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兰州市某滑坡为一巨型切层岩石老滑坡,规模较大,具多级、多条和多次滑动的特征。对滑坡的成因、特征、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将滑坡分为前后两级分别采取防治措施。根据滑坡具体情况,决定采用普通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抗滑桩、锚索框架、截排水沟、陷穴回填等措施进行防治,以确保滑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斜石板滑坡的形成条件、形成机理和滑体的工程地质特征。通过多方法的稳定性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可知,该滑体内存在着多个潜在的滑动破坏面,针对滑坡体的特征,对滑坡处治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滑坡的合理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滑坡群监测预警思想及监测工程布置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库区秭归县张家湾滑坡群为例,在滑坡群特征调查、成因机理分析和危害程度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滑坡群监测预警思想。据此研究了滑坡群监测工程的布置方案:包括地表位移GPS监测、滑体深部位移监测、滑坡推力监测及地下水监测等,具有较好的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堆积体滑坡的典型特征、滑动机理,提出更为合理的防治对策,以贵州某堆积体滑坡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分析已有类似滑坡案例,得出如下结论:堆积体滑坡的地形具有明显的汇水特征,单面斜坡地形是常见的堆积体滑坡地形;坡体粗颗粒含量较高,碎块石土为常见的滑体岩土类型;滑面上下岩土体的渗透性具有明显差异,土石界面是该类滑坡常见的滑面...  相似文献   

5.
依据的滑坡时代分类方案,可将滑坡划分为始滑坡、古滑坡、老滑坡、新滑坡,其中老滑坡因其工程地质特征的特殊性,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水库蓄水、公路建设切角开挖或其他动力条件改变后极易发生复活,严重影响工程建设。本文对老滑坡地形地貌特征、物质结构特征、滑带发育特征等典型工程地质特征及形成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述,对工程建设中老滑坡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收集开县地质结构、地形地貌以及水文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开县南山滑坡的滑体、滑带、滑床特征,得出其为一典型的顺层岩质滑坡;并分析了该顺层岩质滑坡的形成机制。而后确定权重因子利用极限平衡法计算得知,滑坡目前基本稳定,但在暴雨和地震工况下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通过敏感性分析可知,内摩擦角φ值是影响滑坡稳定性最为敏感的因素,必须治理。  相似文献   

7.
本介绍了广西六水二级公路某滑坡的勘测过程,从地貌、地层及水特征入手,对滑坡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采用极限平衡法对滑坡的相关参数进行反算,求出了滑体的有关参数,提出了滑坡的整治原则,实践证明可行。  相似文献   

