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备受关注的中国加入WTO终于在世人千呼万唤中从“半遮面”走上前台亮相了。这确实是个好消息,这消息刺激得阴晴不定的WTO概念股阵 相似文献
4.
谜面曰:“任我污染任我走,只因有牌身份优,交警吸我污浊气,股股烟尘路人愁”,谜底请在文章里找。我是一名摩托车爱好者,对实行“禁牌”政策的城市中摩托车的命运很是关注,并以我所居住的沈阳市为例对“禁牌”政策谈些看法。现在沈阳市拥有摩托车正式牌照并有市内通行牌照的数万辆摩托车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5.
2004年11月25日,浙江玉环县酒店、酒楼、酒吧以及卡拉ok等涉酒场所里纷纷立起"道路安全"公益广告,因此吸引了许多行人的目光. 相似文献
6.
编辑先生: 看到贵刊今年第2期刊登的“炮轰‘禁牌’”一文后,很是过瘾,庆幸终于有人把业内人士广泛关注的话题说穿了。其实,我对“禁牌”类规定早有抵触,苦于难以写出有独到见解的文字,故只好忍气吞声埋在心里,读到该文,也算出了一口气。我认为,对摩托车行业而言,“禁牌”事大,等于是对摩托车行业的变相封杀,同时也淋漓尽致地表露了地方管理部门的无能。只是片面地认识问题,进而宣布对摩托车“禁牌”,无论哪个城市的理由都是 相似文献
7.
江苏徐州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论经济实力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徐州地区在全国的排名只能算中等,但若论摩托车的人均保有量,该地区在国内却是稳居前列。因为徐州人性格豪爽奔放,又爱追赶新潮,为了精神上的满足和交通上的便利,他们不在乎往外掏钱。所以,徐州的摩市一直都很红火,各个经销处门庭若市。然而,1999年7月,徐州摩托商人的好日子到头了,因为,禁牌了……时至今日,徐州禁牌已近三年。一直关注徐州摩市的我在目前用了一天的时间,在徐州城里转了一圈。我首先来到徐州东部一家摩托商店门前。一个中年人扶着摩托车,满面愁容地站在冷冷清清的店堂里。直觉告诉我: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4.
自90年代至今,不过10年时间,我国摩托车工业便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风雨”历程。1993年我国摩托车产量达335万辆,首次超过日本,荣登世界摩托车生产大国宝座。此后产量逐年飚升,至1997年一举突破1000万辆大关。然而,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近年来的摩托车市场却徘徊不前,滞重走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我国各大中城市以遏制摩托车污染和交通事故为由,相继上演摩托车“禁牌”大戏,而且愈演愈烈,限时限速限区域行驶,使摩托市场已日趋萎缩, 相似文献
16.
17.
18.
细心的读者定会发现,本刊近几期连续刊发了有关“禁牌”的文章,很有点“重症下猛药”的意味。事实亦正是如此,大中城市连同小城镇对摩托车的“禁牌”,已对摩托车行业造成了致命伤,任其存在乃至发展下去,必然会将我国的新兴摩托车产业扼杀于摇篮,我们不得不出以重拳,力图为中国摩托车行业争得一个满意的生存发展空间。然则,过去论及“禁牌”的严重性,只是理论上的结果多,抑或是仅存于大城市,摩托车尚有“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回旋余地。看来,这种侥幸也行将成为历史。有一在摩企公干摩托车销售的朋友,长驻外地,日前打电话来诉苦道:“‘禁牌’近乎于瘟疫,蔓延好快,原来想只有大城市才有‘禁牌’的可能,殊不料如今不仅大城市禁,中小城市禁,连小城镇也开始禁了,看来这摩托车销售乃至摩托车生产都没法搞、也没必要搞了。”这顿牢骚话让我乍舌,大中城市“禁牌”尚在理乱之中,中小城镇又来添乱,好个“旧愁来消,又添新恨”。想来这个事件并非独立个体,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倘若这个推断没错,那中国摩托车行业必遭灭顶之灾,因为曾经寄予愿望的农村摩托车市场尚未成长起来便会烟消云散。悲乎,中国摩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