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安伞法规关于不同碰撞形态下对乘员侧面保护的要求,进行了侧安全气囊集成于内饰侧面约束系统中的参数优化及系统验证,并在实车碰撞中证明了气囊参数满足可变形壁障侧面碰撞形态下对正位坐姿乘员的保护要求.针对TWG(国际轿乍生产联盟、轿车乘员约束系统委员会、高速公路保险机构)关于离位坐姿乘员在气囊爆破中的保护要求,进行了侧气囊参数校核与约束系统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驾驶员年轻化,乘员对重卡驾驶室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某重卡空调在开发过程中发现鼓风机在大风量工作时,存在尖锐耳感,风量越大时,耳感越不舒适.文章基于DMAIC的处理过程,转化感性的尖锐耳感为可对比评价的物理参数,从原理出发绘制FTA故障树,对相关物理参数的潜在成因进行排查,最终实现声品质的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某轿车为实例,结合整车侧面碰撞试验,就乘员舱设计中白车身、车门、内饰、座椅等具体结构作了一些分析,指出合理地设计乘员舱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侧面碰撞事故中对乘员的伤害,针对国家侧面碰撞法规以及 C-NCAP 的要求,分析和探讨了提高轿车侧碰被动安全性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强度轿车座椅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汽车消费的普及,人们对汽车的安全要求日益提高.座椅作为汽车中的重要安全法规件,在乘员的被动安全防护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整车碰撞过程中的乘员防护,是座椅设计、制造和试验的重点.对此,国家颁布了有关的强制性标准.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轿车加速试验时出现的车内噪声大及声品质粗糙等问题,通过安装辅助消声器确定了该轿车异响噪声的起源为排气消声器,并对排气噪声异响声品质进行了试验分析,同时对原消声器提出了结构改进方案.结果表明,改进后车外排气管口和车内左侧乘员右耳处的尖锐度、粗糙度、响度、抖动度均比改进前降低,车内、外排气噪声的声品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整车安全性能应同时满足NCAP体系的要求和中低速碰撞的乘员保护要求。本文中从车体碰撞强度和乘员伤害的角度出发,利用MADYMO软件优化气囊点火时刻,为气囊标定提供参考;同时总结了低速碰撞的乘员伤害评价限值,使乘员在不同的碰撞工况下都能得到最佳保护。  相似文献   

7.
本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能量ridedown效率分析的乘员约束系统优化方法。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ridedown效率的能量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寻找约束系统参数与乘员能量ridedown效率和乘员伤害之间的关系,搭建乘员伤害代理模型并对代理模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乘员伤害WIC值为0. 365 8,比原车模型的WIC值0. 387 6降低了5. 62%。  相似文献   

8.
随着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对车内声振舒适度要求不断提高。车内噪声的量化评价主要沿着主观评价和基于心理声学评价指标的声品质客观量化模型两大方向。前者不够客观,评价结果不具有普适性;但人是最终评价者,后者仍难以满足声音评价因人而异的要求。大量研究表明,脑电方法能客观反映人的主观感受,如情绪和疲劳等。本文中将脑电方法引入车内噪声评价,利用脑电特征参数客观反映车内噪声造成的乘员烦恼度,构建脑电特征参数与烦恼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公路》2017,(12)
以往声屏障设计只考虑降噪功能与抗风安全性,而忽视了防撞安全性;近年,车辆碰撞公路声屏障致乘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声屏障已然成了公路上新的安全隐患点。为解决该安全问题,采用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等方法,深入分析了声屏障安全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提出了能够解决安全问题的防撞声屏障结构,最终采用实车足尺碰撞试验对其安全性能进行论证。试验结果表明,防撞声屏障的阻挡功能、缓冲功能、导向功能等安全性能指标均满足《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2013)的要求,防护等级达到五级(SA)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汽车的性能越来越好,驾驶员和乘员对自身的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制造商在汽车内加装汽车辅助安全气囊的同时,对现有的汽车安全带也进行不断改进。预拉紧安全带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汽车安全带的特点是:在碰撞事故发生的瞬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首先拉紧织带,消除驾驶员和乘员与织带之间的间隙,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织带,使得驾驶员和乘员前倾距离进一步减小,更有效地保护驾驶员和乘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能量ridedown效率分析的乘员约束系统优化方法。