8.
图珲线K14古滑坡主要由老第三系始新-渐新统珲春组胶结较差的砂砾岩,砂岩,泥岩,及其上部残积的膨胀土所组成,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过去曾受图们江的侵蚀,山坡失稳多次滑动,再经长期的自然营力作用,造就了不易识的古滑坡地貌,在修建铁路时,因挖方破坏了岩土内部应力平衡,从而导致了古滑坡内的局部坍滑。经查明确定,线路采用适当外移,以填方从滑体舌部通过。竣工后,经几年雨季和通车考验,滑体稳定,路基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9.
对张承高速公路滑坡进行了勘察,根据滑坡体形成原因、地质特征和坡坏形式,对不同工况下的滑体稳定性进行了验算,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对同类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天高速公路K412滑坡的变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超  李元彪 《路基工程》2012,(3):181-183
十(堰)天(水)高速公路K412滑坡为一堆积层老滑坡,线路在滑坡中前通过,随着开挖边坡深度的增加,老滑坡局部复活,且逐步加大,最终可能整体复活。因此,要了解滑坡的空间形态,必须查清滑坡的坡体结构及地下水等其他影响因素,同时结合滑坡的变形特征及钻探、物探、深孔位移监测等勘察手段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老滑坡及复活滑坡目前的安全系数,并对新老滑坡的治理工程设计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建军  王雷 《路基工程》2015,(2):184-186
为了研究某黄土滑坡破坏的作用机理,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了滑体和滑床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滑坡体破坏与加载变化影响因素的关系,并总结了在这些复杂因素下滑坡体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加载过程中,随着滑体的变形及拉裂,滑坡体的应力有从上部集中到整体分散的规律,当加载到一定程度时,滑体与滑床在顶端出现拉裂,进而沿着接触面迅速分离,滑坡的变形也从滑体的局部变形转变到滑体的整体失稳。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工程经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冯学钢 《公路》2005,(6):86-92
以国道108线广(元)南段公路缓倾角层状边坡的变形和失稳破坏为典型结构,在滑坡区岩体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岩体水力学特征、滑坡形态特征和滑坡运动学特征等综合分析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滑坡变形破坏的模式及产生的主要控制因素,并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整治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及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经济、合理、有效的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海原大地震诱发的黄土滑坡滑距,通过单因素分析出对滑距的影响因素。再以多元回归分析为理论基础,对其中的30组数据进行分析,推导出滑距的预测公式。并将此公式用于其余调查的30组滑坡中进行验算,证明该公式较准确,可运用于对海原地震诱发的黄土滑坡的滑距推导。最后,提出对地震诱发的黄土滑坡滑距预测的应用前景设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龙穆尔沟滑坡群的发生发展、基本特征、地质条件及相互影响机制的探讨,进行了滑坡群稳定性检算。根据滑坡体的不同特征,采用抗滑桩、锚索及地面排水等工程措施分别实施治理,既考虑了滑坡治理的效果和投资,又关注了环境问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基于位移监测提出了滑坡滑动方向的判别方法,利用坐标转轴公式推导独立坐标系下测点滑动方向转化为方位角的计算公式,并依托湖南省邵坪高速公路某段右侧路堑边坡滑动治理案例,对该判别方法进行了验证。实践表明:该方法可精确地判定主滑方向,对支挡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斜交工程滑坡的滑动方向,一般介于坡向与岩体结构面倾向之间,边坡主滑方向更靠近于节理倾向,后缘牵引滑动区更靠近于坡向。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区某二级公路滑坡,基于其地形地质条件及监测数据,确定了单斜坡回头曲线路段滑坡成因及类型,从被动支挡和主动避让两方面提出治理思路,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最优方案直至治理效果评价的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区公路选线不能片面地追求高标准,应充分进行地形地质选线;滑坡治理方案选择应综合被动支挡、主动避让、减轻、转移等思路进行考虑;抗滑桩支挡+下滑段减载是治理推移式滑坡的有效手段之一;对滑动面未明确的滑坡体,监测时充分利用监测孔埋设测斜管进行深层位移测量,确定滑动面。  相似文献   

17.
采用弹塑性有限元计算方法,对堆积体滑坡中双排抗滑桩及其周围土体的受力及变形进行计算,对桩顶位移、桩身最大剪力、弯矩与滑体及滑床强度参数c,φ值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双排抗滑桩的变形与受力,受滑体黏聚力的影响大,受其内摩擦角的影响小,而滑床的参数变化对双排桩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8.
基于锚固体系的整体性思想,以12,20根锚杆的锚固体系为例,利用三维数值模拟与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全长粘结型锚杆和滑坡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锚杆所承受应力与锚杆在锚固体系中所处位置、滑坡体加载变化、锚杆间距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总结了在这些复杂因素下全长粘结型锚杆应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体滑动力主要由锚杆承担,各锚杆的应力与其在锚固体系中的位置和总体加载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以广东某高速公路滑坡治理工程为例,采用调绘、钻探、地表位移监测和深层位移监测等综合勘察方法,查明了处于蠕动状态滑坡的性质、滑动面及潜在滑动面的位置,根据滑坡性质及滑动面位置提出了针对性的滑坡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