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航运人才的困扰,迄今为止在中国至少有十年以上。而这十年,也是中国经济在世界大舞台上最摇曳生辉的十年。在中国各大产业的竞相发力中,人才的呼唤、培养和流动一直呈现火热态势。但令业界困惑的是,不管中国的人才以怎样的速度成长和喷发,也不管航运业怎样声嘶力竭的呼喊,这个行业十年间竟然出现了一个愈来愈空阔的人才洼地。  相似文献   

2.
《船海工程》2004,(5):52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造船队伍,直接从事造船业的各类人员总数不少于30万人。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造船业已经形成了船舶研究、设计、建造、检验的完整体系,具有相当强的实力。然而,与先进造船国家相比,我国造船员工在总体素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有专家指出,我国造船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远远不能适应建设造船强国的需要,必须实施“人才强船”战略,把人才作为推进造船发展的关键因素,丰富我国造船业的人才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确保中国造船的宏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促进中国物流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人才是我国行业紧缺人才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国物流业及物流人才的现状分析,并结合调查数据从政府职能部门、高等院校及培训机构三个角度提出促进中国物流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希望能够给予物流相关部门及物流从业人员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十年前,河北远洋曾濒临破产,高彦明临危授命,十年后,河北远洋拥有、控制的船舶达150多艘、1500万载重吨,在中国大陆境内排在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之后名列第三,在民营航运企业中名列第一。高彦明先后被评为“国际海运界2004年度新闻人物”、“2006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十大杰出人物”、“2006年度中国民营物流企业十大杰出人物”、“2007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高彦明是怎样带领他的团队创造这一奇迹的,又走过了怎样艰辛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创业之路,日前本刊记者赴秦皇岛采访了河北远洋运输集团董事局主席高彦明。  相似文献   

5.
宦潇 《中国港口》2001,(12):22-24
从2001年下半年起全国港口面临一次重大体制改革,这同时也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但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说到底要靠人才,人才是中国港口应对改制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游艇业》2006,(1):36-41
2005年4月,上海天气阳光明媚,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第十届中国国际船艇及其技术设备展览会”在上海隆重开幕.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268家展商参展,其中法国、意大利、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分别以国家展团的方式参展。伴随着这次展会的成功举办,2005年中国游艇业也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7.
中国船舶工业高层次人才开发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船舶工业高层次人才开发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从高层次人才开发投资、管理、产出三个过程构建了三层次递阶结构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中国船舶工业高层次人才开发效果的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百业一派欣欣繁荣景象,中国航运业也借此机遇,乘着东风扶摇直上,屡屡创下令世人刮目相看的辉煌业绩,  相似文献   

9.
亿箱     
事件回放:2007年11月28日,中国大陆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一亿箱。短短几十年,中国集装箱运输从无到有,已站在了世界集装箱运输的前列。但相比于数字的增长,我们更关注市场行-隋的演化,各家班轮公司又过得怎样。  相似文献   

10.
王进 《珠江水运》2014,(3):24-27
2014年,面对成长中的机遇和困难,中国游艇业将会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本文带您一起猜想中国游艇业的2014。  相似文献   

11.
物流人才是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物流规划、管理、研究人员和师资全面紧缺。据预计,到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0~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量约为100~200万人。而目前各类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约5000人,在职人员年培训规模约5万人,按照此速度,远远赶不上我国现代  相似文献   

12.
吴晓鸿 《游艇业》2014,(2):20-20
中国内地的游艇行业发展至今,正儿八经算刚进入第十个年头。行业虽小至无法进行严谨的分析,但在这短短10年历史内也历经风云变化,大浪淘沙。  相似文献   

13.
李洪亮  张显明 《上海造船》2004,(1):66-67,85
中国船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更是为船舶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本文介绍了中海工业有限公司人才培养战略和人才发展战略,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徐伟 《珠江水运》2012,(3):29-29
Seanergy首席执行官Dale Ploughman近日在接受纽约capital Link Shipping采访时发表乐观预期:未来十年,中国干散货需求将保持坚挺,干散货船的运力需求也将持续走高。  相似文献   

15.
一舟 《中国水运》2005,(9):14-15
物流,已成为当今最时髦的字眼。业界称之为“第三利润源”,媒体吹捧为“21世纪最大行业”,老百姓把它当作“金饭碗”。就象当年IT热席卷中国,卖鼠标的个体户也自称从事IT业一样,如今,一家小小的搬家公司也自诩为“物流公司”。人们对物流的追捧和盲从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6.
中国港口蕴藏巨大商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港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新高度攀登到2003年底,中国十大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与2002年同比增长30%。上海和深圳港双双被列为2003年世界集装箱大港前五名。国际港口市场观察家认为,中国港口的巨大国际市场潜力不可忽视。据专家们估计,在2010年之前,中国的集装箱运量每年将递升1O%。中国大力  相似文献   

17.
正如老水手们深信“水涨船高”的山道理那样,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十年来,中国的崛起无疑极大地促进了香港的发展。在与大陆的进一步密切合作中,香港商界获得了全新的发展,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海事界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8.
吴正康 《航海》2008,(5):35-37
综观远洋航运事业的发展,从杂货船发展、壮大到目前集装箱化、高度自动化的船队,是一批又一批操船、开机器人才,在不断为远洋事业贡献力量。在目前航运市场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远洋事业的需求和船员职业市场差异性日趋分化,人才是公司效益、发展的制胜法宝。探索和建立持续发展的人才工作机制,秉承适时对路传统机制,开拓以人为本新型机制,适应远洋事业改革、发展新的形势和需求,其重要性无可置疑。  相似文献   

19.
在深入分析目前高校存在的人才意识不强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教师是推动高校发展的决定力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高等学校应进一步提高人才意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相似文献   

20.
费平 《游艇业》2010,(3):32-32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中国游艇行业获得长足进步的十年,从游艇出口统计中我们可以解读到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