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道路修建在软土地基时,需要对其进行处理。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较多,处理方法合理则会使得地基承载力提高,地基沉降量减小,工程成本节约。主要分析了超载预压法、换填法、强夯法、复合地基法及土工合成材料法处理软土地基的工作原理及其适用性分析,最后,提出了软土地基沉降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土质改良法 土质改良法是指用机械、电气、化学、热等手段增加地基的密度或使地基土固结,提高地表强度,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以达到处理的目的。也就是说这种方法是地基处理中最直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处理方法:排水法,砂垫层法,敷垫材料法,固化法。  相似文献   

3.
主要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软土地基处理的特点和优势,然后总结了软土地基处理的主要流程,最后详细论述了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其主要内容有:换填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袋装砂井法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强夯法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处理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介绍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工艺、质量检测方法及处理效果。说明了强夯法不但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具有设备简单、施工便捷、见效快、经济实用的优点,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机场场道对道基沉降及不均匀沉降要求高,尤其在我国沿海饱和软土分布地区,在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经济性前提下,有效地处理好软土地基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工程领域常见的饱和软弱土地基处理有强夯置换法、排水固结法、深基础等方法,根据营口机场软弱粘土地质条件,采取强夯置换法工艺进行地基处理,对地基处理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介绍了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弱土地基的处理方案和应用效果,为国内滨海饱和软土分布区地基加固积累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6.
若天然地基较为软弱,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变形和稳定分析时,则事先要经过人工处理后再建造基础。在地基处理(GroundImprovement)中最常见的是浅层地基处理,这种地基处理方法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十分常见。介绍换填垫层法在软土地基处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某大型炼化工程项目位于承载力低的软弱地基上,需要进行地基加固处理。通过分析建筑场地土层特点和力学性质,选用了强夯法、加密法(振冲或振动挤密碎石桩法)和钢筋混凝土桩基处理方案,并进行相关地基处理检测试验。试验数据表明:本工程地基处理方案能够满足下一步施工阶段设计需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珠海某地基处理工程为例,围绕强夯法地基处理设计思路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系统归纳了强夯法动力密实、动力固结、动力置换3种主要方法的机理特点和适用性.基于工程实例,详细分析了地基处理场区的地质情况,并以软土分布规律为依据进行了合理性区域划分,针对不同分区确定了相应的强夯地基处理方法,采用应力面积法和有限元方法对地基沉降计算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地基加固效果检测在信息化施工及优化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刘超 《湖南交通科技》2009,35(3):80-81,92
结合常吉高速公路采空区地基处理工程实践,介绍了强夯采空区地基试验,强夯法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夯实效果试验分析表明,强夯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浅层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法,可在公路浅层采空区地基处治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振冲碎石桩、强夯法的原理和施工工艺,并将两种地基处理方法联合运用于大连港大窑湾二期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通过分析加固后检测,表明振冲碎石桩联合强夯法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渗流自由面的确定是渗流计算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在求解渗流自由面的方法进行了综合论述,对解析方法、数值方法、渗流模型法、无单元法进行了分析比较,针对目前应用广泛的数值方法,尤其是有限单元法,笔者在文中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铁路车辆系统中存在的非线性因素, 介绍了修正双步长显式法, 给出了该算法的数学表达式。