导施工实际. 研究结论:准确掌握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要重视现场的实施操作细则,方法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地基承载力满足地基压应力,所用仪器、设备在标定有效期内,基准梁一端固定、一端简支,最大有效加载量应不小于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每级荷载施加时间不小于2 h、且达到沉降相对稳定标准,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是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一半;全过程达到规范化、程序化,即可检测得到准确的单桩竖向承载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北京地铁15号线新建奥林匹克公园站顺行密贴下穿大屯路隧道的施工技术难点,对传统泵吸反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设备进行改进,使其满足导洞内复杂环境下桩基施工的要求,并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保证施工安全和成桩质量。桩基施工完成后,通过自平衡法静载试验得到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采用超声波透射法和低应变反射波法对大直径桩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试验和检测结果均表明,大直径桩均为Ⅰ类桩,桩身完整性良好,实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均满足设计要求。说明暗挖导洞内大直径桩成套施工技术能够满足成桩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保证工程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9.
对某电厂工程嵌岩灌注桩进行了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研究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身应力分布规律及土阻力的分布规律,为嵌岩灌注桩的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钻孔灌注桩桩基工程中,为确保工程安全,需要进行静载试验。传统的静载荷试桩法费力、费时、费钱。通过某黄河铁路特大桥施工的两根同直径的试桩,分别采用锚桩法和自平衡试桩法进行静载荷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自平衡试桩法与常用的锚桩试桩法相比,具有节约工期、节省测试费用、对施工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杭甬铁路客运专线柯桥特大桥单桩静载试验,桩身应变、桩身压缩量及桥墩沉降的测试,研究深厚软土地区桥梁桩基的荷载传递特性及沉降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桩侧摩阻力先于桩端阻力发挥作用;尽管桩端置于强风化凝灰质砂岩上,但在试验荷载下2根超长试验桩的端承比均小于1.5%,桩的承载特性表现为摩擦桩的性质;单桩静载试验实测的桩身压缩量占桩顶沉降量的85%以上;桥墩浇筑完成后经过753d的沉降观测,2个试验墩实测沉降量分别为3.00和3.41mm,其中,无砟轨道铺设后300d的实测沉降分别为0.11和0.25mm,表明在深厚软土地区采用超长钻孔灌注桩控制桥梁基础沉降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静压桩近年来在建筑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兰州地区高饱和度黄土地基静压桩现场工程实践,在认识工程场地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静压桩的施工全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如何保证施工质量提出了建议。根据现场试桩资料结果的分析,对静压桩的承载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摩擦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国军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2):65-68,99
研究目的:解决现行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与桩-土体系的竖向变形相互独立的问题。 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分析桩-土体系的变形机理得出合适的荷载传递函数模型;其次,根据桩-土体系的变形协调原则对桩基础的竖向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结果:针对现行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与桩-土体系竖向变形相协调的计算方法。 研究结论:以变形协调原则与荷载传递法为基础推导的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能够解决桩基竖向承载力与竖向位移计算各自独立这一矛盾,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昆山南站站房改造工程对既有高铁桥梁安全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昆山南高架站站房改造工程,通过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实体分析模型,研究新建结构物对邻近高铁桥梁桥墩、基础承载力、变形的影响。通过数值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昆山南站新增建筑结构建成后,既有高铁桥墩墩身承载力、局部应力仍满足规范要求;(2)新建桩基从施工到上部荷载加载过程中,对邻近高铁桥既有桩基的摩阻力、剪力和弯矩影响不大,对桩身轴力,上部荷载加载后则有明显增加。桥墩发生向新增建筑区域倾倒的变形趋势,但桥墩墩顶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的变化值不大于控制限值1 mm;(3)水泥搅拌桩对地基有加固作用,但其施工时会对桥梁桩基产生不利影响,应保证搅拌桩与桥墩桩基有一定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15.
0引言湿陷性是指土在自重或附加应力与自重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后产生急剧而大量的下沉。国标中规定:当sδ≥0.015时,为湿陷性黄土。通常湿陷性黄土地基较多采用强夯法处理,其主要特点是适应性强,经济简便;而冲击压实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从南非蓝派公司引进,具有减少工后沉降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铁路矮塔斜拉桥索梁锚固区的受力形式,以成昆铁路金沙江大桥为工程背景,针对该桥采用的新型梁顶混凝土锚固构造,通过缩尺模型试验研究其在不同荷载下的应力分布和开裂特征。结果表明:在斜拉桥成桥恒载索力作用以及最不利荷载组合索力作用下,C7锚固块更容易发生破坏,将其作为试验构件开展缩尺模型试验,发现锚固块在不同张拉荷载作用下张拉至设计索力的过程中,应变增幅基本上线性增加,卸载后同样呈线性减小,说明混凝土受力处在线弹性阶段,且应力在规范要求范围内。在试验荷载加载至140%设计索力时,锚固块前端倒角位置开始出现细小裂纹且随荷载的增加不断开展。当荷载卸载至0时,之前出现的裂缝随荷载的减小逐渐闭合,宽度肉眼不可见,表明该构造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且具备足够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17.
挤密桩复合地基原位测试检测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要准确判断挤密桩处理地基的效果,就需要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进行测试。本文介绍的原位测试检测方法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的一种检测方法。研究方法:原位测试是在挤密桩固化前进行静力触探测试,通过桩体不同固化材料的对比试验确定桩体比贯入阻力值和桩间土的比贯入阻力值的关系,利用这种对比关系便可进行施工过程的复合地基质量检测和控制。研究结果:文章就相对关系的建立和检测的程序、时间等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其中桩体比贯入阻力值的测试时间应先经室内试验,再经现场试验来确定,桩间土的比贯入阻力值则一般在成桩5~15 d内进行。原位测试方法速度快、费用低,可提高检测的频数,利于全面质量控制,且对桩的破坏很小。该方法目前已在郑西ZXZQ04标工艺试验中得到应用。研究结论:挤密桩复合地基原位测试检测方法简便、准确,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希望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8.
重载铁路隧道基底病害微型桩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重载铁路隧道基底病害特点,提出了一种隧道基底微型桩加固技术。同时,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隧道基底微型桩加固分析模型,采用30 t列车动压应力实测值模拟重载列车竖向动荷载,着重分析了30 t重载列车通过隧道基底病害区段时微型桩的加固效果,结合某隧道现场测试与混凝土检测结果以及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强度统计分析结果,提出了基底采用微型桩加固基底混凝土厚度要求,为今后采用该法进行基底加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王芳 《铁道建筑》2012,(9):41-43
结合国贸桥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对国贸桥的补桩、新建承台及中横梁加固三个方面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国贸桥的桥墩基础采用补桩加固,即在原承台的南、北两侧面各加一根直径为1.5 m的灌注桩。新建承台的基坑开挖之后,基坑侧壁挂网喷混凝土并打设锚杆加强支护。在原承台下吊装工字钢梁,然后在既有承台底部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中横梁加固是在既有桥梁墩柱两侧增设两个钢墩柱,钢墩柱支撑钢盖梁,盖梁上设置"测力可调盆式橡胶固定支座"对横梁进行支顶,并对横梁进行粘贴钢板加固,增强其抗剪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