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花岗闪长岩残积土及全强风化岩的崩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林  栗小华 《路基工程》2011,(3):144-147
针对东莞轨道交通花岗闪长岩残积土及全强风化岩的崩解特性,结合崩解试验和颗粒分析,得出其具有崩解性和产生的原因,以及岩(土)体由慢速崩解到快速崩解再到慢速崩解的三个阶段;崩解性与岩石失水程度有关:失水越多,失水过程越剧烈,崩解量越大,速度越快;从残积层、全风化层和强风化层的崩解速度和崩解量中看出,随着风化程度的减弱,崩解性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2.
红层泥岩崩解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侏罗系遂宁组红层泥岩烘干、风干、原状等试样的浸水崩解特性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试样在浸水瞬间有一个短暂的吸水增重过程.烘干、风干试样由于经历了剧烈的干湿循环而崩解迅速,原状样在保持天然含水量条件下崩解,不同条件下试样的崩解破坏形式是不同的.干湿循环导致含水量的变化是红层泥岩发生崩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郑顺  易萍华  时宁 《交通科技》2013,(4):101-104
以瑞寻高速公路K1453+120段的红砂岩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岩样进行室内崩解试验,分析各岩样在崩解过程中的颗粒级配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崩解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岩样在浸水后1min内有崩解的现象,初崩时间较短;试样在经过烘干、浸水剧烈的干湿循环后出现快速崩解;在崩解过程中,崩解物颗粒大于5mm的颗粒含量逐渐减小,小于5mm的颗粒含量逐渐增加,但最终两者的颗粒含量趋于平衡。最后,对红砂岩的崩解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膨胀性凝灰岩浸水崩解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云南澜沧铅矿凝灰岩为例,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纯凝灰岩进行室内浸水崩解试验,以分析纯凝灰岩崩解过程中的颗粒级配变化情况。选取崩解物中粒径大于5.00 mm或小于0.28 mm的颗粒含量的变化为评价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探究其崩解性能、崩解率与时间、质量的关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质量的凝灰岩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崩解率增大,相同时间下凝灰岩的崩解率随着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红砂岩的试件(样)基本物理指标测试、浸水循环试验、偏光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从岩石的基本物理指标、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元素以及它们的宏观物理裂隙特征入手,探讨红砂岩的崩解、软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红砂岩浸水后,水分子首先进入孔隙中,可溶盐矿物与水发生水解反应,随着易溶盐矿物的溶解,孔隙变大,进而失去黏结力,导致崩解、泥化。烘干后的红砂岩的崩解软化性比天然红砂岩的更为强烈;其崩解量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变化,次数越多,崩解性越为强烈,反之,越弱。同时,红砂岩的崩解性与其矿物成分、含水率以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针对炭质泥岩遇水易软化、破碎及崩解的特点,以广西六寨-河池高速公路沿线的炭质泥岩为例,开展荷载及干湿循环共同作用下炭质泥岩崩解特征试验,并采用扫描电镜、X线衍射等方法系统研究炭质泥岩崩解过程中颗粒的形态、质量、粒径分布特征,进而探讨炭质泥岩崩解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炭质泥岩崩解宏观上表现为大粒径崩解物逐渐消失,小粒径崩解物的含量逐渐增大,微观上表现为黏粒逐渐脱落并流失,片状结构逐渐转化为细长针状结构,同时孔隙不断扩大,直至贯通;炭质泥岩第1次干湿循环过程崩解最为强烈,5次干湿循环后崩解趋于稳定,试样的不均匀系数及曲率系数均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呈先上升随后逐渐稳定的趋势,相同循环次数下,荷载越大,不均匀系数及曲率系数越大;炭质泥岩崩解程度高,最终崩解率均大于30%,荷载越大,最终稳定时的崩解比越低,分别为50.68%、50.07%、41.09%及35.95%;炭质泥岩崩解具有分形特征,分形维数在前5次干湿循环过程中不断增长,之后逐渐趋于稳定,干湿循环次数相同时,分形维数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大。研究成果可为炭质泥岩路堤稳定性分析及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通平高速公路的红砂岩虽然可归类为Ⅲ类岩但其仍具崩解性的特点,从成分、晶体形貌等微观角度研究了该路段红砂岩崩解特性.矿物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路段红砂岩所含粘土矿物为绿泥石,而非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这3种常见粘土矿物.浸水膨胀试验表明该路段红砂岩虽然可崩解但是不具有膨胀性.对崩解前后的红砂岩成分、晶体形貌的粉晶XRD、...  相似文献   

8.
炭质页岩在公路建设中广泛存在,对其路用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并进一步在工程中用作路基填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该文依托广西六(寨)-河(池)高速公路,在沿线3个工点取炭质页岩岩样进行试验分析,首先模拟现场干湿循环条件使岩样崩解完全,然后分别对崩解形成的填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基本物理特性试验及CBR试验,判断预崩解后炭质页岩用作路基填料的适用性。最后从中选出适宜的填料开展压缩试验、三轴剪切试验及考虑浸水条件的直剪试验。由试验结果可知,崩解后炭质页岩为中压缩性土,抗剪强度较高,但受水浸湿后强度显著降低。用于路堤填料时应注意对其进行充分碾压,压实度不应低于93%,并且应防止路面开裂导致地表水入渗,同时加强排水。  相似文献   

