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汽油机单点喷射系统,多点喷射系统的工作特点,并分析了近期国际上正在研试的汽油机缸内直接喷射系统。汽油机的缸内直接喷射(直喷式汽油机)是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方向,预计到1996年将会有直喷式汽油机正式产品投放市场。  相似文献   

2.
从2015年以来,本田公司已将VTEC Turbo的涡轮增压直喷式汽油机系列产品投放市场。2007年年初又将新开发的3缸1.0 L直喷式汽油机引入欧洲市场,充分将发动机小型化和降低摩擦的技术使用在第10代思域(Civic)轿车上,与原机型相比节油达26%。  相似文献   

3.
自1996年日本三菱汽车公司首次推出缸内直喷式汽油机(GDI)不久,丰田也推出了第一代D-4直喷式汽油机;接着,日产汽车公司也推出了NEO Di直喷式汽油机。此后,丰田又推出了第二代D-4直喷式汽油机。几乎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直喷式汽油机轿车的主流地位非日本汽车公司莫属。  相似文献   

4.
2004年奥迪公司将20L—T—FSI分层直接喷射增压汽油机推向市场,这是该公司第一次在直喷式汽油机上应用废气涡轮增压,而最新的1.8L—T—FSI直喷式汽油机是在全新设计的基础发动机上应用了升级版的增压燃油分层直接喷射(T—FSI)燃烧过程。不断创新的T—FSI技术为这种最新的机型提供了更大的低速扭矩和更低的燃油耗,同时新一代的发动机管理系统和喷油系统还能满足未来特超低排放汽车(SULEV)废气排放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现代稀燃技术中的稀燃汽油机(进气道燃油喷式汽油机)和直喷式汽油机(缸内燃油喷射式)的主要原理,阐明了它们对汽油机尾气排放的影响、稀燃油技术的优势与面临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点明了稀燃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接2010年第11期)(二)丰田涡流-壁面导向分层燃烧直喷式汽油机1.前言继1996年三菱汽车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款4G93型GDI现代缸内直喷式汽油机后,日本丰田公司紧接着也推出了一款2.0L双顶置凸轮轴四气门直喷式汽油机。这种新型的直喷式汽油机采用了多项新技术,例如:采用涡流控制阀调节进气涡流强度的螺旋进气道、活塞顶具有渐开线形状的燃烧室凹坑以及采用先进的电子节气门的发动机管理系统等。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 2.6电子控制系统 2.6.1基本概况和要求 如前面所述,均质燃烧直喷式汽油机由于运行状况与进气道喷射汽油机相似,因此无论是排气后处理系统还是电控系统都与后者相仿.  相似文献   

8.
3缸内直喷式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缸内直喷式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如图9所示。(1)气缸内涡流的运动。在进气过程中,通过直立式进气管,在气缸吸力的作用下,产生强大的下降气流,使充气效率得到提高。又在顶面弯曲活塞的作用下,形成比传统汽油机更强大的滚动涡流。这个滚动涡流,将压缩后期喷射出的旋转油雾,带到燃烧室中央的火花塞附近,然后及时点火燃烧。  相似文献   

9.
2003年大众公司在1.8L-5V-92kW进气道喷射汽油机的基础上为第2代奥迪(Audi)A3和A4轿车开发了一种新型横置式2.0L-4V-FSI分层直接喷射汽油机,除了将发动机功率由92kW增加到110kW使汽车的动力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外,还使汽车燃油耗降低了大约IL/100km,同时更加舒适,并达到了当时欧洲实施的欧Ⅳ废气排放标准。这种采用汽油分层直接喷射(FSI)技术的直列4缸4气门汽油机成功地解决了传统汽车在功率、舒适性和燃油耗之间的目标冲突,表明汽油分层直接喷射技术始终是提高汽油机燃烧效率潜力最大的一种技术措施。2004年,大众公司在这种EAll3汽油机系列平台基础上又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涡轮增压缸内直接喷射2.0L—TFSI汽油机,功率为195kW,扭矩为350Nm。2010年,为了给奥迪运动型轿车配备动力性能更好的汽油发动机,又将上述涡轮增压2.OL—TFSI燃油分层直喷式汽油机的燃油过程移植到奥迪直列5缸自然吸气2.5L—MPI多点气门口喷射汽油机上,成功地开发出了功率250kW,扭矩450Nm的2.5L—TFSI增压燃油分层直喷式汽油机。本文将详细介绍4缸自然吸气2.OL—FSI燃油分层直喷式汽油机和5缸涡轮增压2.5L—TFSI燃油分层直喷式汽油机。  相似文献   

10.
新一代2.0 L 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式汽油机搭载于A4系列车型首次亮相。Audi公司为了提高热效率采用进一步开发的米勒(Miller)燃烧过程,使均质运行状况下的汽油机的最低比燃油耗达到了220g/(kW·h)。  相似文献   

