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宗祥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9,32(3)
基于我国大城市郊区化的发展趋势,参照国内外各大型城市市域快线的现状和特征,提出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市域快线车辆初步的特征和参数,为今后研发该类型车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5,(3):76-80
成都市轨道交通18号线是集市域快线和机场线为一体的复合功能线,合理确定该线路车辆型式十分重要。文章根据线路的主要特征、功能定位,探讨了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乘坐舒适度、编组方案、供电制式等基本型式,提出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应该达到140 km/h,采用6辆编组,交流25 k V供电制式,并应具有较高的乘坐舒适度以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4.
王冰珊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3):56-60
机场联络线是上海市域轨道交通线网中东西向的骨干线,起自虹桥枢纽,终于铁路上海东站,主线联通“两场两站”,旅行时间目标为将虹桥和浦东两大综合交通枢纽之间的运行时间控制在40 min内,以进一步整合航空、铁路等对外交通资源。结合上海机场联络线线路长度、车站分布及时间目标值要求进行分析比较,该线采用120~200 km/h速度目标值时其适应性较好。结合该线的功能定位、敷设方式、乘坐舒适度、时间目标值、车辆技术成熟度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分析,推荐该线车辆采用AC 25 kV供电制式、设计速度为160 km/h的动车组。 相似文献
5.
从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长度、站间距、旅行时间、工程投资等角度分析,提出该线速度目标值应为160 km/h,且该线应采用AC 25 kV供电制式.结合本线速度目标值、客流水平、线路条件、运营组织、应急救援及有利于实现与国家铁路互联互通等因素,分析了该线车辆选型需求及主要原则,并对车体尺寸、车辆编组及定员、动拖比选择与列车救援、列车疏散方式等主要技术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从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长度、站间距、旅行时间、工程投资等角度分析,提出该线速度目标值应为160 km/h,且该线应采用AC 25 kV供电制式.结合本线速度目标值、客流水平、线路条件、运营组织、应急救援及有利于实现与国家铁路互联互通等因素,分析了该线车辆选型需求及主要原则,并对车体尺寸、车辆编组及定员、动拖比选择与列车救援、列车疏散方式等主要技术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左玉东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22(5):85-90
武汉轨道交通19号线工程近期与20号线贯通运营。该线是联系天河机场、武汉高铁站和东湖高新区的市域快线,同时也是一条机场线。19号线是武汉轨道交通线网中第一条市域快线,车辆选型对后续市域线具有示范作用。根据线路特征、功能定位,对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车型选择、列车编组、站席标准、车门、城市值机(行李托运)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19号线的车辆选型方案为:最高运行速度120 km/h(线路预留140 km/h条件),6节编组A型车,DC 1 500 V架空接触网供电,具备较高乘坐舒适度且能满足值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9.
轨道交通区域快线车辆检修修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7,(11):159-164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区域快线对车辆日常维护检修提出新的要求,科学合理的车辆检修标准既能提高列车可靠性和投运率,同时可以避免过度修,节约资源。通过对车辆检修修程的影响因素及目前国内主要轨道交通日常维护及检修修程进行研究,结合在建区域快线项目的特点,提出区域快线车辆检修修程研究成果,为区域快线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的设计速度高达160 km/h,采用CRH6型市域列车,相较于传统的地铁线路,对轨道结构的力学稳定性要求更高。介绍了新机场线轨道设计方案及特点,认为应通过轨道结构动力学、车体动力学及行车安全性三大类指标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及平稳性进行预测;提出了相关车辆和轨道结构动力学参数的选取原则及具体限值要求,并通过建立车辆、轨道及下部基础的动力学耦合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桥梁和隧道及路基地段(列车速度在120~180 km/h情况下)钢轨与道床的纵横向加速度、位移,轮轨力、车辆的水平及垂向加速度,以及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等数据。研究表明,采用了特殊设计后,轨道结构各动力学指标均位于安全限值之内且安全余量较大。 相似文献
12.
13.
对目前国内机车车辆大量使用的制动缸、单元制动缸、单元制动器结构进行了阐述 ,对其型式试验进行了探讨 ,为今后制订制动缸、单元制动缸 (器 )铁路行业型式试验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16.
铁道车辆抗冲撞结构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崎重工交付纽约地铁使用的R142A型客车,为提高遭遇冲撞时的安全性,要求其车体结构能够吸收撞击能量。为满足这一要求,开发了由车架端部吸收撞击能量的结构,并通过在美国首次进行的单台整车冲撞试验,对其抗冲撞性能予以确认。此外,通过该项试验,使前期所作的冲撞过程解析计算的精确度得到了验证,将会有效提高今后新型车辆抗冲撞结构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铁道车辆轮对超声波探伤时能采集到的固定波研究,提出了"样轴比较法"和定量分析检测工艺,并进行了可操作性探讨。指出根据工件的几何特征,发挥超声波探伤"半定量"的作用,是进一步提高探伤准确率和研制实用型铁道车辆轮对超声波探伤机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