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朱朝东 《东北公路》2003,26(4):116-117,79
钢筋混凝土箱涵,由于设计、施工方面对一些问题未给与足够的重视,部分在建和已建结构出现顶板裂缝、横断面环向裂缝、节点裂缝等问题。主要从设计、施工方面分析此类裂缝出现的原因及避免、补强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拉萨市纳金矮塔斜拉桥为例,针对底板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纵向裂缝的现象,采用Midas FEA实体计算软件,从施工工艺、底板纵向裂缝分布特征以及贯通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底板纵向裂缝的成因,并提出了解决裂缝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摘要:介绍了某双薄壁墩连续刚构桥在施工过程中的底板纵向裂缝的开展情况,为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多种工况下箱梁底板应力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混凝土收缩是纵向裂缝的主要成因。对比分析了避免底板收缩裂缝开展的对策措施,为防止裂缝在后续施工中出现,应减少薄壁墩与箱梁的浇筑时间间隔。  相似文献   

4.
分析某大跨宽箱PC连续刚构桥主跨底板纵向预应力钢束对主跨跨中附近区段箱梁底板的作用效应,提出增设底板横向无粘结预应力钢束,以防止该区段箱梁底板出现纵向开裂甚至崩裂,该裂缝预防措施可供同类桥梁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常见裂缝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中常见的 3种裂缝 ,即主拉应力斜裂缝、纵向裂缝和底板砼劈裂 ,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分析了裂缝形成的原因 ,着重讨论了主拉应力裂缝和纵向裂缝  相似文献   

6.
该文针对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中出现的裂缝问题,从形成机理、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和预防裂缝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连续刚构桥混凝土开裂,特别是箱梁底板裂缝的病害成因,对连续刚构桥底板预应力筋进行受力分析,分别从设计、施工等方面讨论了裂缝的产生机理。针对不同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优化设计、材料选择、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采用移动模架法进行逐段现浇的PC(Prestressed Concrete)连续箱梁悬臂端底板出现纵向裂缝的原因,结合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3种不同计算模型进行比较,确立了一种高效而又精确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通过对箱梁悬臂段空间效应及相关影响参数的研究,分析了底板纵向裂缝的形成原因。研究表明:端部预应力纵向分量和门形吊架支反力是导致悬臂端底板横向拉应力过大而出现纵向裂缝的主要因素。简单地采用增加底板宽度、厚度等措施并不能有效降低悬臂端底板横向拉应力,必须从结构、力学及材料3个方面采取综合的裂缝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大跨径连续刚构桥中跨底板混凝土在底板预应力筋作用下可能出现纵向开裂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从底板横向受力分析探求底板纵向裂缝成因.根据一座跨径布置为120+230+230+120 m的单箱单室预应力连续刚构桥的结构与设计特点,对该桥在底板预应力作用下的底板横向应力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底板横向计算简化算法,并探讨了避免跨中箱梁底板纵向开裂、底板混凝土向下崩出且相对方便施工的增设矮肋的建议方法,可为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非预应力连续箱梁施工中预拱度的控制 ,以及箱梁底板裂缝的出现和开展 ,并分析其成因 ,从而确保箱梁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
肖恩源 《公路》2002,(4):32-34
对梁墩固结的预应力弯桥,在施工过程中墩顶出现的裂缝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连续弯梁桥中固结墩上的裂缝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翔云  黄厚芝 《公路》2001,(5):21-23
针对一座弯梁桥中固结墩的开裂情况,剖析产生原因,并对今后的总体布置和计算提出了建议,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骡坪隧道洞口山体边坡因暴雨影响出现裂缝,沿隧道顶上方横向贯通发生滑坡,通过地质勘探研究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滑坡变形特征及变形原因,使用勘查数据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并确定了治理措施。结果表明:斜坡治理前,天然工况和降雨工况下滑坡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167,1.025;采用削坡、坡体注浆、锚索框架等治理措施后,山体滑坡在天然工况和降雨工况下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360,1.210,降低了边坡地下水位,减小了渗水压力,改善了边坡稳定条件,提高了边坡稳定性,达到设计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4.
某旧混凝土系杆拱桥跨径布置为(13+36+13)m,2片拱肋间设3道横向风撑。调查发现该桥存在风撑、桥面板、横梁损坏及多处裂缝等病害,两侧风撑桥面净高(实测)低于设计净高是导致风撑损坏的主要原因。为提高该桥的通过能力及保证其安全稳定性,对该桥风撑进行改造设计,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原结构风撑、单风撑、无风撑、短K风撑和长K风撑5种风撑结构稳定性,并进行强度验算。经对比分析,该桥采用单风撑结构的改造方案,即保留原有拱顶风撑,拆除两侧的风撑,限高4.5m。风撑改造实施结果表明,单风撑方案施工便捷,既保证了结构安全又提高了桥梁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开拓路3号桥板梁裂缝的荷载试验,检验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分析裂缝的成因并提出修补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南友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过程中,采用沥青路面密度仪(PQI)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离析进行检测和评价。通过广泛采集路面的密度资料,根据检测路段密度的变化情况,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判断路面的离析程度及范围。结果表明,无离析地带为每台摊铺机的中部,轻度离析地带为摊铺机两侧边缘地带,严重离析地带为两台摊铺机搭接处。并分析了施工过程中离析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利用沥青路面密度仪对路面离析问题进行检测快速准确、无损及无放射源,可以为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7.
首先阐述引起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荷载性裂缝和非荷载性裂缝两大类,温度裂缝和反射裂缝是非荷载裂缝的两种主要型式。接着从非荷载性裂缝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温度收缩裂缝、温度梯度裂缝和反射裂缝形成的机理,指出温度梯度是引起路面横向裂缝的主要原因,而反射裂缝是半刚性基层裂缝和温度裂缝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提高地铁隧道钢筋混凝土耐久性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如何有效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控制大型钢筋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是土建工程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阐述了混凝土裂缝的种类,从收缩裂缝、温度裂缝、不均匀沉降裂缝等方面论述了裂缝的产生原因,并从工程设计、材料、施工、养护等方面提出了裂缝控制的措施与方法。对既有的混凝土裂缝,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进行治理,保障了结构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9.
隧道衬砌裂缝及渗漏水治理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新社 《隧道建设》2006,26(3):32-35,39
以某山岭隧道为实例,对结构产生的裂缝进行了调查和检测,就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裂缝对隧道结构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按照无水裂缝和有水裂缝两种不同情况,分别就治理工艺和施工方法进行阐述。最后对防止隧道产生裂缝的措施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0.
李凤蓉 《隧道建设》2006,26(6):30-33
西安市近50年来由于过度开采深层地下水,诱发地裂缝恢复活动,轨道交通二号线要通过12条地裂缝,其中有6条活动性较强。通过对地裂缝的形成原因、特征及地裂缝的分类等方面的具体分析,重点剖析投标阶段区间隧道通过地裂缝段的结构如何在设计寿命100年内适应地裂缝的变形,保证结构功能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