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十一五"期间,贵州省完成货运量12.08亿吨,完成货运周转量1012.65亿吨公路。较之"十五"期间分别增长80.7%和151%。2010年,全省完成的道路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不含民航和管道运输)所占比重分别为77.9%和24.4%。行业发展遇困境从整体上看,贵州省货运市场整体呈散、小、乱的格局,具有自发性、随意性和低水平等特点,没有形成规范的货运市场。比如贵阳市主要有马路货运市场和集中式货  相似文献   

2.
正公路运输行业是我国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但公路物流长年处于"散、小、乱、差"局面,技术装备差、管理水平低,"肉搏式价格战"形成恶性循环,公路物流的到货准时率仅有50%,而发达国际则能达到90%,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国内物流行业的三大痛点价格不确定、时效不确定、服务不确定。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路货运行业一直呈现出"散、小、乱、弱"的发展格局,行业治理缺少有效抓手。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公路货运行业迎来了大数据时代,行业积累和沉淀了大量数据。而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行业主管部门更好地履行监督、管理、服务职能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手段。本文探索通过采集无车承运人平台的海量数据,应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在行业指数发布、行业运行监测、行业辅助决策和信用体系构建等方面寻求行业治理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正"卡车司机与驾驶、车辆管理紧密相关,是实现中国道路运输行业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会长王丽梅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道路货运行业也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我国道路货运行业"多、小、散、乱、弱"的特点突出,油耗水平居高不下。不仅制约了中  相似文献   

5.
在综合运输体系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道路货运虽然集中体现着"多小散弱乱"的行业特性,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货运物流确实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领域,也是最不被关注的一个领域。为了了解货运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情况,本刊记者日前在合肥采访了安徽迅捷物流副总经理向勇,与他就区域龙头物流企业如何发挥行业领导作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出现,2016年正式试点,2019年底即将结束试点,在多、小、散、乱的市场格局下应运而生的无车承运人,历经6年的发展,到底给货运物流行业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办法》出台后,下一步又将如何发展?依托信息网络和移动互联技术,颠覆传统认知上物流企业需要有车的观念,实现"车货匹配"、实时动态管理,线上资源合理配置,线下物流高效运行,让行业"零而不乱、散而有序",这便是"无车承运人"模式给货运物流行业带来的巨大变革。为了规范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以下简称"网络货运"),培  相似文献   

7.
希望客运市场的问题"95%能靠市场来解决,5%再靠政府来解决" 记者:提起中国道路客运市场的现状,我们首先听到的就是"多、小、散、乱、弱"五个字,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梅正荣:首先,我不是非常赞成用"多、小、散、乱、弱"这几个字来判断目前的客运市场.  相似文献   

8.
运输是物流的重要环节,公路运输更是以其机动灵活,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而在现代物流中起着重要作用.面对物流的发展,公路货运业如何融入物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是许多公路货运企业,特别是一些较有实力的大型公路货运企业进一步发展所关注的问题.加入WTO后运输服务业不属于保护行业,我国将逐步放开公路货运、商品分销、仓储设施等领域,将有更多的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成为中国物流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国内的物流企业必须在竞争中抓住机遇,实现快速发展,才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公路货运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必须转让经营方式,积极涌入第三方物流.  相似文献   

9.
提起中国道路运输企业的现状,许多圈内人都会用"多、小、散、乱、弱"五个字来概括,继而义正词严、痛心疾首一番,终归于愤世嫉俗、灰心丧气:"多、小、散、乱、弱"的问题由来已久,冰冻三尺,谁能破冰?  相似文献   

10.
<正>在许多人眼里,"多、小、散、弱"是长期困扰我国货运市场的积弊,然而,跨出国门的业内人士却发现,发达国家也有很多小的货运企业,却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多不是毛病、小不是问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近期,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交通经济室副主任王浩,向记者谈起欧洲中小型汽车运输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我国货运企业引进此种模式的可行性,试图普及这种从国外取回的促进货运健康发展的"真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