11.
15.1大众1.4L-TSI两级增压分层直喷式汽油机概况一汽大众公司速腾轿车装备的最新型的1.4L-TSI两级增压分层直喷式汽油机,这是德国大众公司代表当今世界轿车汽油机最新技术水平的力作,引起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2.
在轿车上使用直喷式柴油机可取得低排放、高舒适性和节省燃油的效果。与党常见的分隔式柴油机相比,在排放相当的条件下,直喷式柴油机能节省15%以上的燃油。更先进的直喷式柴油机将在满足未来更严格的排放法规的同时,继续保持比汽油机和分隔式柴油机更优越的经济性,其有效途径是采用四气阀代替二气阀。1.四气阀技术的优越性同传统的轿车用二气阀直喷式柴油机相比,四气阀直喷式柴油机有下列优点:(1)换气损失少;(2)中心垂直布置的喷油嘴有利于优化混合气的形成;(3)容易根据转速和负荷改变进气涡流;(4)中心布置的燃烧室使得…  相似文献   

13.
(接上期)10.4燃烧◆热力学优越性与进气道喷射或壁面引导缸内直接喷射燃烧过程相比,梅塞德斯-奔驰公司开发的油束引导燃烧过程在热力学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与λ=1运行的进气道喷射汽油机相比,缸内直喷式汽油机在充量分层运行时具有明显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Audi公司在久经考验的2.5 L 直列5缸燃油分层喷射(TFSI)增压直喷式汽油机的基础上又重新开发出了第二代动力总成,除了提高功率和效率之外,还减轻了质量和降低了有害物排放。  相似文献   

15.
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油-电混合动力车以崭新姿态逐步进入市场的背景下;在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竞相开发氢燃料电池车与混合动力车的潮流中,宝马汽车公司一向以独树一帜的创新精神,不仅开发了氢发动机,而且在传统汽油机领域又不断改进,在宝马现有直喷式汽油机的基础上又开发了新一代直喷式汽油机,将排放与燃油经济性诸方面都提高到新水平。预计在2008年投入实用化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从节能和减排.还是从发动机动力性能的角度来讲,现代缸内直喷式汽油机在进气道喷射技术的基础上,又将汽油机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从而成为世界汽油机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不言而喻同样是我国汽车汽油机的重要的发展方向。这种技术含量高的节能减排的新车型.既为拓展维修市场空间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对知识的更新和提高维修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将以系列讲座的形式讲解现代缸内直喷式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并详细介绍国内外的一些主要机型,为汽车维修行业人员的知识更新提供相关的基础理论素材,以便读者在现代缸内直喷式汽油机轿车的维修工作中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接上期)2.4.点火系统2.4.1.缸内直喷式汽油机对火花塞的要求如图14所示(见本刊第4期),现代缸内直喷式汽油机的点火系统普遍采用分缸独立高能点火系统,各缸的高能点火线圈直接与火花塞相连,与现代先进的进气道喷射汽油机无异,但是对火花塞提出了比进气道喷射汽油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缸内直喷式汽油机工作过程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一台柴油机改装为缸内直喷式汽油机,采用KIVA-Ⅱ软件时缸内直喷式汽油机的两个典型工况(分层燃烧和均质预混合燃烧)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分层燃烧和均质预混合燃烧具有不同的火焰传播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大众公司在1.8L-5V-92kW进气道喷射汽油机的基础上为第2代奥迪(Audi)A3和A4轿车开发了一种新型横置式2.0L-4V-FSI分层直接喷射汽油机,除了将发动机功率由92kW增加到110kW使汽车的动力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外,还使汽车燃油耗降低了大约1L/100km,同时更加舒适,并达到了当时欧洲实施的欧Ⅳ废气排放标准。这种采用汽油分层直接喷射(FSI)技术的直列4缸4气门汽油机成功地解决了传统汽车在功率、舒适性和燃油耗之间的目标冲突,表明汽油分层直接喷射技术始终是提高汽油机燃烧效率潜力最大的一种技术措施。2004年,大众公司在这种EA113汽油机系列平台基础上又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涡轮增压缸内直接喷射2.0L-TFSI汽油机,功率为195kW,扭矩为350Nm。2010年,为了给奥迪运动型轿车配备动力性能更好的汽油发动机,又将上述涡轮增压2.0L-TFSI燃油分层直喷式汽油机的燃油过程移植到奥迪直列5缸自然吸气2.5L-MPI多点气门口喷射汽油机上,成功地开发出了功率250kW,扭矩450Nm的2.5L-TFSI增压燃油分层直喷式汽油机。本文将详细介绍4缸自然吸气2.0L-FSI燃油分层直喷式汽油机和5缸涡轮增压2.5L-TFSI燃油分层直喷式汽油机。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全球统一的轻型车试验程序、实际行驶排放标准,最终实施的颗粒数(PN) 排放限值已成为缸内直喷式汽油机开发的重点。介绍了行驶动力学和温度等因素作为在实际行驶排放条件下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缸内直喷式汽油机颗粒物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