基于简化的非线性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 利用铁路车辆系统中的5个典型非线性算例, 对比分析了修正双步长显式法、Newmark法、Wilson-θ法、Runge-Kutta法、翟方法和精细积分法, 指出了这些算法在非线性铁路车辆系统中的适用范围。研究结果表明: Newmark法和Wilson-θ法不适用于非线性铁路车辆系统; Newmark法、Wilson-θ法和Runge-Kutta法在包含非线性垂向轮轨力的车辆系统中会产生虚假振荡; 仿真时间为2 s, 时间步长分别为0.4、0.1、0.01 ms时, 修正双步长显式法的耗时分别为0.198、0.829、7.772 s, 在6种算法中耗时最短或较短; 当非线性铁路车辆系统的自由度较大时, 推荐采用修正双步长显式法和翟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传统的模糊聚类方法,基于摄动思想,将传递闭包聚类法与目标函数法相结合,得出了一种既满足聚类效果要求又减小聚类失真的简便算法,同时给出了该聚类方法的步骤.最后通过对水体的水质进行聚类的例子对算法加以应用,显示了算法的可靠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能量法, 推导了单向均匀受压四边简支闭口肋加劲板屈曲临界应力计算方法, 考虑加劲肋扭转刚度的影响, 按照截面实际形心位置计算了加劲肋和母板的抗弯刚度。以苏通大桥钢箱梁中采用的梯形闭口肋加劲板为例, 采用Timoshenko方法、小西一郎方法、板壳有限元法及提出的能量法进行了屈曲临界应力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加劲板长宽比β小于1时, Timoshenko方法和小西一郎方法计算的临界应力与钢材屈服强度比值λ大于能量法计算值; β在1~6之间时, Timoshenko方法和小西一郎方法计算的λ值小于能量法计算值; β在3~6之间时, 能量法计算值与有限元分析结果最接近, 偏差在9%~25%之间。可见, 采用能量法进行正交异性钢箱梁顶、底板弹性稳定分析可行。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路基下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Boussinesq组合法、Boussinesq直接法、Boussinesq三角形法和德国DB836法计算地基附加应力, 采用复合模量、承载力比值法所得模量和弦线模量作为地基模量, 按12种组合形式来计算地基总沉降量, 并与某高速铁路试验段的实测沉降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 当附加应力分别按Boussinesq组合法、Boussinesq直接法和德国DB836法计算, 选用复合地基载荷板试验所得弦线模量时, 计算所得的地基总沉降量同实测值非常接近, 相对差值在1.57%~9.81%之间, 满足高速铁路对地基沉降控制的精度要求。建议采用附加应力-地基模量方法进行高速铁路路基工程的地基沉降计算时, 其中附加应力可按Boussinesq组合法、Boussinesq直接法和德国DB836法计算, 地基模量选用弦线模量。  相似文献   

16.
斜拉桥索力精确模拟的矩阵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NSYS对斜拉桥进行建模时,需要输入初始索力,但ANSYS并没有直接提供施加初内力的方法,只能利用单元的生死特性、单元初应变或者温度荷载来模拟斜拉索索力。讨论了单次模拟法和循环迭代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分析的方法;考虑斜拉索索力之间的相互影响,修改了循环迭代公式,能实现索力的精确模拟,并证明常规的循环迭代法只是矩阵分析法的特例。通过苏通大桥斜拉桥索力的精确模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以后类似问题的ANSYS二次开发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基本原理阐述的基础上,用梁格法分析了截面转换加固T型梁桥的力学性态,并结合具体的实例和常规的平面杆系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梁格法分析截面转换加固T型梁桥是有效的。该处理方法可望对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梁格法在截面转换加固T型梁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基本原理阐述的基础上,用梁格法分析了截面转换加固T型梁桥的力学性态,并结合具体的实例和常规的平面杆系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梁格法分析截面转换加固T型梁桥是有效的。该处理方法可望对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安川公路典型岸坡岩石试样, 分别在天然状态和饱水状态下对其进行轴压试验, 采用随机模糊法、最小二乘法和蒙特卡罗法对岩石变形参数和抗剪强度参数进行抽样取值, 并计算了相应的边坡稳定性系数。计算结果表明: 采用蒙特卡罗法抽样得到的变形参数均值、均方差与变异系数与最小二乘法基本接近, 其中均值相差仅为0.77%;采用随机模糊法抽样得到的变形参数均值、均方差与变异系数最小, 其均值较最小二乘法降低了8.60%;在抗剪强度参数抽样取值时, 利用随机模糊法得到的抗剪强度参数均值、变异系数与对应的边坡安全系数最小, 蒙特卡罗法次之, 最小二乘法最大, 其中采用随机模糊法抽样取值时边坡安全系数均值为1.243, 蒙特卡罗法取值时为1.521。相比于蒙特卡罗法, 采用随机模糊法确定的隶属度函数考虑了样本参数权重因素的影响, 反映了岸坡岩石抗剪强度参数的不确定性, 计算的岩质边坡安全系数更具有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的准确性,在综合计量经济法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各自优点的基础上,采用组合预测方法,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确定组合预测方法的权重.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1994~2004年的旅客吞吐量为例,组合预测方法的平均拟合误差为3.36%.结果表明:组合方法总体上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既优于传统的计量经济法,也优于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