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ridedown效率的能量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寻找约束系统参数与乘员能量ridedown效率和乘员伤害之间的关系,搭建乘员伤害代理模型并对代理模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乘员伤害WIC值为0. 365 8,比原车模型的WIC值0. 387 6降低了5. 62%。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雨天行驶时汽车的声品质,对风雨场中汽车乘员舱气动噪声信号进行声品质客观参量计算和主观评价,并对二者进行了相关分析。采用基于改进鲸鱼优化算法的反向传播(IWOA-BP)算法,以响度、粗糙度、抖动度、语音清晰度、语言干扰度和声压级6个客观参数为输入,以主观评分作为输出,建立预测模型,并与传统的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鲸鱼优化算法-反向传播(WOA-BP)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BP、WOA-BP、IWOA-BP算法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28.33%、6.35%和2.82%,证明了基于IWOA-BP算法建立的风雨场中汽车乘员舱气动噪声声品质预测模型精度更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在整车正面碰撞过程中,乘员会有向前滑动的惯性,对乘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伤害。如果坐垫前端不具备足够的刚性,就不能有效起到保护乘员安全的作用。为提高碰撞安全性,各大主机厂和座椅生产厂商纷纷研究座椅的防下潜性能对乘员碰撞安全的影响。参考碰撞试验中对座椅性能的要求,通过对乘员下潜的成因的分析,在骨架平台开发的基础上设计一种W型防下潜结构,通过该结构提高座椅的防下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基于视觉检测的乘员分类识别算法,将副驾驶位上的乘员按照空座、成人、儿童和婴儿4种类型进行分类识别.该算法利用勒让德(Legendre)矩从检测的乘员图像边缘信息中提取出乘员特征,再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乘员进行分类.对600张照片进行了分类识别试验的结果表明,准确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门饰板侧撞乘员保护的要求及相关影响因素,通过侧撞部位胸部、腹部和骨盆区域的门饰板优化设计分析,总结出影响门饰板侧撞性能的主要设计参数及要求.通过某具体车型的CAE模拟分析验证,该优化设计可以有效提高门饰板的侧撞乘员保护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6.
侧面碰撞乘员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学荣  苏清祖 《汽车工程》2008,30(2):146-150
开发了侧面碰撞乘员胸部、腹部和髋部损伤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并经过多工况试验验证.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侧面碰撞侵入速度、侵入形态以及车门内饰系统刚度特性对乘员损伤的影响.得出结论是:控制侧面结构侵入速度在8m/s以下,在胸部撞击之前推开乘员的髋部(髋部提前)以及适当的车门内饰系统刚度特性,可以显著减轻对乘员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汽车安全气囊起爆车速与乘员伤害关系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碰撞受害者模拟软件MADYMO建立了某客车乘员约束系统前碰撞计算机仿真模型,通过对不同碰撞车速下乘员伤害值的仿真计算,研究了保证乘员伤害指标达到一定要求的汽车安全气囊起爆车速。使用生物力学灰度区的概念描述和确定气体发生器的点火阈值,也就是从乘员保护的观点出发,确定不同结构汽车的气囊点火车速,从而为整车匹配安全气囊提供了良好的手段和依据,并能够大大降低匹配时间和周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车试验数据分析,讨论了微型轿车无气囊条件下的乘员伤害.使用Madymo分析方法对安全带参数进行了优化,提出使用限力安全带降低伤害值的方法.台车验证表明,对于刚性很强的尺寸紧凑型微型轿车,使用限力式安全带,可以有效降低正面碰撞头部加速度,使车辆正面碰撞乘员保护达到中国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电子油门踏板作为汽车构造中一个重要的单元元件,不仅是车辆行驶的控制单元,也是乘员舱内与乘员直接接触的安全件,这就要求其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其功能性、日常使用可靠性,也需要兼顾碰撞过程中,对乘员腿脚部的安全性保护及碰撞后救援的便捷性等。如何解决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两者"矛盾",为客户提供更可靠、更安全的产品理念,将是文章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刘迪辉  何文  高晖  钟志华 《汽车工程》2007,29(6):465-469
围绕特种条件下运载工具碰撞中的乘员保护装置开展仿真计算研究。所涉及的特种条件包括地面和水面运载工具的高速复杂碰撞以及航天运载工具着陆时的复杂碰撞条件,同时也包括对乘员保护装置的质量限制、防爆性能要求和环保性能要求等。根据工程实际的需要,对所发明的复合式高性能安全气囊和复合结构护颈器这两项特殊的乘员保护装置进行了仿真建模、仿真分析和参数优化。仿真研究表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能在给定的特种碰撞条件下对乘员提供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