9.
李峰 《华东公路》2007,(3):71-72
借用河流泥沙运动力学的原理分析坡面侵蚀产沙过程,通过崩解试验测定崩解速率,主要研究暴雨条件下的侵蚀和公路工程水土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验证肯尼亚蒙内铁路工程挖方段页岩作为陆域填料的适用性,对不同深度的页岩进行界限含水率、自由膨胀率、崩解性和软化的试验研究,确定页岩是否具有作为填料的稳定性。结果表明:①上层0.0~3.0 m深度内页岩含有一定量亲水性矿物,具有膨胀性,不适合作为陆域填料使用,下层3.0~23.5 m深度内属弱风化和微风化页岩,破碎后不具有膨胀性;②下层3.0~23.5 m内页岩具有一定的崩解性,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页岩将会发生崩解,但崩解产物颗粒级配趋于稳定,崩解后小于0.075 mm的细颗粒含量大于20%;③对下层3.0~23.5 m内页岩进行CBR试验,试样在浸水状态下14天后的CBR值大于6%,满足作为陆域填料的要求。研究结果验证了蒙内铁路3.0~23.5 m深度内页岩作为陆域填料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在华南地区循环湿热多雨气候的影响下,花岗岩残积土遇水极易崩解,诱发崩岗等地质灾害,对道路、桥梁等工程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常利用水泥、石灰和高岭土等固化剂对花岗岩残积土进行改良。为了进一步研究干湿循环条件下改良花岗岩残积土的崩解特性,采用自行设计的干湿循环崩解测试仪,开展华南地区干湿循环环境下改良花岗岩残积土的崩解试验,结合X射线衍射试验以及扫描电镜试验,研究固化剂对花岗岩残积土抗崩解性的改良效果,分析改良花岗岩残积土崩解机理。结果表明:干湿循环条件下,改良花岗岩残积土土样崩解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即表层吸水剥落阶段、饱水软化阶段、饱和稳定阶段和完全解体阶段;干湿循环作用显著增大改良土崩解速率,部分试样崩解速率可达到原来的2~3倍,添加固化剂能有效增强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崩解性,完全崩解时长增加到素土的2~6倍;基于绿化角度,掺入高岭土对花岗岩残积土进行改良较为合适;素土以及改良土崩解过程中,土样黏土矿物(例如高岭石)含量减少,显著降低土样胶结作用,促进土样崩解的发生;花岗岩残积土内部孔隙大小分布不均匀的结构特征,使土样在崩解过程中产生吸力不平衡现象,较小的孔隙先被水填入,压缩土样孔隙内的空气...  相似文献   

12.
花岗岩残积土有遇水易软化崩解的性质,在勘察过程中通过现场试验,对花岗岩残积土遇水易软化崩解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此研究及分析方法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了参考,也为设计施工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地质依据,能更精准地指导了设计、施工,同时也能节约工程成本,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红层的工程特性及其离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红层是一种特殊岩土,具有易崩解、易风化、遇水易软化及填筑密实度对含水量很敏感等特点,通过对其工程特性的研究和离心试验的模拟,得到红层作为路堤填料的工后沉降与填筑压实系数的关系,为路堤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红砂岩岩性特殊,不能直接用于路基填料,因此,对红砂岩的性质及水泥改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红砂岩岩体崩解质量损失与干湿循环次数呈二次曲线关系,首次干湿循环的崩解质量损失较大,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质量损失逐渐趋于稳定;风化后的红砂岩作为路基填料,除满足CBR要求外,同时还应保证无侧限抗压试件遇水后具有一定的强度;风化后红砂岩的黏聚力非常小甚至为零,通过添加水泥改良,其黏聚力与内摩擦角均增大,强度得到大大提高,表明水泥改良崩解红砂岩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土水特征曲线是非饱和土的一个重要的本构特性。通过室内试验测试了压实黄土干化过程的土水特征曲线,讨论了干密度对压实黄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和不同压实度的压实黄土的非饱和水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干密度的压实黄土进气值不同,较大的干密度土体进气值较小;干密度对进气值以后的曲线斜率有很大的影响,干密度较大的压实黄土储水系数较小,非饱和导水率也较小。  相似文献   

16.
不同崩解条件下泥质红砂岩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工程实践表明红砂岩在遇水情况下易崩解,且崩解后红砂岩的物理性质变化较大。以湖南长沙某环保科技园工地现场泥质红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崩解试验和击实试验对不同条件下红砂岩的崩解情况和红砂岩崩解后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等物理性质进行试验研究,表明不同崩解条件下红砂岩崩解后的差异性,为红砂岩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坡面植被的固土防冲刷失稳作用往往取决于草类根系对坡面土强度和抗崩解特性的提高幅度。为研究草类根系对提高坡面土强度和抗崩解特性的影响规律,首先通过植草种植试验和观察,研究草类根系生长及竖向深度含根量分布规律,然后采用直剪试验得到不同根系含量或不同生长深度与根-土复合体强度的关系,并对添加不同含量根系的根-土复合体进行强度试验,比较种植活根系和添加死根系根-土复合体不同的强度特性。对路堑坡面植草根系原状土样和添加根系重塑配制土样进行崩解试验,比较分析坡面土壤的结构性、根系含量对植草坡面土体崩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类根系的纵横穿插与缠绕根网加筋作用使草类根系能显著增强根-土复合体的强度,种植根系的毛细根系及生物活性使其对土体强度提高的加筋效应远优于添加根系,其提高幅度与根含量呈线性增加关系;由于草类根系的缠绕包裹作用提高了土的强度,且草类根系在土体孔隙中的穿插能减少雨水入渗时的孔隙气压及封闭气体,从而使草类根系能显著提高根-土复合体的抗崩解特性;路堑边坡土体的结构性以及主根系衍生出大量毛细根系的存在,使添加根系重塑配制土的抗崩解能力远小于路堑边坡种植根系原状土;根土样在配制土中采用稻秸秆代替草类根系,在同样添加比例的情况下具有更高的抗崩解能力及加筋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